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宣武節度使李萬榮生病,他的兒子李逎為兵馬使。六月二十五日,李逎召集諸將,斥責李湛、伊婁說、張丕不盡職,貶逐到外縣?;噬吓苫鹿俚谖迨剡M到汴州,剛剛宣慰完畢,軍士十余人大喊說:“兵馬使勤勞,卻沒有賞賜,劉沐什么人,居然擔任行軍司馬!”劉沐懼怕,假裝中風,被抬出去。軍士又呼喊說:“倉官劉叔收支舞弊?!卑阉麣⒘?,還吃掉他的肉。又想要砍殺第五守進,李逎制止。李逎又殺了伊婁說、張丕。都虞候、匡城人鄧惟恭與李萬榮是同鄉,關系親密,李萬榮把他當心腹,李逎也倚重他。至此,鄧惟恭與監軍俱文珍,逮捕李逎,押送京師。秋,七月六日,任命東都留守董晉為同平章事,兼宣武節度使,任命李萬榮為太子少保,貶李逎為虔州司馬。七月七日,李萬榮薨逝。
鄧惟恭既逮捕李遒,于是權且代理軍事,自以為一定會接替李萬榮,不派人迎接董晉。董晉既受詔,即刻帶著仆從十余人赴鎮,不用兵衛。到了鄭州,迎接的人沒有來。鄭州人為董晉懼怕,有人勸董晉暫且留下,觀察變化。有從汴州來的,告訴董晉說:“不能去?!倍瓡x不回應,繼續前行。鄧惟恭因為董晉來得太快,來不及布置應對。董晉離城十余里,鄧惟恭才率諸將出迎。董晉命等惟恭不必下馬,氣色溫和,鄧惟恭勉強自安。入城之后,董晉仍將軍政委任給鄧惟恭。
當初,劉玄佐增汴州兵至十萬,待遇優厚,李萬榮、鄧惟恭又再次加厚。士卒驕縱,不能駕御,于是設置腹心之士,駐扎在公庭走廊下,挾弓執劍,嚴密防備,時不時又要慰勞這些人,賞賜酒肉。董晉抵達第二天,全部撤除。
13、
七月九日,韓王李迥薨逝。
14、
七月二十三日,皇帝下詔,以宣武將士鄧惟恭等有執送李遒有功,各自升官賜錢。那些被李逎脅迫,邀逼欽差的,都赦免不問。
15、
八月一日,日食。
16、
八月十一日,任命田季安為魏博節度使。
17、
八月十八日,任命汝州刺史陸長源為宣武行軍司馬。朝議認為董晉柔仁,好說話,恐怕不能統御,所以派陸長源來輔佐他。陸長源性格剛強苛刻,多翻舊賬。董晉開始時總是同意他,等計劃擬定妥當之后,就下令停止實施,由此軍中得以安心。
18、
八月二十八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趙憬薨逝。
19、
當初,皇上不想在節度使在世時就替換(不是不想,是不敢),經常自己選擇行軍司馬為儲帥。李景略為河東行軍司馬,河東留后李說猜忌他?;佞X梅錄入朝進貢,經過太原,李說宴請他,梅錄爭坐次,李說不能遏止。李景略呵叱,梅錄認出他的聲音,快步上前下拜說:“莫非是豐州李端公嗎!”再次下拜,于是在下坐坐下。座中人都矚目于李景略。張說更加憤憤不平,于是厚重賄賂中尉竇文場,讓他把李景略調走。正巧有傳言說回鶻將要入寇,皇上憂慮,因為豐州在敵人進軍路線要沖,要選擇合適的守將。竇文場借機舉薦李景略。
九月六日,任命李景略為豐州都防御使。窮邊氣寒,土瘠民貧,李景略以勤儉率眾,二年之后,儲備完實,雄于北邊。
20、
宰相盧邁中風,九月十二日,另一位宰相賈耽私忌(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忌日),宰相沒有一個人上班,皇上派宦官召主書承旨。
21、
九月十八日,戶部尚書、判度支裴延齡去世,京師內外,大家都相互祝賀,唯獨皇上哀悼惋惜。
22、
九月二十四日,吐蕃入寇慶州。
23、
冬,十月十七日,任命諫議大夫崔損、給事中趙宗儒為同平章事。崔損,是崔玄的弟弟的孫子,裴延齡曾經舉薦過他,所以皇帝任用。
24、
十一月八日,任命右補闕韋渠牟為左諫議大夫?;噬献詮年戀椯H官,尤其不信任宰相,自御史、刺史、縣令以上都親自選用,中書只是下達文書而已。但是,深居禁中,所取信的人,唯有裴延齡、李齊運、戶部郎中王紹、司農卿李實、翰林學士韋執誼及韋渠牟,都權傾宰相,趨附盈門。王紹嚴謹慎密,不做好事,也不干壞事;李實陰險狡詐,擅長搜刮聚斂錢財;韋執誼擅寫文章,與皇上唱和,年僅二十余歲,就從右拾遺召入翰林;韋渠牟輕佻浮躁,尤其為皇上所親近狎昵,皇上每次面對執政大臣,不過四十五分鐘,韋渠牟奏事,通常都要一個半小時,歡聲笑語,相互打趣,往往聲聞于外,他所舉薦的人,都破格提拔,全是庸俗粗鄙之士。
25、
宣武都虞侯鄧惟恭內心不能自安,勾結將士二百余人,密謀作亂。事情被察覺,董晉將他的黨羽全部逮捕斬首,械送鄧惟恭到京師。己未(十一月無此日),皇帝下詔免死,汀州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