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時間,我在補課,把02、03一起寫了)
02主題為-精選
從第一天羅列的習慣中挑選出8個習慣,標示其與目標的相關性。
在此過程中我選擇了:
早起寫作(不,應該是早起記錄)
每天一頁手帳(鍛煉排版美感、結構性思維鍛煉)
每天IRAC分析10個(邏輯思維鍛煉)
每天健身20-30分(keep)(變好看、塑形)
每天微信學搭配(雞血怡、失菊、pain365)
主動溝通(每件事情多問三遍:目的、時間、成果表現形式)
工作專注(工作時間用軟件forest種樹達到360分鐘)
獨立寫作(文書寫作和簡書寫作:每天審核一合同和每周一篇800字書評)
縱觀上述習慣,就要問問我問什么要這樣選擇?
第一天中我要從榜樣中學的就是邏輯表達清晰文字精準(溝通舒服)、優雅得體溫暖的目標。
第二天中的我的目標是獨立處理經辦案件、文書和溝通獨立完成、說話溝通主動溫暖舒服(難道就是親和力強);體重保持90斤以內,塑造S行,穿著搭配得體優雅并出彩(看來我比較貪心,無法用一個詞表達我想要的)
所以我就精選上述習慣。
在確定核心習慣中,我確定為早起寫作。
為什么?
原因在于:
一早起困難戶造成很多事情混亂。早上時間要充分利用起來。用早起倒逼早睡。
紀元說“晚睡是對白天空虛的懲罰”。確實這樣,每次都覺得事情還沒完成,若是這個原因就要考慮每天設定的任務是否多了?每天的效率是否低下?各項任務之間可否有優化平衡的地方?
這三年來,我效率很低,幾乎都沒早起。想起三年前,每天我都早起看文章和讀書,感覺非常棒。
所以,我最想要養成的就是早起的習慣(一個月時間,把起床時間調整到6:00)
半年后(即2017年1月1日前把起床時間調整為5:00)
這段早起時間用來進行任務管理、時間管理、情緒管理。(寫晨間日記、興趣寫作800字以上、進一步作用于復盤和計劃)
只要用好早起時間,我就不用把其他時間用來惦記寫作和做任務或精力管理。
想把這段時間固定下來記錄和寫作。
其他時間就可以進行穿著、文書、健身等安排。特別是工作專注度會提高。
以上是填寫02手冊的感受。
記錄,讓努力看得見。
03—萬全
第三法則:表里一致。
我試圖直接聽第三課,但發現好難繼續下去,于是我便回到第二課,補課。
和閱讀《個人成長的6條元規范》。
通過閱讀和多次制作思維導圖,終于理解了6個層次或者六個動機導向。
積極主動、刻意訓練、作品聲音、利他主義、同儕力量、本質導向。
其實本課中,我還是無法理解六個元規范,無法進行分層次。
從養成習慣化后完成積累,再養成習慣。
養成習慣就是克服各種改變阻力。
我對元規范的理解為:
積極主動:習慣必須積極主動,是元習慣,意愿度最高,就是養成習慣的第一層次,選一個你最愿意做的一個事情,我選的是KEEP健身(20-30分鐘),是無條件必須做的。它會受加班的影響,加班一超過8點我就幾乎不能實行這個行為。
刻意練習:習慣,就是把行為養成慣性思維。慣性就是經過千百萬時間的反復記憶與釋放。我選擇寫作(記錄)來作為刻意練習的突破口。相對于這個健身,寫作可能是我最大的意愿度。但之前一直困侑于沒有統一的簡潔入口,選擇了無數次輸入端口后終于確定在簡書安家了。
作品聲音:任何一個學習必須有產出和分享才能實現價值。第一課中老師就強調說由作業到成品再到作品。那時覺得沒什么,現在想起應確定將來學習任何知識都應該秉承這樣的成長線,作為不是本能的技能或者知識,都會有成長線。本案中,我選擇是制作一頁手帳作品。這個我也是經過無數次的選擇:PPT?思維導圖?其他輸出筆記,都不如手帳筆記對我的吸引力那么高。天生童心的我,對童趣的簡單追求,對邏輯的絕對信仰,對色彩記錄的和諧搭配愛好,都在這每頁手帳中得到超級體驗。所以在經歷無數次嘗試后,我選擇了手帳。對此感謝秋葉以及帶我入坑的各種手帳君。至于聲音,等工作無聊重復之后,我將養成下一個30天計劃。
利他主義:我是嚴重缺乏利他主義,以之對應是體諒優勢無法發揮。因為知識技能的缺乏致使優勢發揮不能,反而在反面發生作用。例如一次性提問、系統匯報、主動溝通方面,我之前無法針對性溝通,為此總在想他們沒有時間,所以等他們忙完了就有時間了。殊不知,每個人的時間都是缺乏的,都是用來產出的,誰也不愿意把時間發在我這個沒有產出價值的人身上。
同儕力量:我的生活中貌似只有大少,沒有固定的線上好友和線下討論的伙伴,一直是自己在生長。而且是野生。造成這個原因第一在于自我保護意識過強,第二就是我積極主動性不強,要改變的內在動機嚴重低能。因此,我應該多一些法律方面線下交流,和多交流分享。(如參加三七法律社)
永澄老師在本節課中講到獎勵,由此引出關于確定“任何學習都不能損害個人的內在動機”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