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卡片#
1、 “ 固定型思維模式 ” 的人認為,能力=天賦,是與生俱來、不能改變的。所以,他們總是急于證明自己聰明能干,這讓他們更傾向于逃避挑戰,遇到挫折也更容易放棄,因為,他們害怕失敗,失敗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很笨,是個沒有天賦的人。
這也會影響他們的人際關系。因為,面對錯誤和批評,他們或者選擇無視,或者將其視為人身攻擊,不是開啟防御模式、進行反攻,就是不堪承受,轉而責怪別人。
“ 固定型思維模式 ” 的人,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是不敢努力的,因為如果竭盡全力還失敗了,那真是連個借口都沒有了。但與此同時,他們又會把別人的成功視為威脅,嫉妒他人 “天生” 有優勢。
有 “ 成長型思維模式 ” 的人,會把個人素質視為起點,把能力視為努力的結果,追求不斷進步,并認為人人都能通過努力改變成長。他們樂于迎接挑戰,對意見反饋持歡迎態度,擅于從挫折、失敗和他人的成功中學習。
“ 基因確實決定了我們的智商和天賦,但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特質,卻是心智模式,它才是影響一個人學業、職業、人際關系、終身成就、人生道路最重要的關鍵。”
甚至在情感關系上也是如此。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認為,如果一份情感還需要經營,就說明兩個人不合適。他們認為人的特質是不變的,所以,美好的愛情應該一見鐘情、相愛一生。
但事實上,選擇一個伴侶就是選擇了一堆問題,選擇了一個努力的起點而已。完美的愛情不是自動出現的,如果停止滋養灌溉,關系就會隨之枯萎。
教育孩子更是如此。家長稱贊孩子的努力和成果,不要評價其人格特質,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2、Dr.魏 在《表揚有技巧,如何正確地夸孩子?》中談到,夸孩子,高清你是在給孩子灌輸成長型心智模式,還是固定型心智模式。具體而言,即夸獎“孩子在數學上很有天賦”還是“孩子很喜歡數學,經常練習”。夸孩子“棒”“聰明”“有天賦”,就是在無形中給孩子灌輸固定型模式,因為這等于是在跟孩子說:“你數學這么好,是因為你聰明。”它還會給孩子另外一種暗示,就是大人之所以表揚他,是因為他聰明、有天賦,所以他如果想要以后繼續得到大人的表揚,得到大家的認可的話,就要繼續展現出他很聰明,很有天賦的樣子。相反,如果夸孩子“經常練習算數”,這就是在暗示孩子,大人最看重的是她的努力、練習和勤奮,所以如果他想要以后繼續得到大家的認可的話,就要繼續努力練習、勤奮學習。
德韋克教授大量實驗發現,被夸聰明的孩子會躲避挑戰(選擇更容易的題目),而被夸努力的孩子會選擇挑戰(選擇更難的題目)。心理表征:一個孩子如果在成功完成了任務之后被人聰明,那他會覺得聰明是更重要的事情,那怎樣才能顯示得聰明呢?選擇一個更容易的題目,再次漂亮地完成任務,就能讓自己顯得聰明。遇到困難時,自然得出結論就是“看了這道題的難度超出我的聰明程度,只能放棄了。”
題外話:女神在4月5日就發了這段閱讀卡片,我看完后覺得很有道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昨晚聽了叨叨魏關于表揚點的不同傳遞不同的心智模式后,與老媽和幾個小伙伴討論復盤了一下。之前,看待自己的拖延,和一些內心認為投入產出比很低的事情,實質上是固定型心智模式所致,將聰明放在了努力前,接下來要做的是克服這種心理并塑造自身成長型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