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對于系統這個詞并不陌生,像生態系統,財務系統,知識管理系統等等,各種系統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甚至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往大的方面講,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社會,加入的任何組織都是一個系統,我們的行為活動等各個方面都會受到所在系統的影響。所以,掌握系統思維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維度,更具全局觀去看待事物的發展,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以前讀《觀念的水位》,劉瑜老師在這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一直在警醒著我,
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當一個惡行的鏈條足夠漫長,長到處在這個鏈條每一個環節的人都看不到這個鏈條的全貌時,這個鏈條上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有理由覺得自己無辜。 而所謂人性覺醒,就是從自己所隱身的角色中抽身出來,恢復成獨立、完整并需要為自己一舉一動負責的人,從制度的深井中一點點爬上來,在更廣闊的天空下,看到雨滴如何匯成洪水。
將自己從角色中抽離出來,站在更寬廣的角度下看待自己的行為及行為帶來的后果,這種能力就是系統思維帶來的思考力。
說到系統思維,先借用生物學關于系統的定義,來自百度百科
系統:能夠完成一種或者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的結構
引申而來,系統是由元素和元素之間的關系構成,元素之間的關系比元素更重要。正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果內部的關系沒有改變,即使換一個人,換一個團隊,這個系統還是不會有所改變。同樣,如果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沒有改變,即使他換了10份工作,20個女朋友,最后還是會陷入到同一類麻煩中。
在分工產生效能的時代,我們漸漸的都認為所有復雜的事情都可以拆分成各部分的組合來分析,只要細分得當,我們就能找到出現問題的地方,然后把這個地方進行替換就可以了。但是這種思路在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時,往往會顧此失彼。比如說,中西方對世界貧困地區的援助策略就不同,西方常常的援助策略是貧困地區缺什么就往那個地方送什么,結果反而是使援助地區更加的貧困;而中國采取的策略往往是把資金投在幫助當地搞基礎設施,而不直接針對問題入手,這種策略就是在幫助當地構建起一個體系,讓當地的居民都在進入到這個體系中發揮出勞動,創造價值。
系統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在解決復雜問題的時候,不要把它當做一個孤立的問題來處理,而是當做一個有機系統來處理。使用系統思維可以避免我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只看眼前,不看長遠。這樣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提前預見很多東西,做出正確的判斷,在相互聯系和相互排斥的眾多關系中,找到切合實際的正確方法。
使用系統思維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到系統中的關系,萬物之間都有聯系。說到底系統中的關系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正反饋關系
正反饋關系是相互促進,逐步升級的結構模式,比如亞馬遜的飛輪效應。
用戶在亞馬遜買了會員服務,可以享受很大的優惠,而且買的越多越劃算,從而帶動商品銷售的大幅增加;銷量的增加就會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駐到亞馬遜平臺,商品類型也將更豐富,成本更低,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就不得不使用亞馬遜的云服務和物流系統。在亞馬遜全球物流體系的支持下,商家就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送貨,加上超低的價格,又可以作為會員服務賣給用戶。亞馬遜正是通過這樣正反饋的飛輪效應不斷旋轉,造就了亞馬遜的商業帝國。
2.負反饋關系
負反饋關系是一種自我調節機制,主要用來保持某種目標,大自然一般的反饋都是負反饋,比如說如果草原的食草動物由于遷入而增加,植物就會因為過度啃食而減少;而植物的減少以后,反過來就會抑制動物的數量,從而保證了草原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平衡。
學習正負反饋,在我們的人生中可以嘗試著去搭建各種微小的正反饋關系,注意停止那些侵蝕我們精力的負反饋。
另外,學習系統思維,我們還需要學會提升我們看問題的維度。站在全局的視角思考問題,不單單只是為了解決一個局部的問題,而應該看到這個問題背后隱藏的對我們現在體系的改變,從體系上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就好像冰山模型,表面上我們只看到事件的冰上一角,隨著我們看問題的維度不斷升高,會看到事件背后的模式,模式背后的結構,我們不能僅僅只是停留在事件這個層面上隨波逐流,就像每一個微博熱搜下面都有很多的評論,我們要把事件背后的關鍵問題識別出來,看到它的趨勢和模式。
看到趨勢和模式之后,我們要進一步思考,是什么原因,是哪些關鍵因素造成事件呈現出這樣的趨勢和模式。
隨著我們面對的社會環境越來越復雜,學會系統思維可以幫助我們跳出原有局限的視野,站在一個更高維度去思考問題,搭建解決問題的框架。今天這篇文章講系統思維還是比較粗淺,但希望對你來說也是有啟發的,關于如何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使用系統思維,我也還在學習中,希望以后也可以寫一篇系統思維該如何運用之類的推文。
最后,感謝每一個閱讀到這篇文章的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