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論語〉學習筆記409陽貨第十七9》

《金文誠〈論語〉學習筆記408陽貨第十七8》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學習筆記】

今天是丙申年癸巳月己亥,四月十一,2016年5月17日星期二。

一,《詩》有六:風、雅、頌,賦、比、興。前三者屬內容,后三者屬表達方式。

1,“風”又稱“國風”,主要是各國民歌,也是詩經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雅”為文人雅士的作品;

“頌”主要是用于祭祀的音樂。

2,賦,是鋪陳,是陳述政教善惡;

比,是比方,對當今之失,不敢斥言,就打比方;

興,是抒情,是見今之美,但直接表揚贊美則嫌于諂媚,就用比喻的方法抒情。

二,孔子說,小子們,為何沒有人學《詩》啊?

《詩》可以興。《詩》里所記載的,有善有惡,學習這些,可以從善中得到激勵,從惡中得到警戒,這樣一來,我心的好惡之機,將勃然而不能自己,所以可以興。

《詩》可以觀。《詩》里所記載的,有美有刺,學習這些,對于美的可以觀察其得,對于不足的可以觀察其失,這樣一來,我身的行事之實,將惕然而因之感動,所以可以觀。

《詩》可以群。它敘述情感但始終和樂,不失其莊敬節度,學習這些,可以學習到合群相處,與人和氣而不至于流里流氣。

《詩》可以怨。它在處于責望之下,不解之時,不納之機,不行之際,難免有怨,然其抒發悲怨之情,仍然有著忠厚之情,學習這些,可以處怨,雖怨而不至于發怒。

近呢,可以運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遠呢,可以用來事奉君上。

《詩》三百,溫柔敦厚,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只有學《詩》者可以怨,因其雖怨而不失性情之正。

學《詩》,可以多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這是往小了說。往大了說,則俯仰之間,萬物一體,鳶飛魚躍,道無不在,可以識大地大美,乃至漸入化境,何止于多記幾個名字而已呢,學《詩》可以廣大心量,陶冶性情之正啊!

中國的學問精神在境界,在人心,在亙古通今生生不已的自強不息里,它不是公式,不是刻板的死物,它是鮮活的心,它是豐沛的情,它是蒼穹之下星空之中深遂的對望,它是俯仰天地千古之間綿綿無息的氣脈,請問:沒有詩,沒有樂,如何領悟?怎得傳承?《詩》好比當今的邏輯學,當世的認識論,是通往人生理想的云梯。孔子說,不讀詩,無以言。

每月讀一首詩吧,

趁著年華尚好,

廣大心量胸襟,

勝卻人間無數。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論語>》張居正著

《論語正義》劉寶楠著

《論語新解》錢穆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