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次購買doit.im pro賬戶到現在已經快一年了,從摸索到現在的熟悉,目前這款軟件已經成為我工作生活中最為重要的效率工具,在此之前也用過很多軟件進行時間管理,綜合起來評價,doit.im 應該算是最棒的,因此我把自己的應用心得分享給大家。
一、doit.im的介紹
因為太熟悉,所以差點兒忘記介紹它的基本情況。doit.im是一款國產的效率軟件,基于GTD的邏輯,支持多平臺。界面很簡潔但友好,快捷鍵豐富,且因是國人開發軟件,所以不僅軟件接地氣,而且在應用上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很快的和開發者直接聯系溝通,提出建議。
doit最大的特點就是基于GTD的邏輯,作為一個為繁重工作所累或為繁雜瑣事所累的人來說,想要變得“心靜止水”,快速上手GTD,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堅持按照它的邏輯使用一段時間doit,肯定能輕松掌控每一天。
二、doit.im的邏輯
我們一直說doit.im是符合GTD邏輯的效率軟件,那么他的邏輯和原則究竟是什么呢?答案是16個字:
不 斷 理 清
持 續 聚 焦
提 升 視 角
加 強 掌 控
看似簡單,實際上這是個人行動管理的精髓,如太祖“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針一樣,用好了可以讓自己在個人行動管理領域里面無往不利,游刃有余。
三、doit.im的使用流程
面對現代社會紛繁的事務,用一款軟件掌控自己的每一天,就必須堅持他的使用流程,發揮最大威力:
- 收集(全收集、隨時隨地收集)
- 定時處理
- 全面組織
- 分類檢視
- 制定今日待辦
- 執行今日待辦
- 回顧
1.收集
GTD的第一步就是清空自己的大腦,把腦子里面想到的所有要做的事情全部收集下來,放入doit里面去,這時候你就會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松。收集有兩種,第一種是你第一次使用doit的時候,進行的一次全收集,就是把自己當前大腦中所有能想到的事情都清空到doit里面去,我叫它收集格式化,其實從本質上說,這是一個交接儀式:你的大腦把記憶和存儲瑣事的任務全部換防給doit,從此只負責思考、決策和判斷這種領導層面的事情。這一步的關鍵在于全面收集各種想法和行動,doit的好處就是他的客戶端版本上提供一個引導收集,幫助你分門別類的收集大腦中的想法和待辦事項。
而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想法,通過隨時收集進入doit收集籃,一般上下班途中或其他任何沒法使用電腦的場合,都可以使用手機客戶端進行快速收集,結合訊飛語音輸入或其他語音輸入方式,甚至在開車的時候都可以隨時收集(當然,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不建議這樣),這種隨時收集的場合非常豐富多彩,幾乎可以說,除了洗澡或者游泳,以及在做夢,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隨時收集。
2.處理
處理是我們使用doit或者說GTD邏輯的關鍵環節,在《搞定3》中作者將這一個步驟升級為明確意義,看似縮小了這個步驟的外延,其實更加專注的強調了這個步驟我們應該重點做什么。這一步驟的核心在于四步邏輯
- ① 先問做不做;
- ② 再問誰來做;
- ③ 三問復雜么;
- ④ 四問怎么做。
①先問做不做
把自己收集到所有內容通過這個步驟進行第一步篩選,摒除所有不做的任務。這樣的任務有三種:
- 不需要做的
- 現在沒有條件做的
- 暫時不做(兩周內)的
對于根本不需要做的事情,比如自己在吃包子的時候想發明一種食物,不要難吃的包子皮,只有肉餡,然后通過這種食物發財成為中國的麥當勞。因此收集下來這個想法了,在明確意義的時候發現已經有這種食物了,叫“丸子”。。。。。因此這就是不需要做的事情。對于不需要做的事情,刪除即可。
對于現在沒有條件做的事情,比如我打算去考取潛水資格證書,但我現在沒錢沒時間身邊也沒有大海,那么這就是現在沒有條件做的事情。對于沒有條件做的事情,放入將來/也許清單。
對于暫時不做的事情,比如我打算下個月報名參加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兩周內不需要做,也把它列入將來/也許清單。
②再問誰來做
經過第一條判斷后,剩余的所有任務都是可以執行的,那么我們需要判斷的邏輯是應該是誰來做,剛剛接到上級電話報送某個材料,但自己不具體負責這項業務,是同事唐唐小盆友負責,如果他有doit的話,直接把這項任務轉發給他即可,如果沒有,把這項任務列入等待清單,以備檢視的時候提醒即可。
③三問復雜么
剩余需要自己處理的事務,具體分二種
- 一步可以完成的——下一步行動
- 需要多步才能完成的復雜任務——項目
關于復雜任務的具體定義,原則上是不能一步完成的,但一步是多少,還得具體掌握,比如有人認為寫一個報告是一個單純的下一步行動,坐在電腦前,把文字敲出來就好了;也有人認為是一個復雜的項目,需要有收集素材-確定大綱-豐滿血肉-修改完善-呈送報批等若干的具體行動。這個關鍵在于個人,當你大幅度簡化管理成本的時候,在執行階段則會相應的增加成本,當你足夠細化分解的時候,你的管理成本會極大的增加,自己感覺適合就好
