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11點10分, 胡淑蘭老師的語文公開課《學弈》在騰訊課堂平臺的直播,徐徐拉開了僑小語文學科大型在線教研活動的序幕。在春日融融的午后,僑小語文人齊聚云端,一同參加此次教研活動的還有學校領導和其他各學科組長。此次教研活動由陳彩虹老師主持,近六十人的大團隊濟濟一堂,以課為依托,探秘新形勢下教育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新策略。
一、云課堂回顧
活動伊始,教務處莫熒副主任對這段時間的網絡教學工作進行了回顧:“停課不停學”期間,在學校的充分支持和全力推進之下,每個年級的老師都恪守崗位、各司其職、各顯神通,不斷地改進、完善自己的教學工作,守住教學第一線,守住學校生命線。低年級老師在組長唐滿艷老師的帶領下,在黃海燕和潘俐雯老師的精心組織下,每天篩選、制作學習資源并設計擊中要點的作業,傾注全部精力。4-6年級的老師在組長陳彩虹老師的帶領下,在鄭曉敏和查卉老師的細心安排下,無時不教研,聚集體智慧和個人魅力每天準時出現在學生和公眾的屏幕前,課后還持續幾個小時的電子作業批改。全體老師的敬業精神和犧牲精神令人感動!隨后她建議老師們精簡課后書面作業為一至兩樣,關注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時的焦慮心理,關注孩子們長期在家里沒有同伴互動的煩躁心理,切實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和課業負擔。同時,她對胡淑蘭老師今天執教的網絡公開課表示真切的贊賞,認為這節課是胡老師在她本人及其他老師的直播課堂的反復嘗試和摸索之中,逐漸形成的比較高效的網絡課堂模式。這是胡老師個人鉆研的成果,也是老師們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說課反思
接著,胡淑蘭老師對上午的網絡公開課《學弈》課程進行了反思。胡老師說到,此次網絡公開課的呈現得到了師父陳彩虹老師與六年級組李靖老師、鄭曉敏老師等前輩的幫助與指導。畢竟是云端教學,授課內容一定不能貪面面俱到,所以對于《學弈》第一課時的設計,她主要設計兩大板塊:讓學生在讀中領略文言文的韻味和指導學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不足之處在于對朗讀的指導不到位,在落實“理解”這個板塊,設計的學習形式讓課堂有些單調。
六年級組? 胡淑蘭老師
老師們,下午好!今天我講的《學弈》一文,選自《孟子·告子上》。這篇文言文共5句話,雖不足百字,卻把二人學弈的過程寫得清楚明白,從而說明“學習應當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上周五,我們組內進行了教研,當時在六8班試了一節課。但是由于準備不夠充分,設備操作出現異常,技術運用不夠自信,那節課可謂是“千瘡百孔”。課后,組里的老師們針對我的試教提出改進意見:教研組長鄭曉敏老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希望自己在進入課堂時或者掉線之后再次進入課堂,能知道老師當前在講什么內容,所以ppt上的問題或者任務提示一定要明確。課前最好有個十分鐘的準備,指引學生準備好本節課需要準備的書本用具等;年級組長李靖老師表示:既然時云課堂,就要充分體現信息技術的操作,像討論區留言,答題卡,課堂學生的舉手技術運用完全可以結合課來充分展示。我的師父陳彩虹老師更是對于我課進行細致打磨,從問題的設計,語言的精煉,預設學生的評價,講練結合的落實,每一個細節,師父都給予我耐心的指導。
《學弈》是我任教以來第二次上的小古文公開課,在眾多的文學素材中,我更鐘愛美文和古文。上一次講古文是五年級下學期講《楊氏之子》,因為那堂課磨得不下于五次,所以文章的教法學法還記憶猶新,為了鞏固對文言文的教學,所以這次教研課,我依然選擇文言文。
語文的課堂應成為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舞臺。古文作為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在教學時應盡最大限度引領學生走進這種文化。所以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從出示孟子的話,感受文言文的簡潔到了解“亞圣”孟子這一人物,意在為后面古文的學習作鋪墊。
畢竟是云端教學,授課內容一定不能貪面面俱到,所以對于《學弈》第一課時的設計,我主要設計兩大板塊:
一、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準節奏,讀出古文的韻味。這節課,“讀”一直貫穿始終,但這節課在落實最后兩句“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對于這一問一答的讀,還不夠實在,也沒有進行朗讀方法上的指導。
