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
1、
春,二月七日,冊拜嵩鄰為忽汗州都督、勃海王。
2、
陸贄既罷相,裴延齡借勢指控京兆尹李充、衛尉卿張滂、前司農卿李铦是陸贄同黨。正巧發生早災,裴延齡奏言:“陸贄等失勢,心懷怨望,對眾人說,‘天下大旱,百姓流亡,度支多欠諸軍糧草,軍中人無糧食,馬無草料,怎么辦!’以動搖眾心,他們的意思,不只是要中傷我而已?!敝髷等眨噬显谠分写颢C,有神策軍士投訴說:“度支不給馬草料?!被噬舷氲脚嵫育g的話,認為確有其事,于是還宮。
夏,四月二十五日,貶陸贄為忠州別駕,李充為涪州長史,張滂為汀州長史,李铦為邵州長史。
當初,陽城以處士身份被征召為諫議大夫,他沒有推辭,就接受了拜官。還未抵達京師,人們都想看見他的風采,說:“陽城必定諫諍,死在職下。”抵達之后,諸諫官進諫的奏章,都是些瑣碎無聊的事情,天子更加厭煩。而陽城與兩個弟弟及賓客日夜痛飲,人們不知道他怎么回事,都認為他只是浪得虛名而已。前進士河南韓愈作《爭臣論》以譏諷他,陽城也不以為意。有人想要去造訪陽城,當面問他,陽城揣知對方的來意,就強拉對方喝酒。要么是客人自己先醉倒在席上,要么是陽城自己醉臥在客人懷中,不能聽客人說話。等到陸贄等人被貶,皇上怒氣還未消解,京師內外,都惴惴不安,認為可能還有不測之罪,無人敢救。陽城聽聞,奮然而起說:“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殺無罪之人。”即刻率拾遺王仲舒、歸登、右補闕熊執易、崔邠等守在延英殿大門,上疏論裴延齡奸佞,陸贄等無罪?;噬洗笈胍幼镉陉柍堑热恕L永钫b為之營救,皇上怒意稍解,令宰相曉諭遣返他們。于是金吾將軍張萬福聽說諫官伏閣進諫,快步跑到延英門,大聲祝賀說:“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定太平!”于是挨個向陽城與王仲舒等人下拜,繼而連聲大喊“太平萬歲!太平萬歲!”張萬福,是武將,已經八十多歲了,自此名重天下。歸登,是歸崇敬之子。當時裴延齡隨時都會做宰相,陽城說:“如果以裴延齡為相,我當親手撕毀詔書,慟哭于殿前?!庇幸粋€叫李繁的,是李泌之子,陽城詳細書寫裴延齡的過惡,準備秘密上疏彈劾,因為李繁是老朋友的兒子,讓他謄抄,李繁直接跑去報告裴延齡。裴延齡得以先晉見皇上,一一為自己辯解。奏疏遞上去之后,皇上認為是一派胡言,不理。
3、
四月二十九日,幽州奏報,擊破奚王啜利等六萬余人。
4、
回鶻奉誠可汗去世,沒有兒子,國人立國相骨咄祿為可汗。骨咄祿本姓(足字旁一個夾)跌氏,聰慧善辯,有勇略,自天親可汗在位時,就掌典兵馬,管理政事,大臣諸酋長都畏服他。既為可汗,改姓藥葛羅氏,遣使來告喪。自天親可汗以上子孫年幼的,都送到唐朝宮廷養育。
5、
五月十一日,任命宣武留后李萬榮、昭義左司馬領留后王虔休都為節度使。
6、
五月十八日,河東節度使李自良薨逝。五月二十二日,監軍王定遠奏請以行軍司馬李說為留后。李說,是李神通的五世孫。
7、
五月二十四日,派秘書監張薦冊拜回鶻可汗骨咄祿為騰里邏羽錄沒密施合胡祿毘伽懷信可汗。
8、
五月二十七日,任命李說為河東留后,知府事。李說十分感激監軍王定遠,請求鑄監軍印,皇帝聽從。監軍有印,就從王定遠開始。
9、
秋,七月一日,陽城改任國子司業,這是因為他抨擊裴延齡的緣故。
10、
王定遠自恃有功于李說,專擅河東軍政,調換諸將。張說不能全都聽從,由此兩人有了矛盾。王定遠以私怒扼死大將彭令茵,尸體埋在馬糞中,將士們都憤怒。張說上奏向朝廷匯報,王定遠聽聞,直接去找張說,拔刀就刺。張說逃脫。王定遠召集諸將,拿出一個裝了皇帝敕令及空白任命狀二十多張的箱子,展示給大家說:“皇帝有敕令,令張說到京師,任命行軍司馬李景略為留后,你們全都升官。”眾人都下拜。大將馬良輔偷看箱中,都是王定遠自己的任命狀及之前皇帝給他的敕令,于是告訴眾人說:“敕令和任命狀都是假的,不可接受?!蓖醵ㄟh轉身就跑,登上乾陽樓,呼喚他的部下,沒有人響應,他想翻城墻逃走,不慎墜落,為枯木刺傷而死。
11、
八月十七日,司徒兼侍中北平莊武王馬燧薨逝。
12、
閏八月四日,元誼假稱獻出洺州,詐降。王虔休派裨將率二千人入城,全部被元誼殺死。
13、
九月二十三日,加授韋皋為云南安撫使。
14、
橫海節度使程懷直,不體恤士卒,在郊野打獵,幾天都不回去。程懷直的堂兄程懷信為兵馬使,利用眾心怨恨,關閉城門,拒絕他入城,程懷直逃回京師。
冬,十月十四日,朝廷任命程懷信為橫海留后。
15、
南詔攻打吐蕃昆明城,攻取。又俘虜施部落、順部落兩位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