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教室唐園老師:構筑語文課堂
? ? ? 孩子們從新鄭國防訓練基地回來之后,就迎來了四年級上學期的第一次田野教研。
? ? ? 本次田野教研的重心放在了我們四年級組,本次的教研重點放在了語文課上。通過一星期的上課、 聽課、教研,感覺收獲了很多,最主要的是這是第一次這么密集的聽馬老師的語文課堂。
? ? ? 從第一天開始,到第五天結束,每一天都是收貨滿滿。語文課堂的設計與把握也讓我們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 ? ? 馬老師上的第一節課是《普羅米修斯》,整節課的設計與感覺真是太棒了!在課堂上,對于學生思考的調動非常好。不管學生站起來回答的怎么樣,馬老師都會親切的給予鼓勵,孩子們也越來越用心的參與思考。在上這節課之前,引入了一個構筑理想課堂的教學設計單,讓我覺得這個辦法不錯,可以讓我們上課的老師在備課時能清楚的記得自己的思路與想法,以及對于本節課的一個規劃和要達到的目標。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加清晰的去朝這個方向努力。而參與評課的老師,也可以根據上課老師的教學思路,來評課教研。這樣就大大的減少了我們在教研過程中的時間,從而也能達到很大的效果。
? ? ? 第二節課《紀昌學射》,根據課本上的課文,把文言原文展示給孩子們,從而讓孩子們進行思辨。整個課堂下來,孩子們的思維特別活躍,很大的調動了孩子們興趣。從而,讓我們也更加思考,如何在語文課文中更好的引入思辨,在合理的設計思辨過程時,哪些需要我們特別注意和引導?以及在課堂上,對于思辨問題的設置與節奏的把握。讓我們也收獲了不少的新問題,新挑戰。
? ? ? 語文課中,古詩對于我來說是最不會講的。因為要么就是把它往深了講,上成歷史課,作者人物課。要么就是簡簡單單的,讓學生明白詩句的意思。所以,一直以來對于古詩課的把握都不是很好,而且課堂上效果也不好。尤其是只介紹古詩意思,背景,中心思想之類的,整個一節課下來學生也是沒精打采。但是,本周聽了馬老師的《出塞》這節課后,感覺非常清爽。一開始,先以吟誦來調動孩子們的興趣,很多孩子都是讀了四五遍了,也并沒有覺得很厭煩。然后再進入古詩的講解時,整個感覺就非常好。而且,在古詩講解時,馬老師首先是讓學生來說讀完詩的感覺,然后慢慢一步一步的往下引導思考。
? ? ? 總之,本次教研收獲與思考非常的多。從而也讓我們在接下來準備每一節語文課時能首先更加清晰的給予課堂的定位和設計。相信在以后的語文課堂中,我們將會有更多的成長,當然也會有更多的挑戰。
水滴教室雍慧敏老師:樹立課程觀?
? ? ? 本次田野教研主要是聚焦課堂,診斷問題。本次田野教研,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課程就是我們行走這段旅程的全部:意愿、計劃、資源、行動、反思、建構下的經驗”。? ? ?