二、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這一板塊,主要體現學法的指導。因為六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文言文,詩詞學習的基礎,所以我先引導學生回憶: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有哪些方法可用。接著總結出學生提到的“借助課文注釋,結合插圖,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想象”等方法,其實這些方法不僅適合古文的學習,也適合現代文的理解。提煉出方法,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用5分鐘自學文言文,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文言文的意思。這5分鐘放心由學生支配。自學后進行展示。那么在落實“理解”這個板塊,我設計不同的學習形式讓課堂盡量少些單調,多些變幻。第一句,學生借助注釋逐字逐詞翻譯,最后連成一句話;中間兩句話進行態度上的對比和拓展成語;最后一句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對句子的理解;雖然形式多樣,但是課堂是否留痕還值得商榷。
三、評課互動
對老師們來說,一節公開課,一節網絡直播公開課,總是要經歷前世才有今生,它融合了老師們的設計理念和心路歷程。《學弈》這節網絡直播公開課將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發和感悟?從這節課中我們收獲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碰撞出來的火花有著不同的絢爛。
六年級組 鄭曉敏老師
胡老師的課具備化難為易、化零為整、注重積累的特點。
一、化難為易:六年級學生接觸過文言文,有過一定的學習古文、古詩的經驗,胡老師在環節設置上先讓學生回憶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理解句子意思,孩子們馬上回憶到了種種方法:看注釋、查資料、看插圖、聯系實際、聯系上下文等。這樣拋出了一個導線,學生按圖索驥,學習上就會事半功倍。
二、化零為整:古文學習首先要逐字逐句去理解,有時候處理起來課堂難免顯得零碎,尤其是線上教學,無數個一來一往的問題,往往會讓學生產生疲倦感,胡淑蘭老師在這里采取了大塊的處理: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然后匯報,即化零為整,也符合年級學習特點。?
三、注重積累:胡老師還不忘教會學生觸類旁通,如“弈字的拓展,者字的拓展”的落實,如由總結一個問題來抓出文章的中心:兩個學弈的人不同點在于“ 一人(),一人()”。這樣做教給學生的不是一篇古文的理解,而是一下子學會了類似問題的處理,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四、考慮改進之處
1.放手讀文的環節有5分鐘,不怕在課堂上給學生的時間過多,但是沒有知識落實的層次體現。
2.可以考慮把更多的讀書放進課堂,讓學生熟讀成誦,減輕課業壓力。
最后,每一節課的背后都離不開團隊的合作與支持。六年級語文組是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老有所為,少有所長;風雨無阻,同舟共濟。
五年級組 鐘玲老師
本節課有如下幾個亮點:
一、教學扎實,無論朗讀還是對字詞句子的理解,還是生字的書寫都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不急于求成,有錯必糾,注重落實。營造了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的語言干凈簡潔指示清楚,體現了個人素養。
二、教學設計思路清晰,在平實的教學環節中又有變化。比如:對課文第一句的解釋用了逐字逐句標注,最后一句卻用了選擇的方式。這樣富于變化,讓孩子們學習時不覺得枯燥。還有信息技術的運用,作者簡介的視頻,最后老師視頻現身,小細節體現了老師的設計用心。
三、關注學情,在提問過程中,不催促,多引導,多示范,多練習,多啟發,促思考。比如:朗讀中有學生不會斷句,提示后反復練習。比如:出示孟子語錄問誰說的?課題理解,問:你是怎么知道的?以往還學了哪些閱讀古文的方法?逐步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去理解課文。
五年級組 賀婷婷老師
“空中課堂”已經第8周了,其實每次上課的時候,我都非常好奇電腦那一端學生看到的,聽到的,心里的感受是怎樣的。所以,非常感謝小胡老師今天也讓我體驗了一把當學生的感覺,也給了我機會從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課堂。今天整堂課我都非常的興奮,總是忍不住和學生們一起給胡老師獻花,尤其是之前還聽說這段時間,胡老師承擔了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在這個特殊時期,她還主動上教研課,實在是太棒了。
