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算法這個詞是羅胖在2017年跨年演講中提出來的一個詞,他在跨年演講中是這樣介紹人生算法的。有算法的人生是只相信在反饋中不斷迭代,同樣的機會會因為不同的算法得出不同的結論,導致我們的人生也因此產生不同。人生算法是我們面對世界不斷重復的最基本的套路,算法的力量可以帶領我們穿越光陰,把一切軟肋就都變成鎧甲。
其實算法這個詞是來自計算機機器學習的,隨著人工智能的興起,我們把算法這個詞應用到了我們的人生。回到算法的本義,算法是指解題方案的準確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著用系統的方法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也就是說,能夠對一定規范的輸入,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所要求的輸出(來自百度百科)。
簡單來說就是算法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清晰指令,行事標準。算法之前要經過建模型,即一個人在某個場景下會怎么決策,要把這個抽象成一個模型,用模型去優化我們的決策,最后用算法去用計算機能夠理解的程序寫下來。如果把人比作機器的話,模型就類比我們的底層思維模型,算法就類比我們的人生算法,程序就是我們處理事情的方式。
在之前的文章《如何成為一個高手》的文章里提到老喻的人生成就公式:
人生成就=核心算法 x 大量重復動作2
羅胖也多次在節目中提到提到老喻和得到APP正在打磨的課程《人生算法》,不過因為各種原因,這個課程預計可能需要到今年年底才會上線,作為得到的忠實粉,內心也是很期待這個課程的上線的,這個國慶期間,我打算先梳理一下人生算法,也相當提前預演一下,我現在認為的人生算法都有哪些,等最后這個課程上線之后,我們再一次來講《人生算法》。
這個人生算法的系列文章一共有七篇,這是今天的第一篇,時間成本算法。
為什么第一篇就講時間成本算法呢,或許我今天講的這個算法會存在偏頗、不成熟的地方,還請大家見諒。之所以把時間成本算法放在第一個,是因為時間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特別的重要。正如羅胖在《知識就是力量》的第二期怎么做一個更有價值的人中提到人的本質是一段時間,時間是我們人生最根本資源的剛性約束,是我們決定性的邊界,是我們與世界交流的唯一的擁有的資源,所以說如何進行時間管理,其實也就是在管理我們的人生。(點擊查看:幕布筆記)
前兩天,古典老師在公眾號推文中提到的一句,我覺得特別的正。一個人如何面對自由時間的態度,就是他的人生態度。一個人如何過假期的主題,也就是這階段的人生主題。
可以說整個人生就是一段時間,所以第一個人生算法就必須講解時間成本思維。
首先,開宗明義,先定義一下什么時間成本。時間成本這個詞是來自經濟學的,時間成本是指一定量資金在不同時點上的價值量產差額。時間成本準確地說,叫“貨幣時間價值”,是指一定量資金在不同時點上的價值量產差額。簡單來說,時間成本就是你為了做A而不能做B,那么做A的時間成本就是做B帶來的價值。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同一個時間,你可以選擇去看電視劇看電影,你也可以選擇去閱讀寫作。如果選擇去看電視劇電影的話,那么時間成本就是閱讀和寫作能帶給我們的收益;而如果選擇去閱讀寫作,那么時間成本就是看電視劇電影給我們帶來的收益。最近一次聽到時間成本這個詞,是在奇葩說的節目上,討論關于畢業后要不要去參加同學會這個話題時,薛兆豐老師提到了時間成本這個概念。
時間成本的思維方式教給我們的主要有兩點:
1.怎么把時間投放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面
2.怎么提升單位時間的價值
我們每個人從小都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上天給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1440分鐘,但是每個人利用時間的效率都是不一樣的,原因在于每個人對時間成本的重視輕度不一樣,用時間成本思維去思考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性對待工作和生活,做出到底是花時間還是花錢的理性決策。
講一個關于出租車司機的故事,這個故事來自劉潤老師在12年前寫的文章《出租司機給我上的MBA課》。這位出租司機在車上跟劉潤老師講解了他的科學方法,他經過統計計算發現,每個,小時的開車成本是34.5元,我們常見的司機在計算的時候用的都是每公里成本多少元。也正因為這個方法,他做司機就會通過選擇停車的地點,時間和客戶,主動地決定客戶要去的地方。在這篇文章里,講了這位司機用時間成本這個概念去選擇搭乘哪位客戶的故事,值得你去閱讀一下。(微信公眾號:劉潤? ?《出租司機給我上的MBA課》)
今天,我們說了時間成本思維這個人生算法,時間成本是這個時間如果你用來做別的時間所獲得的收益。學會時間成本這個概念,可以讓你更好的管理好時間,關于時間管理的技巧,下一篇文章,我再把之前在微信群上分享時間管理的方法再升級一下,做個分享。
最后,謝謝每一個閱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國慶長假期間,還在閱讀我寫的這篇拙文,希望你也能學會時間成本思維這個人生算法,讓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