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 jia 博物館
每到一座城市,我都喜歡去兩個地方,一是博物館,二是科技館。因為我認為博物館可以追溯歷史,而科技館可以洞見未來!
前幾天就聽來參觀的同學說,這個館特別大,走了兩個小時都沒走完一層,所以,我們也做好了最慢在里面待上一天的準備,本來想著如果提前能看完就去杜莎夫人蠟像館,因為這個蠟像館的大名也是如雷貫耳,但是我們還是太高估了自己的速度。這一天,足足在館里面參觀了六個半小時,這個時間長度創下了我游覽展館的記錄了,但是一天下來,覺得時間消耗在這兒,還是挺值的!
先去地下一層,從遠古時代看起,然后按照朝代的順序依次向前。從石器到青銅器,再到金銀器、玉器、唐三彩、青花瓷……看的是歷史演變,而反映出來的是人類智慧的飛躍。不管是器具還是裝飾品都越來越精巧。
我們的祖先是如何一步一步在“一窮二白”且沒有人指導的環境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的呢?難道真的有“天外飛仙”?難道真的有人可以穿越到現在嗎?
有人說,人類的智慧其實在退步,因為有的古人創造出來的東西,現在的人因為某些因素無法復制,更無法知道具體用途。但是這個說法當然是片面的,因為我們的科技發達程度和古代相比又是當時的古人所不能企及的高度。不同代的人因為某種原因不能相互理解、相互溝通并不能證明那一代人的智慧問題,畢竟他們也在不斷的為當代人創造快捷、便利和幸福,從哪個角度來講,都是偉大的!
有很多在歷史書上看到過的圖片,今天也能有幸一睹真容。和那個多年前的二維圖片相比,我看到的是一個三維的立體的歷史,每一個紋絡,每一個不太清晰的文字,我都可以看見。心想著,如果可能: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在博物館里學歷史,那該是多么不可思議的事啊,如果那樣,那孩子們可能會對歷史迸發出一種由衷的熱愛了!
我拍了好多張關于曾經看到的書中的圖片的展品。同學說:“你這是想把你曾經看到的圖再重新自己拍一下嗎?人家來博物館都是看一些沒看過的,你還偏偏拍你看過的。”
他雖然這么說,但是只要是看見曾經“認識”的東西,我們就會一起圍攏過去,然后像哥倫布當年發現新大陸一樣的驚奇,如“后母戊鼎”、“四羊方尊”、“青銅面具”等等。
這個博物館里面也有“金縷玉衣”,但是這個并不是歷史書上的那一個,因為曾經在河北省博物院看到過的那一個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子的金縷玉衣才是“真的書中圖片”。
當時興奮極了,還記得看見那個金縷玉衣的時候眼睛都亮了,然后快步走過去,上臺階以最近的距離觀看。我清晰地看見每一片玉之間竟然都是由金線相互縫合,然后再系成完美的結,精致不失高貴。玉能防腐的這個觀點經過時間證明并不是真的,但是當時的古人以他們認為可以防腐的方法卻為后人留下了非常寶貴的財富,讓后世的人見了,也驚嘆不已!
這次雖然沒再去一次河北省博物院,但是它的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寶貝依然出乎意料的見到了,就是長信宮燈。當時原本在拍對面的一個展品,但是因為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所以特意向后挪了一下,撞到了這個展柜。一回頭,驚叫一聲。哎呀,這不是長信宮燈嗎?它怎么出現在這兒了?難道是有兩個?左右對稱的?但是能再次在guo jia博物館看見還真的很不容易。然而當我回去查找資料發現,它只有一個,那么這個燈就是來交換展出的了,一年以后再次在別的展館相遇,一定是緣分。
在地下一層我們參觀了三個半小時,時間流逝竟渾然不覺,看到了太多“guo jia寶藏”,一件件展品看過去,沒有了走馬觀花,而更注重觀看它的簡介,它的用途,更傾向于了解歷史,了解我們的祖先所創造出來的精品背后的智慧與文明!
二樓有一個展區很有意思,是雕塑展,那些雕塑塑造出了人物的靈魂,有的甚至乍一看,就知道是哪一個人,入口處為ma ke si的巨型雕塑,我們從左邊開始觀看,我一眼就認出了錢鐘書先生,慈祥的坐在扶手椅上,舉止神態都和真人特別相似,若是旁邊再坐著一位楊先生就更完美了。在這些雕塑中還有很多我不認識的人,但是無疑的是,他們都是名垂青史的人。有愛guo志士,有文學大家,有繪畫大師、音樂家……還有為了千百萬人而奮斗的無chan者。這個展館是精英的聚集地,也有我們想為之奮斗一生而成為的人。
在fu xing之路展區時,由二層經過樓梯,通向四層,整整幾層的一角,都被這一個展區所覆蓋。從下到上,看到的是歷史的變遷,看到的是從屈辱到fu xing,從舊社會到新時代,每一個展品都是一些特殊歷史節點的標志物。我見到了那個讓我們受盡恥辱的賠款割地條約;我見到了袁世凱復辟的衣服……我還見到了70年前升起的第一面hong旗。一件件物品所承載的是過去百年滄桑,是這個古老民族一路走來的坎坷與羈絆,也是邁向勝利的歷史必然!
培根曾在《論學習》一文中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
我喜歡歷史,這是從小到大養成的習慣,而一部分原因也得益于曾經的幾位歷史老師。
對于近代史,是我不愿意看的,同時,也是學的最好的。記得當時初二時換了一位歷史老師,五十多歲的年紀,是個短發女老師。她的歷史書不知怎么丟了,但是有書和沒書一樣,因為那些知識早已經刻在腦子里了。她竟然可以在黑板上手繪地圖,當分析到某一處地理位置發生的歷史事件時,她就可以畫出一個大范圍內的地圖。整節課都是那種慷慨激昂的,提到喪權辱國,賠款割地時,竟會用手拍講桌表示憤慨。
她講的歷史是可以給我們講哭的。因為當時的滿清受侵略、guo jia受欺凌而憤怒;因為年逾六旬,創痕遍體,仍大呼殺敵,最后以身許國的關天培將軍而動容。
后來那位女老師因為講課講的太好,破格被一中聘走,而當后來我考上一中以后,也再也沒能聽過她的課,她的形象早已經隨著時間而模糊,但是那種由她而激發出的對歷史的熱愛,對guo jia的熱愛,卻一直在持續。這可能就是一個好老師所能帶給學生最持久的東西吧!可以將眾多學生都能培養成為“簡單而有豐沛的愛,平凡而有深刻的心”的普通人。
近代史是最不愿意重翻的歷史,誰都愿意看盛世,但是那些屈辱也是實實在在的歷史,不能跨越,不能遺忘,因為遺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銘記歷史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更好的珍惜現在,珍愛he pi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