今天整堂課給我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老師對平臺的操作非常的熟練,吐字清晰,聲音甜美,即使是隔空教學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學生的課堂習慣也非常好,課堂參與度高,不管是圍繞老師的問題在討論區展開討論,還是連麥回答問題都非常的有章法,說明師生之間的默契度很高,相信胡老師平時的網絡課堂也是像今天這樣高質高效的。
整堂課按照“導——學——練——診”的模式開展,教學環節設計得非常流暢,教學思路清晰,教學內容也進行了一些適當的拓展,比如理解課題“學弈”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說一說弈局、弈譜、弈思的意思……
這篇短文比較簡短,但胡老師非常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回顧學古文的方法之后,再借助這些方法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篇古文每句話的意思,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同時,胡老師也非常注重朗讀指導 ,在初讀課文時,學生個人讀,老師范讀后學生再讀,前后共讀了五遍,但是每一遍都是帶著任務去讀,讀準難字,多音字,讀出節奏,讀出韻味,教學目標落的非常扎實。
但是再讀古文第一句的部分時,我記得好像有幾個學生讀了幾遍都沒有讀出老師預期的效果,那一處課堂節奏拖沓了一些,除了是那個地方課件設計的問題,我覺得還因為是老師沒有明確要求,讓學生讀,怎么讀?第一遍就可以直接說,誰能通過突出關鍵詞,加重語氣讀的方法,讓我們感受到弈秋非常擅長下棋,可能學生就知道要突出“善弈”這個詞來讀了。
通過這節課,我感覺今后我再進行網絡教學的時候,我說話時情感要更飽滿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能就會更高些,這方面胡老師做的很好。再就是要注意課堂的節奏和連貫性,比如在給學生布置任務自學或是朗讀的時候,老師可以在備課時預設好時間,在課件上設置一個倒計時在上面,這樣學生自己在電腦那邊就可以更好的把控時間,更有效利用課堂時間。
四年級組 查卉老師
前幾天有幸以家長的身份陪兒子聽了此課的試講版本,沒想到短短幾天的時間,胡老師把課打磨到各個細節都很完美了,特別感慨!同樣每天都忙著上網課,忙著各種培訓云教研云批改作業,胡老師此時特別像個攜帶魔法的小仙女,她煥然一新的課堂讓我深有感觸。
一、重視朗讀
《學弈》是一篇文言文,學習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最好的方法是讀。課上胡老師以讀為主線,并將讀落到實處。
1.讀有要求。教師范讀課文以后,出示自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個別有難度的句子,對照譯文多讀幾遍;(2)圈出難理解的詞語,在相應的地方標上注釋和記號。引導學生帶著要求去讀書,學習才有針對性。
2.讀有層次學生經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能準確地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本文主要講了弈秋教學生下棋的故事。接著,在胡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細細品讀課文,得出:做事應該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不然一事無成的啟示,這種呈階梯式逐漸上升的讀書,就如登山一樣,學生每登高一層,腳下的土地就厚重一分,眼界也就擴大一分。
二、注重積累
這堂課上有詞語的積累,有名言警句的積累,有對課文內容的積累,還有讀書方法的積累。胡老師在引導學生積累時,做到了水到渠成。當老師問道:“弈秋教的兩個學生態度有什么不一樣?”學生們立馬會說出專心致志、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心猿意馬、心不在焉等詞語,學生既理解課文內容,又完成了一次積累。
整堂課教學思路清晰,教學步驟環環相扣,胡老師能將網課上的這么流暢,讓我不得不給她點個贊。
四年級組 張婧暄老師
胡老師就像學生的引路者,既為學生自由探索提供了充分的空間,又能夠抓住學生容易忽略的細節和重要的知識點,在關鍵時刻給予及時的提示,并耐心帶領學生練習,讓學生在四十分鐘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教學目標充分達成。
課堂節奏不疾不徐,老師的語速語調如春風拂面,語言干凈簡潔,讓人整堂課都很舒服,聽者完全不會疲勞,對線上教學的技術也運用的非常熟練,切換自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做到了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不斷誦讀中逐漸深入體會文章的意義和內涵。而且胡老師一直在引導學生用各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來學習文言文,在這節課上大家能感受到孩子們平時已經積累了很多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平時的積累,看得出來,胡老師對學生的基礎和習慣都抓得很好。
