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父母效能訓練 實踐篇》
第三章 支持孩子走出問題區
P.E.T.需要父母在孩子陷入問題區時,放下固有的與孩子說話的方式。父母們需要聽而非開口說。
當孩子陷入問題區時父母們的反應是:說些什么而不是傾聽---他們覺得自己有必要對孩子說點什么,傳達點什么或告訴他們一些什么。
在P.E.T.理論中,父母們首先要掌握的方法就是:當孩子陷入問題區時,要如何回應。
一.12種絆腳石出現時
家長們會給出的典型回復:下命令,警告,教導,建議,訓誡,評判,說理,嘲笑,分析,表揚,同情,質問,或者轉移注意力。
之所以成為絆腳石,是因為他們會阻礙父母與孩子的進一步溝通,這些回復也恢復對孩子的自尊產生負面影響,當然也會損害親子關系。
12種絆腳石帶來入下潛在危險:
○ 讓他們停止說話
○ 讓他們開始保護自己
○ 讓他們可以爭論,反擊
○ 讓他們開始有怨氣,生氣
○ 讓他們有負罪感-自我感覺很差
○ 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不被接納
○ 然他們感覺到他人不相信 汽油能力解決問題
○ 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沒有被理解
○ 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在無理取鬧
○ 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被干擾了
○ 讓他們感覺到很沮喪
○ 讓他們感覺到像是在證人席上被質問
○ 讓他們感覺到父母對他們沒什么興趣
當一個人陷入問題區時,他人的探尋,教導或勸慰,幾乎都幫不上忙。
二.12種絆腳石的新觀點
絆腳石為何不絆腳
在行為窗口中的無問題區中,父母與孩子都沒問題,孩子也沒有給父母帶來問題,這時,父母們可以傳遞各種類型的信息,不用擔心會打斷溝通或者損害親子關系。
無論何時,當父母與孩子在無問題區互動時,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把大家從無問題區帶出。
處理原則是:時刻關注那些顯示出雙方已經不在無問題區的信號,這時就要避免使用絆腳石。
為何不能問問題
首先問題會帶來脅迫感,問題會終止進一步溝通。
_
孩子:羅斯讓我他生氣了,我不想再和他玩了,他動不動就哭,還要吵著回家。
父母:你對他做了什么?
孩子:我什么都沒做(沉默)_
問題中隱藏了一個假設:孩子犯錯了,一定是做了什么,所以他朋友才會哭。
有些開放式的問題不會阻礙溝通的繼續,比如:
○ 想談談嗎?
○ 你對這件事情感覺如何?
○ 你對這個有什么想法?
○ 你才會發生什么?
當你問一個處在困擾中的人問題時,你永遠只會得到一個答案。
難道孩子不需要信息?
首先,絆腳石是指孩子處于問題區時--也就是孩子覺得沮喪,害怕,不知所措,不開心,或者需求未被滿足時,父母典型的12種語言上的反饋。當孩子處于問題區時,擺事實,和提供信息會中斷親子間的夠用,會引發孩子的抗拒,從而阻礙問題的解決。
擺事實和提供信息會帶來不良后果,原因如下:
○ 孩子們有情緒時,他們需要的是對方傾聽他們的感受,這時他們還沒有做好接受這些邏輯 、事實和信息
○ 通常,孩子們早就知道了那些道理,他們會抗拒他人說那些他們早就知道的道理
○ 父母們會在他們還沒有認識到問題的真正所在時就給出事實和信息。因此這些信息和事實不恰當。
○ 說教會讓年輕人感覺到被動。
○ 在孩子處在問題區時給孩子擺事實會把父母引入到問題中去。
在一些場合教育也是對孩子很有幫助提供信息的方式:
○ 當你很確信自己的信息與孩子所遇到的真正的問題 相關時
○ 當你確信孩子自己沒有辦法得到這些信息時
○ 當你感覺到孩子準備接收這些信息時--孩子將你看作是自己的咨詢師或顧問
○ 當你認定自己的信息有效而真實時。
絆腳石不絆腳的中心論點是大家都在無問題區,多數絆腳石并不會阻礙親子間的溝通。提供信息和教育也是一樣,當孩子沒有處在問題區時,使用它們對親子關系的傷害概率很小。
4種基礎的傾聽技巧
1.沉默、安靜
沉默、安靜在溝通中往往暗示著如下的意義
○ 我想聽到你的感受
○ 我接受你的感受
○ 我相信你知道哪些可以分享
○ 在這里,你做主-這是你的問題
一方面安靜會鼓勵孩子們分享他們的感受,也會讓孩子們自發的挖掘到更深層次的問題。另一方面安靜似乎永遠都不夠--當孩子在分享他們的問題時,他們往往需要的就是有人在安靜的聽。
2.簡單回應
在孩子說話的間隙,使用一些非語言性或者語言性的暗示會顯示出你確實與他們在一起,使用這些暗示性的語言或非語言反饋稱作“確認性反饋”。點頭,身體前傾,微笑,皺眉,或者其他身體上的移動。
語言上的暗示包括,哦,嗯,是的,這些也會告訴他們你的注意力在他們那里,你對她們說的感興趣,這會讓孩子感覺到被接納,從而會分享更多。
3.門把手或邀請性問話
○ 你愿意和我談談嗎
○ 我很想知道你對此的看法
○ 聽起來你對此有些想法
○ 關于這個,愿意多說些嗎?
4.積極傾聽
積極傾聽指在溝通過程中,對孩子的語言反饋不摻雜咨詢師個人的信息,而只是對孩子之前的信息如實的反饋。
傾聽者會通過反饋自己所聽到的內容來表示自己真正聽到了講述內容,并理解講述者。
積極傾聽不過是將接收者的解碼過程口頭反饋出來,他告訴發送者,這是我認為的你的感受,我的理解是對還是錯?
為何父母們要學習積極傾聽技巧?
○ 情緒得到舒緩
○ 更以接納自己的情緒
○ 更強烈的被關愛感
○ 孩子開始傾聽父母
○ 孩子會更具責任心
○ 你會懂得如何信任孩子
○ 你會變得更接納孩子
○ 你會樂意幫助別人
○ 子女會成為獨立的個體
○ 你不必成為超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