? ? ? 本次田野教研有幸和馬玲老師同課異構執教《普羅米修斯》,我主要采用了以讀待講、情景教學的方法,圍繞“英雄”二字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反復咀嚼,讓孩子體會這場英雄的旅程。
? ? ? 但是本節課問題設置過于瑣碎,課堂容量大,導致在課程中生成的機緣以及原本設置的課程高潮,因為蜻蜓點水的學習未能達成。
? ? ? 聽了馬玲老師的課,我深刻感受到了一節扎實、有效、有生命力的大語文課堂。馬老師依據理想課堂有效教學框架設置教學流程,且和全人之美大語文課程關聯,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孩子在這節課中既在情境中感受到普羅修斯的偉大形象,又處處設置懸念,激發孩子對希臘神話的興趣,推進了海量閱讀的進行。
? ? ? 整節課無論是教師之教學,還是學生之學習,都相當緊湊且生成很多有價值的話題。對于教材的使用和學習既“進得去”,又“出得來”,無論是課程形式還是對主題的探討,都深刻而豐富。
? ? ? 第一板塊為結合預習單,指導讀好眾神名字,概況課文內容。板塊一馬老師用了五分鐘的時間,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孩子自由朗讀,比賽朗讀,齊讀等方式并用,在極短的時間讓孩子流利、連貫的讀準眾神的名字。環節二順勢而為,口述、討論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 ? ? 第一板塊的教學,我用了十分鐘,但是效果并不佳,但是馬老師的課程中完美的體現著扎實、有效。
? ? ? 想要在最短教學時間內達成預設目標,老師必須在備課過程中明確每個教學流程中,孩子應該對應著做哪些訓練,且要根據學情反復變換學習方式,激發內驅力,高效達成目標。
? ? ? 宙斯為什么不給人類火種?普羅米修斯是如何盜火的?為什么只有普羅米修斯去盜取火種,拯救人類于悲慘情景中?
? ? ? 一系列問題逐一的適當的時機拋給學生,而不給明確答案,激發孩子對希臘神話的興趣。這樣的設置,首先感嘆于一個老師的知識面,教師想給予孩子一捧水,你就需要有一片汪洋。只有愛閱讀的老師才能真正掌握較強的文本解讀能力,才能“物盡其用”,讓教材的價值在課堂、在學生心中發揮出價值。
? ? ? 其次,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教材只是文本,而教學內容是豐富的。一篇簡短的《普羅米修斯》與 希臘神話是一脈相承的,理解文本是二度創造的起點,但并不意味著終點,終點應該教師在大語文觀上確定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明確的教學目標。
? ? ? 馬老師的課堂不時就會閃現出很多喜悅的眼神,源于兩方面,第一,馬老師嫻熟的課堂技巧,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中找到最美的自己,時刻被激發著繼續前行。第二,問題的設置層層深入,思維的挑戰不時把孩子的心靈打開,在有難度的問題中尋得成就感。? ? ? ? 此外,丹丹老師在水滴教室開展了《小飛俠彼得潘》共讀,丹丹老師采取演讀法,聲情并茂、不漫不溢地帶領學生共讀,關注全體又給予個體再提升的平臺。
? ? ? 去年的田野教研中,我也帶著孩子們進行過共讀,幾乎整節課都是聲情并茂的共讀,可是讀下來無論是我和孩子都很疲憊。演讀策略單一、課堂過于正式,使原本有趣的共讀課堂大打折扣。
? ? ? 依據學生課程反饋,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處處體現著一個丹丹老師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原則,使我受益匪淺。在演讀中,挑戰競選主角,使暫時優秀的學生起到榜樣左右,也讓孩子獲得肯定,激發進一步塑造自我的信心和勇氣。但是參與度低的孩子會出現游離于課堂的情況。
? ? ? 確認過眼神,丹丹老師立馬挑戰演讀策略,每個角色可由多人來讀,剛要變得沉悶的課堂立馬回到了生機勃勃的狀態。
? ? ? 每一次的教研,我都有一個感觸,優秀的老師關注文本,二度創造教材,眼中裝著每一個學生。課堂節奏不僅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有關,更應該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作出調整,這樣才能不時有會心的笑聲和碰撞的思想。
