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習慣,你的腦子里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某些口頭禪?某些小動作?80后都看過兩部電視劇《楚留香傳奇》和《宰相劉羅鍋》這兩個人物都有下意識的小動作,比如“香帥”每當要思考的時候,就會用指頭摩挲自己的鼻子;而人稱“劉三本”的宰相劉羅鍋,每當要有事參奏的時候,他的耳朵就會來回動動。
無論這是下意識行為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習慣,亦或者就是為了突出人物的特點,總之這倆個人物形象被我們深深地記在腦子里。
一談到習慣我們就會下意識地對自己做一個自我檢測,是不是有哪些不好的習慣,對自己產生了不好的習慣?那有沒有什么習慣是很好的值得我們給自己獎賞的呢?
我有兩個習慣,一直覺得特別值得推薦給大家:吃早餐和在寫文當時的字體、字號以及標點符號的運用。
因為有吃早餐的習慣,所以我每天都會早起,盡管在天天堵車的帝都我的通勤時間只要40分鐘,我也每天在5點20醒來,大概5點50到6點之間起床,洗漱、做早餐。從初中開始一直這樣,到現在基本上20多年了。就連以前一直睡到不得不起才起來匆匆趕往辦公室的先生,也被我同化了,即便在我不在家的日子,也能5點多就被肚子里的餓蟲叫醒,去吃早餐。
還有一個是在寫文檔時候的字體、字號以及標點符號的運用。參加行動營我自己改變了很多,但是一直堅持、也不會改變的是標點符號的運用。貓叔的標點運用方式是他的標志,也影響了很多小伙伴,但是龜毛的我堅持了規范。好處在于,這樣的規范與我的工作天然渾成,與法院、檢察院文書要求一致,所以在為律師、法務提供服務的時候,簡直無縫對接。
那這兩個習慣怎樣養成的呢?小時候因為不能按時吃飯,小小年紀就有胃病,貧血還經常頭暈。為了改變體質,媽媽每天早起給我做早餐。但無奈媽媽那時是倒班工人,只能自己學。
習慣吃自己做的早餐讓我不能一直賴床,也避免了更多接觸不衛生食品的可能,還練得一手好廚藝。我獲得的獎賞是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到哪兒都不會餓著自己,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吃不上飯啦。
關于文字標點符號使用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上研究生的時候,老師特意講過,我們很多人的行文習慣是錯誤的。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有意識地糾正自己,以致于現在我的下屬也必然按照這樣的規范來。習慣慢慢會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只有成為自己的,才不會錯。否則在給我提交文檔的時候是一種方法,自己運用也是一種,總是會出錯的。
沒有習慣不是通過刻意練習完成的,年紀尚小的時候我也不愿意起床,但是想想在今后近十年不會因為起晚了而錯過重要的會議、約見是不是就像重了大獎一樣開心?所以堅持已形成的好習慣,你能影響很多身邊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