④四問怎么做
問怎么做其實在問自己這件事情是否耗時較小且當下即刻可以辦妥,若回答為“是”,那么就立即辦理,根據兩分鐘法則的原則,凡事預估耗時為2分鐘以內的,可以采取這種處理方式。
而如果答案為“否”,則根據是否有明確辦理時間而分別放入
- 下一步行動
- 日程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日程是一個統稱,包括今日待辦、明日待辦和日程三個清單,列在這三個清單上的任務一般必須是有明確截止日期或開始時間的任務才可以。比如X月X日上午十點參加重要會議,或者明天下午5點送孩子參加演出等等,如果沒有必須那時候開始或完成的時間要求,則先放入下一步行動清單,等日計劃的時候再進行調整。
3.組織
組織是對處理環節已經分好六個清單中的各個任務賦予屬性將其分類。主要賦予的屬性是:
- 優先級
- 情境
- 精力損耗
- 時間預估。
情境是指辦理事務所需要的特定場合。它包括特定的地點或工具或其他因素,doit默認情境是辦公室、電話、家里、外出、電腦等,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更改,原則上6~7個情境足夠,情境是為了批量辦理一系列事務而設置的任務屬性。
優先級是指待辦事務的重要程度,根據其需要把辦理的先后順序,doit設置了高中低3個層次,加上無優先級一共四個,可以用“P”鍵來回切換。根據“四象限工作法”,事情是根據重要和緊急兩個屬性進行判斷,為什么我們的優先級僅僅判斷重要程度呢?除非是突發事件,否則我們都已經分別根據時限放入將來/也許、日程、下一步行動等各個清單中去,無需重復設置緊急標簽。且今日待辦中還有“立即處理”按鈕以備調整。
精力損耗是預估事項需要耗費精力的屬性設置,有的任務需要你耗費大量時間或精力,有的任務可能因為你非常熟悉,順手就可以完成,這種情況需要設置不同的精力標簽進行區分。
時間預估是對自己待完成事項進行完成時間的估算,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時間掌控能力和時間觀念,同時為下一步合理安排自己的日計劃提供依據。時間預估功能只在doit客戶端推出了,web端和手機版本尚未提供。
4.全面檢視
對于下一步行動、日程、今日待辦和明日待辦的檢視,主要是查看自己待辦事務的進展程度,而對于將來也許、等待和項目清單的檢視,更為重要:
對將來也許清單的檢視
對將來也許清單的檢視,主要是為了讓自己將來的事情不要“發霉”。對于放入這個清單的事情,如果是暫時沒有條件做的事情,那么定期檢視,看看是否已經具備條件完成了;如果是兩周內不用去做的事情,那么定期檢視,及時把這樣的事務轉入下一步行動或項目清單。
對等待清單的檢視
在目前高度講求協作團隊精神的今天,交給他人去做的事情不代表和你毫無關系,不管是交給上司批改的材料還是分派給同事的事務,如果你抱著“這個事情是他負責的,我不需要理會”的心態,如果真要出了問題,可能自己也會受到牽連的。對也使用doit的等待對象,我們在轉發任務的事情設置提醒或及時進行評論催促即可,對于沒有使用doit的,我們要定期檢視等待清單,然后根據情況設置一個提醒任務以便加強對事情的掌控。
對項目清單的檢視
對項目進行檢視比較復雜,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檢視該項目是否今日啟動,如果這個項目中可執行的行動沒有今天需要進行的,比如今天在外面出差,而有個在家里裝修的項目,那么而且項目中的行動沒有在外地出差的時候可以順便辦理的,那么我們就把這個項目凍結,凍結是為了更好的聚焦。
二是檢視該項目有無變動,所謂“計劃不如變化快”,項目中的很多行動,可能根據事務發展變化的因素有所改變,有的需要改變情境,有的優先級進行了調整,也有的,甚至是根本不需要做了,這樣需要我們通過定期的檢視進行不斷修正。
對于將來也許清單的檢視
可以結合周回顧進行,每周一次即可;對于等待和項目清單的檢視,一般工作繁雜的每日三次,相對輕松的,每日早晚各一次較為適宜。
5.今日待辦
doit非常強調今日待辦列表的重要性,因為自己通過不斷聚焦,將精力聚焦到今日待辦中來,才能更好專注當下,活在當下。今日待辦清單的制定需滿足以下幾個原則:
- 必須是優先級高的任務
- 必須是一天開始的時候制定
- 必須預留出彈性時間
- 必須對任務優先級進行適當調整
我的處理方法是每天早上5:30起床后制定日計劃,在每日檢視的時候進行調整。預估時間不超過5個小時,剩余時間用于應對突發任務或臨時上級交辦或同事轉來的任務。
6.執行今日待辦
對今日待辦的執行,按照優先級先高后低、情景和精力條件相符合的原則進行逐一處理即可,當遇到臨時如要提升優先級或者確實需要立即處理的行動,則點選右側的閃電標志,進入立即處理界面,心無旁騖的處理當下的事務。
7.回顧
日回顧是一天結束的時候,對全天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的一個全面的檢視和分析總結,周回顧是對一周完成情況的總結檢視。doit里面有專門的回顧按鈕,可以回顧當天和本周所有已完成和未完成的任務,并對一天/周綜合評價。
四、doit的感受
從doit七步操作中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個邏輯嚴謹,構思精巧的行動管理軟件,利用這個軟件,我們可以快速提高自己對任務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