“愛,真的需要勇氣,來面對流言蜚語,只要你一個眼神肯定,我的愛就有意義。”——梁靜茹《勇氣》
雖然歌里唱的是愛情故事需要用勇氣,但生活中,我們在面對許多事情的時候也都需要勇氣,比如機遇。
是的,我今天說的不是挫折,而是機遇。當機遇來臨的時候,你有勇氣抓住她嗎?
今天早上,我剛抵達“興未來-生命領航員”二期培訓的會場,就被小伙伴們分配來完成我們小組的模擬課堂演練的總結部分。想著總結只需要兩三分鐘,于是我欣然答應。可是,沒過一小會兒,小伙伴們提出:要把原定放在講故事環節里滲透的提問,單獨放在故事結束之后,而且也由我一并來完成!
我心里一驚!昨天下午因高三上課沒參加課程,而且晚上在微信群里看大家已各有分工,所以只顧安心睡覺去了。現在,準備時間這么短,怎么可能很好地展開對話呢?我內心也有些擔憂。但是大家給予的信任,與我那“不服輸”又“不怕輸”的個性,我決定帶著勇氣正面迎接挑戰。
我把講義里的問題重新列了出來,然后開始思考“孩子們”會說出的答案的可能性,以及我的應對策略。
正式開始帶“孩子們”討論了,我把準備好的問題一個一個拋給他們。剛開始是關于故事情節的兩三個簡單的封閉式問題,接著就是與“孩子們”生活有鏈接的開放性問題。“孩子們”的回答大都是在我的預設之中的,所以我看到了許多不一樣的“小刺猬”和“小猴子”,也努力給予他們我的回應。
當你有勇氣抓住機遇的時候,你就獲得了最好的成長!趙莉老師的點評讓我感到了被肯定,因為她說“她很淡定地面對這群孩子,一定是個有經驗的老師,她轉化了抽象的設問”。廖杏娥老師則是親身示范了如何將孩子們的回答帶出更深入地思考與探討。
其實,當試講結束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我已經察覺到自己不足與需要修正的部分。在與“孩子們”的對話中,我總是記得要給予積極的正面回應,卻忘記了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比如,我可以把“孩子們”的困惑,提問給全班同學——“她送的禮物被另一個小朋友扔掉了,所以她很生氣。如果是你們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你會怎么辦呢?”;我可以就“孩子”的思考,進行進一步啟發式提問——“你說,送禮物就是受賄。那在你心目中,什么是禮物呢?”;當然,我也可以回應我的觀點。
課堂是一種對話,不僅僅只是我與被提問孩子個體的對話,更應該是我與這個班所有孩子的對話。我應該更多地把“正面回應”變成“思考問題”,讓孩子們細小的想法像漣漪一樣蕩漾開去,然后讓他們都能擁有自己的收獲。
我們對生命教育的熱愛,也需要勇氣,來面對各種機遇與挑戰。但只要有孩子們一個眼神肯定,我們的愛就充滿了意義!
所以,帶上愛與勇氣,這個學期,我們并肩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