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自卑與超越》

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是我一直慕名想讀的書,從一開始的好奇到中間的晦澀再到結尾的平靜,雖然于我是心理學的導讀本,還是沒有全面吸收。

我曾經從書名望文生義的猜測這應該是一份解答如何擺脫自卑,如何超越自卑的答卷。可實際上,它是一本描述個人成長以及在個體成長中可能造成各種自卑、失敗甚至犯罪的因素及如何避免它們的作品。

它從精神世界的意義出發,描述了人生的前幾個重要階段及人的社會關系對人的影響。有很多專有名詞我記不住,專業分析我也不太懂。作為一個門外漢,也許我可以粗淺的記錄下自己能記住的幾個點:

1. ? ? ? 人生必須面對的三大問題:我們必須生活在地球上、必須與周圍其他人相互關聯、人和社會需要延續。用人話翻譯一下就是:我們的外部環境已定,無法逃離;我們必須和周遭的任何社會相關聯,不可能一個人獨活;我們需要處理兩性關系。

2. ? ? ? 原生家庭對孩子極其重要的影響。父母雙方的獨立人格和父母彼此間的關系都很關鍵。孩子有個良好的、值得信賴的家庭關系,在外受到挑戰和挫折時很容易順利處理或成功。反之,則會很難。

3. ? ? ? 合作的重要性。作者一直強調一個家庭教育不合格的孩子是很難有合作精神的。我想應該可以理解為一個自己都沒有處理好的孩子是很難處理好和別人的關系的(包括很重要的合作精神)。

其它的小點還有很多,比如:孩童和青少年時期的經歷、家庭中的環境、愛情和婚姻觀等等,不能一一描述的很清楚,也有可能是因為自己還在一知半解、云里霧里的狀態。那么這本專業的書對于我這樣后知后覺的外行人有著哪些聯系和啟發呢?

1. ? ? ? 整本書基本都在描述的是“外部”的力量,大到整個地球,小到和父母兄弟的關系。它無時不刻不在提醒著我要睜眼面對這個諾大的世界,要承認外部環境的不可變更性,要認真的處理好與他們的關系。如果我們不想成為“有心理疾病”的人,就需要坦誠的面對這個世界(不幻想),真實的和周圍人接觸(不虛擬),謹慎的處理兩性關系。----聯系自己:有時候我會以自己的愿望作為精神支柱活著,希望世界是我期待的樣子,而忘記去真實的認識它,每每這個時候總是會被啪啪打臉。所以不論我是悲觀論者還是樂觀派,還是理性的悲觀主義者,認識世界本來的樣子都是一生的功課。

2. ? ? ? 我曾經深深的陷入原生家庭的泥沼之中,現在還沒有完全解脫。這其中有多少期望,就有幾倍于它的痛苦。看完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以后,慢慢進入了自我接納的階段。明白有些事情錯過了就不要去乞求,接受現在的自己,積累今天,爭取在明天的時候有新能量。懂得不再強求某些東西,一方面強求不來,另一方面別人給的隨時可以拿走。

3. ? ? ? 可以更加客觀和理性的看待自己的缺點,從自身、家庭、經歷等各個方面,學著不鉆牛角尖。

4. ? ? ? 更理性的看待婚姻,了解別人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而不僅僅是我自己怎么看。

如果說《自卑與超越》描述的是個體可能產生自卑的種種情況以及如何超越這些不利因素,那么它更是一個由結果剖析原因的倒推式分析。如果我們對號入座,就會發現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和哪些原因重合,最終形成了今天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