宋文化老師 教研相長:秋日里的田野教研
? ? ? 秋日正好,田野里充滿了深沉的生機,也是在這個秋日,我參加了對我來說頗具歷史意義的“田野教研”。
? ? ? 這次教研給了我生機,也讓我找到了自己接下來的方向和路子。
? ? ? 此次教研課,我講的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出塞》,在課程設計上,還是頗費了一番腦筋。
? ? ? 孩子們上一周剛參加完拓展訓練,也屬于體驗了“軍旅生活”,正好可以以此切入,無縫銜接,感覺甚好。
? ? ? ? 而在剖析詩詞時,我吸取了之前在新月班粗線條講解的教訓,在對學情有了更進一步把握的基礎上,我決定把詩中所涉及的知識點揉碎(揉碎后不放心,還添加了輔助理解的知識點),帶著孩子一點一點啃,啃完,開始收束到一塊,做一個總結,推演出詩句的大意,然后,以此類推“啃”下一句,我感覺這種“碉堡推進戰術”,穩扎穩打,比較適合“戰爭初期”的我。
? ? ? 在講解“萬里長征人未還”時,為了更直觀的呈現戰爭慘烈,引入了漢匈漠北決戰的歷史史實,通過孩子們的反應來看,引入適當的擴展材料以輔助教學、加深孩子們的理解,這條路是可取的。
? ? ? 在講解完詩詞后,又加入了一些歷史故事,以加深孩子們的印象,提高課堂趣味,最后回歸到當下,涉及了我國目前的邊境問題,讓課堂所學與孩子們的生命發生聯系。
? ? ? 整體上我感覺課程設計與講解很順,但課堂活躍度不高,互動效果差,一方面是我的課堂節奏太快,沒有留給孩子們慢慢反應的時間,還有就是自己的課堂把控差,缺乏機動靈活性,這一切都暴露了教學經驗的不足。
? ? ? ? 而在聽了馬老師的《普羅米修斯》、《紀昌學射》以及《出塞》后,我感觸很深,在接下來的教研中,馬老師對我們整體的課程,當然包括我的教學都做了細致的點評。
? ? ? 首先,我感覺馬老師每堂課的開啟與提問方式都不一樣,在“點燃”課堂和孩子們上很有藝術,如講《普羅米修斯》時,提問眾神的名字,看看誰的速度快,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求勝心”,當下,課堂氣氛就活躍了。
? ? ? 其次,在課程設計上,馬老師引入了文本之外的希臘神話片段,不僅豐富了固有文本,而且不斷拋出問題,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們持續處在一種新鮮的亢奮中,這種課堂效果和氛圍很好。
? ? ? 而在《紀昌學射》這一課中,馬老師的課程設計又變幻了“招式”,孩子們對課本上的紀昌學射片段已經很了解,但是對于故事的開頭和結尾,都是茫然不知的,于是馬老師適時做了擴充。
? ? ? ? 馬老師循循善誘,像剖析推理小說一樣,層層遞進,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踴躍發言,這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想象力、思辨力,可以從整體上呈現出孩子們不同的學習層次,而且將文本漸漸引入到了一個更高層次的思辨上:比學射(所有技藝的學習)更為重要的是修德、煉心!
? ? ? 這個結論堪稱全面、完美;且在籠罩教材文本的情況下,自然得出這個結論,毫無生澀遲滯之感,使人眼前一亮,境界頓開。
? ? ? 這一點,是我們未來力求的一種教學境界,講明吃透課本是基本功,但使文本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使學生感到新鮮,有味道,激發起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教學追求,這樣的課程體驗,自然也會提升老師本身的教學成就感,如此,教學方能進入一種良性循環中!
? ? ? ? 陸放翁在告訴兒子學詩的秘訣時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一切學習,如果只是盯住自己所屬的方寸之地,一定難以有巔峰體驗,也一定是難以看到早已橫亙在眼前的萬里河山!
? ? ? 所以,不妨套用陸放翁先生的詩句來說明教學問題:“汝果欲善教,功夫在教外”。
? ? ? 此次教研,深刻的感受到了以馬老師為首的教研專家們在課堂教學環節的精準指向與扎實功力,以及調動學生,跳出教材之外,俯瞰教材文本的能力。
? ? ? 所以,于我而言,今后最基礎的教學工作就是準確把握課程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精讀文本、深挖文本、豐富文本;積累課堂把控經驗,調動學生,而成功的調動學生又是課程成功的基礎!
