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還是像平常一樣7點起床,上了個廁所,然后坐在床上學習強國,簡書打卡。我也想讓自己在早上的某個時刻定下時間。(趙海山教授在每天早上6點完成文章)中午回來,一般是稍做休息后,我再寫一篇上午的聽課感悟。
今天我們去了河師大附屬中學聽一線老師講課。早上9點進校園,我們直接進了一間大教室做聽課準備。9點20準備開始聽課。
前兩位都是河師大附中的老師講授的兩節完整的思政課。第二節課的范楷老師的觀摩課還獲得了市級一等獎。首先是聽了佘德才(應該是)老師講的八年級上冊《遵守規則》。這里老師們都沒有出示學習目標,所以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教學目標出示有什么意義呢?佘老師全程面帶微笑,平靜,智慧,有思想,有邏輯,會讓你感覺整節課很順暢,很舒服。
佘老師首先以新四大發明中的高鐵入手,展開。授課中所有的環節都圍繞著一案“高鐵”來講。這樣講,我感覺思維不會太跳躍,比較流暢。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我平時的課堂可能有幾個環節就要展示幾個案例,可能也闡述不清,而且學生的學習記憶可能也會出現斷片式的。佘老師整節課環節設計及問題的設置是一環扣一環,很緊湊,很有層次和邏輯感。使學生不斷發散式思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上,學生們和聽課老師們的笑聲不斷,那是因為佘老師背后強大知識的支撐,他幽默風趣,總是能不斷發出“金句”惹來學生陣陣笑聲。比如說:如何勸導高鐵上吸咽的乘客?他說:“你不會說,來給我一根華子吧?”哈哈,學生一聽,肯定知道這是錯誤的呀,不僅形象而且易懂易記。當然在學生回答的時候,佘老師在總結中,總是金句連連。這樣的課堂連我也喜歡,更不用說學生了?
最后,佘老師還給出了老師寄語之類的期盼,還有就是實踐作業更多是圍繞著新鄉的美好建設的。這樣不就體現出我們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了嗎?這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多與自己的縣情相結合。中間休息時間,我跑出去看了看附中的課間操。只是感覺人特別多,地方不大,學生想跑起來,是不太可能的。但學生仍然排著整齊的隊形,步伐一致的小跑著。我數了數人數,一個班大概有70多個學生。有一個班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他們的步伐完全一致,行是行,排是排,學生的手都搭在前一個學生肩膀上。望上去,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我看到有一位老師還追著這個班錄著像。哈哈,看看這就是我們心目中好的標準吧。當然,我也拿起手機拍攝了一段,不為別人,只為自己第一次見到這樣的跑步。
第二節課是范楷老師的七年級《化解愛的沖突》。范老師這節課,基本上是脫離了課本的,整節課都是讓學生活動起來,也就是他說的思政課是一門實踐課程。你看到了,首先由學生來做調查問卷,看看問卷中體現出來的問題。發現問題后,再去多角度,多維度的去分析問題。然后再讓學生們來解決問題。有的是從問題原因入手,有的是從溝通或雙方入手。最后,范老師在學生們回答完以后,來歸納經驗,更希望學生們通過實踐把有用可行的方法推而廣知。這又把學生的感悟進行了升華,助人助已。
最后一個環節是安排了研二的兩名師范生,分別是郭軍倩和王金鳳兩位未來的老師,給我們講的微型課和說課。當然課題都和范老師的一樣。范老師點評郭老師的亮點一,視頻加一案到底,很不錯的設計。第二,就是具有完整的授課流程。注意區別微型課和微課,這是不同的。再有就是注意最后一張全家福照片的展示,要考慮到離異家庭的孩子們。
范老師評金鳳:第一,環節完整,教法理解的錯誤。“聆聽”用法不合適。
總之,我們做為老師,要多體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