我也用騰訊課堂上課,但是由于擔心一些不可控的情況,給學生自學和互動的空間在自如程度上還要向胡老師學習,非常感謝胡老師的分享,這節課帶給我很多的啟發。
二年級組 涂文婷老師
首先,胡老師能承擔本學期第一次語文教研課,還是一場直播課,真的讓我很佩服,身為一個低段老師,雖然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直播教學,但從每周一次的班會課中就能感受到直播的不容易,但胡老師駕輕就熟的操作和熟練的與學生互動讓我感覺就好像坐在錄播室聽一場現場課一樣。
胡老師這堂課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板塊化設計,因為直播不像平時課堂教學,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學生就能馬上回應一個問題,所以在設計方面,就需要給學生更多的集中時間,而胡老師就是利用了這一個個板塊,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從讓學生自學了解文言文大意,到讓學生精讀課文理解后一人不如前人的原因,又從同字不同音的“為”和幾個“之”的意義區別,胡老師都給了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利用一個個板塊串聯起整堂課的脈絡,并且在講解完后帶著學生做題鞏固,講練結合,學以致用,使我受到很大啟發。
一年級組 顏輝老師
剛才聽胡淑蘭老師在反思課堂的時候,說她的師傅是彩虹老師,我心頭微微一震。彩虹老師也是我們僑小的學生,后來成為僑小的老師。她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正是青澀年華,我還記得她一下課就夾著書本到處找我找其他老師虛心請教的情景。這么多年過去了,現在她已經獨當一面,成為小胡老師的師傅了。時間過得真快啊!算起來我跟小胡老師之間真的隔了一代人,不禁感慨萬千,咱們僑小是人才輩出,而她們身上同樣散發著銳意進取的精神!
這節課讓我思緒萬千,非常感動,小胡老師的網絡課堂成熟中透露著沉穩。聽著她不急不燥,娓娓道來,想著這幾年來她在工作中的勤勉,對學生真誠的關愛,從點滴做起,不錯過細節,不流于形式,別出心裁,所以才有今天在網絡課堂中的沉穩、淡定、從容。我為她的成長由衷地感到高興。想起她的網名“蘭花開”,忽然覺得屏幕前這個女孩真的就是這么踏實而堅定,像一朵小小的蘭花,散發著淡淡的幽香,真是蘭花綻放時,香飄怡人滿校園。
這里有你,有我,有我們,有生動的課堂,有真實的生活,有變化的人生。老師們,我們一起加油向前沖吧!
四、校長寄語
評課互動環節結束后,張祖志副校長、王丹副校長、王智慧校長三位校級領導對本次教研會議給予了高度的肯定:空中課堂不空洞,線上教研不虛擬。授課教師給予自身一個科學的定位,教師是學習的設計者、發起者、組織者、參與者,角色把握準確;學習場景布局合理,資源整合優化,平臺使用切換自如,“導—學—練—診”落實充分。面對實際情況,老師們不僅考慮到復雜的學情,還考慮到多元的學境,把握學生心理,努力尋求策略,用自己的堅守保障了僑小課堂的穩定。
最后,王智慧校長總結致辭,對老師們寄予殷殷期盼:守住云端主戰場,打贏網絡空間戰。智慧校長表示,在疫情倒逼之際,學校教育已經走上全新路徑,此時我們的教育更應指向生命的完整與幸福,尋求活著的意義與價值。因此,我們要尋求更富有意義的教育,要在非常時期激發教師的非常神采,研究非常時期的教育教學,從非常時期走向非常變革,實現教與學、師與生、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區等的非常成長。用設計思維打底,用導學步驟畫線,用場景轉換互動,把網絡作為主戰場,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情感的觸角、知識的觸角、思想的觸角要延伸到學生的心里,在那里安營扎寨。在這樣一個特殊階段,我們要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站在學生和家長的角度來解決問題,用同理心思考,精準定義需求,構思創想,通過原型實現與實際測試,來推動教學管理與組織的變革。我們的課堂要服務孩子成長,指向可持續發展,讓孩子和家長感受到我們老師的溫度和風度。
蓄勢待發,春山可望,團結一致,攜手奮進,守住云端主戰場,就能打贏網絡空間戰!
結語:
如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教授所言:作為匠人,教師的世界是由“熟練的技能”、“經驗”、“直覺或秘訣構成的”;作為專家,教師的世界則是由“科學的專業知識”、“技術”、“反思與創造性探究”構成的。本次教研活動,老師們從執教者的實踐中學習,從課堂上孩子的事實中學習,從新形勢下出現的盲區中學習,走在“模仿”與“修煉”,“反思”與“研究”的成長之路上,打造“反思性實踐者”的涵養,轉換思維模式,前置教育設計,為“守住云端主戰場,打贏網絡空間戰”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