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一章 逆向設計

逆向設計是一種先確定預期結果,再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最后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的教學設計模式。它強調一個清晰的目標能夠幫助我們在設計時有所聚焦,并能指導有目的的行為朝預期結果發展。避免出現“以活動導向的設計”和“灌輸式學習”兩個誤區。

回憶進入二小實習的第一天,金老師就給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在設計教學活動之前首先要考慮:具體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如何安排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用什么形式檢查或評價教學結果。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逆向設計模版:1、預期結果,包括所確定的目標,理解,基本問題,學生將會知道什么,將能夠做到什么;2、評估證據,包括表現性任務和如何反饋自評學習;3、學習計劃,WHERETO。

書中給出了“營養案例”幫助我們理解和揭示逆向設計的四個關鍵點:1.要在課程完全開發之前就徹底想清楚評估內容2.要根據評估預期結果所需要的證據對熟悉和喜歡的活動及項目作進一步修改。3.教學方法和資源材料的選擇是放在最后的事情,教師要記住設計學生工作是為了讓他們達到標準。4.教材的角色可能會從主要資源變成支持材料。

逆向設計會使學生有更好的表現。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