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靜坐在桌子前,敲打著鍵盤,寫下人生算法系列文章在這個國慶假期的最后一篇《人生算法之共贏思維》。人生算法這個系列文章,我們從時間成本思維開始講起,講了多種人生算法,點擊文末的鏈接,可以查看之前的6種人生算法文章。每一個人的人生算法肯定也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對于人生會有不同的想法,之所以我把共贏思維放在這國慶的最后一個假日來講,也是應該共贏思維是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應該秉持的思維意識。學會共贏思維,可以讓我們學會如何與這個世界更和諧的相處,實現共同進步。
之前在起名的時候,本想是雙贏思維,但是回頭想想雙贏思維還是太局限了,應該改為共贏思維。雙贏思維講的是在面臨一個選擇了,我們做出的選擇不僅要我能夠收獲,而且還要你能收獲好處,我們所做出的這個選擇是對我們彼此都有好處的。而共贏思維是在雙贏思維上的延伸,一方面,隨著我們遇到問題的復雜性在增加,參與這個選擇的不僅僅是兩方,可能是多方的場景,比如說國際多邊會議。另一方面,我們所做出的選擇,不僅僅只是讓你和我都是收獲好處,還要讓我們共處的這個環境可以因為我們做出的選擇變得更好或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所以共贏思維是一種可以讓相關方都能夠收益的思維模式。
共贏思維雖然很難做到,但是并不代表著不可能
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共贏思維是要讓相關方都能收獲,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定勢,我們每個人做出的選擇都是基于自己的利益出發的,都是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天然的如果要我接受你的想法,就要我放棄我自己的想法去接受你,這就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也正是這種思維模式,導致了生活中會產生很多的矛盾,沖突,比如說賣家和買家,孩子和家長等等。
這里推薦閱讀史蒂芬·柯維自認為寫的最好的一本書《第三選擇》,就是那個寫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的作者??戮S在這本書中詳細的跟我們介紹了在面對兩難選擇時,永遠存在第三個選擇,是雙方通過協同來創造出全新的第三選擇,已達到共贏的目的。今天這邊文章可以說是脫胎于柯維的這本書。
通過這本書,我對于共贏思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1.共贏思維是一種尊重每個個體的思維模式
在共贏的思維模式下,我們會更加尊重每個個體,而不是把他們當成標簽,放下我們的刻板印象。比如我們常常會有的思維就是身為父母應該怎么樣,兒女應該怎么樣,這種立場在吳伯凡老師的課程中,我們知道這是意向立場,是我們需要警惕的一種立場。
共贏思維讓我們學會把對方和自己當做一個有獨特思想和創造力的人,意識到我們和對方觀點的狹隘,意識到彼此都是不完美的,因此這個世界還存在第三種選擇。而正是當我們跳出這些標簽時,我們可以重獲解決問題的創造力,看到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柯維在《第三選擇》這本書中舉了一個他兒子的故事,在他兒子進行大學時,他想進的那個班級名額已滿了,這個時候他跑去問柯維怎么辦??戮S告訴他,如果你遵循學生的標簽,這個問題就沒法解決了,因為學校有它需要遵循的規章制度。但如果你看到自己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你就會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說弄清楚他們不再招人的原因,是位置不夠還是名額已滿,如果是位置不夠可以站著聽,如果是名額已滿,可能有中途退出的學生。不管怎么樣,跟負責人商量會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最后柯維的兒子通過有效的溝通進入了自己喜歡的那個班級。
2.共贏思維是一種更關注目標達成的思維模式
正如上面所說的,共贏思維可以讓我們更加尊重每個個體,這也是讓我們放下自己的成見,認識到我們之間的矛盾都是因為成見引起的,如果我們保有這個成就,就會讓我們把關注放在了目標之外,會考慮如何說服對方認同我們的想法,如果說服不了又會怎么樣。
比如職場上常常會遇到的情景,員工向老板談加薪。有一位年輕人為了一份工作,接受了很低的薪水,工作幾個月后就去找老板要求漲工資。一般情況下,老板就會遇到這樣的兩難選擇:要么給員工加薪,要么不加,員工辭職。但如果這時候使用共贏思維,我們可以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老板和員工進行深度交談,詢問年輕人對公司的意見,還有改進方案,最后發現這個年輕人很有想法,價值也是嚴重被低估了,于是老板就會分配更多的任務,最終這位年輕人成為老板的合伙人,年輕人實現了加薪的目的,大老板也收獲了一個得力的干將,這樣便實現了雙方目標共贏。
通過共贏思維,可以讓我們對問題更加關注,對相關方更加溫柔的對待。這個思維在解決團隊矛盾中也可以讓我們弄清楚雙方的潛在利益或雙方想要的是目標,讓我們更好的去尋找到解決問題的共贏方案。
3.共贏思維是一種能夠提高有效社交的思維模式
這一點主要說的是在我們的社交生活中,通過共贏思維可以讓我們從零和博弈中切換到正和博弈。這兩詞是出自博弈論的。零和博弈說的是這個蛋糕大小是固定的,如果有人分的多了,自然就會有人分的少。而正和博弈說的是我們一起把這個蛋糕做大,我們可以讓博弈雙方都獲得收益,或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另外一方的利益不會受損。
這一點讓我聯想到了昨天《奇葩說》節目中,高曉松老師提到的關于最好的愛情是什么樣子的描述。最好的愛情是兩個自由的靈魂彼此相愛,并且我們人生的最后都是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這其實也是我們在戀愛中,人生中實現共贏的一個真實寫照。高曉松老師的這段話是我覺得最好的愛情的描述,可能我們在愛情中,會因為我們在一起了,然后我需要為了你放棄什么,或你需要為我放棄什么,我覺得這都不是最好的愛情。在這段愛情中,我們可以彼此成長,一起協同進化,實現我們人生的共贏。
所以擁有一個共贏的思維模式,可以讓我們在面對選擇時,可以多一種意識,在我們面前的兩種選擇之外,還有第三種選擇,這種選擇是我們都能變得更好的選擇。把共贏思維衍生到我們,工作,生活,社交等等方面,可以給我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讓我們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后感謝每個閱讀到這篇文章你,希望你也能擁有共贏思維,收獲更好的人生。附錄是人生算法的其他6種算法,有興趣的你,也可以點擊進行閱讀,最后的最后,明天就要上班了,收拾好心情,早點休息,祝大家晚安。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