三年級新月教室丁丁老師教研總結:
? ? ? ? 這次教研,聽了馬老師的幾節課,再次意識到,一節好課有兩方面組成,那就是對學情的把握,和對文本的把握。
? ? ? ? 對于文本的把握,來源于我們的文本解讀能力,和是否能把基于此文本的其他相關文本從自己的知識庫中調動出來。?這其實跟一個人的閱讀背景高相關,沒有大量的閱讀,我們很難把一節課設計得豐盛,有層次。
? ? ? ? 當我感覺對自己上的課不滿意也無法再有所改進的時候,就是觸到了自己學識的天花板。
? ? ? ? 所以,書是一定要讀的,否則,總會覺得捉肘見襟。
? ? ? 而對學生學情的把握也十分重要。?不能給的太低,否則孩子沒興趣。也不能太高,否則孩子感覺像在被老師拉著走。而學情,真的是需要一天天感受出來的。盡管我已經和孩子相處了一年,可有時候仍然把握不好孩子的接受狀態。
? ? 《出塞》是我跟宋宋一起備的課,他才教過幾堂課,怕他把握不好,所以我就幫他。他的課程設計我們花了一整天來磨,可還是有點高了。(當然也跟宋宋上課時沒有很好的給學生時間思考,互動有關)。當課外知識補充的太多的時候,就會顯得老師講的太多,從馬老師那里學了一招,就是把課外知識當成材料給學生,讓學生從材料分析出你想直接講述的東西。
?? ? ? 當然,除此之外,對于經驗不多的老師來說,一些技巧也要多向名家學習,多探索。比如,馬老師總是就一個問題讓孩子們說服自己。孩子在說服"我們"的時候,就動了腦子,鍛煉了表達。課堂氣氛也有了,技術讓我們的課堂更潤滑。
? ? ? 最后,經馬老師提醒,還是需要讓孩子多讀書。因為寫作技巧教得再多,?都不如他在書中自然體驗到的更直接,更輕松。而且自己體驗到的,不容易形成套路,教技巧,很容易形成套路。
二年級組田野教研總結:
? ? ? 孩子從一年級升到二年級不僅年級長了,似乎一個個還變得懂事體貼了,作為老師的我們相較于開始的兵荒馬亂,慢慢的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在課堂教學上,如何使課堂更有效,如何能將課堂上的生動有趣,如何能夠調動孩子的興趣,使課堂活起來,我們慢慢發現自己仿佛進入了一個怪圈,太多的問題困急需解決。
? ? ? 這次田野教研,我們為馬老師那一節節別開生面的課而感到震撼,同時又帶給我們極大的觸動,我們所熟悉的文字組成的不再只是簡單的故事,它有了深度有了厚度,給孩子的情感激蕩和思想的啟迪是我們所嘆服的向往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更多的努力方向,經過課堂實踐和馬老師的調撥我們似乎找到一些方向。怎樣梳理文本,二年級的文本區別于中高年級的文章,有它自己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梳理文本進行教學設計,簡潔明了;并且想要課堂活起來,老師的教學技巧很重要,如何提問就變成了很有設計感,很值得思考的問題了,過細小的問題會讓我們得到我們所預設的答案,但他的弊端就是孩子的思維被限制。一個好的問題要有兩到三個以上的答案或者能概括文本的教學目標。大膽的放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微課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錄課集體教研,期待我們的成長。
? ? ? 將教學的關注點持續放在教材的精確學習上導致我們忽略了浪漫有趣的圖書閱讀,此次田野教研我們再次認識到閱讀的魅力,真實的感受到學生那活潑潑的生命狀態。對于二年級我們仍要將閱讀作為重點,面對讀寫繪的疲憊期盡可能提供多角度的刺激,從不同學科題材入手。及時反饋多方面鼓勵。希望能和孩子一起快樂閱讀,一起成長。
? ? ? 成長的過程總是痛的,只有經過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變才能找到新的可能,才能觸碰到我們想要的美好。我們會一起成長,扎根在這片土地上痛苦的向上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