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點團隊網絡中級五期梁艷分享2802天,2025.01.25
? ? ? ? 每天都有各種打卡,比如讀書打卡、每日分享打卡、團隊的讀書訓練營打卡、聽課打卡等,目前的打卡基本上都是跟著團隊老師們一起,因為“抱團前行”容易堅持下來,“眾行遠”。有的打卡久了,已形成習慣,不再需要“眾行”的推動、鼓勵,變成一種自覺行為,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到點了就會去做 ,比如每日分享。不忙的時候,看書也是每日必做之事,不僅看看專業書,也看自己感興趣的其它書。忙的時候,如果有讀書打卡“任務”,那么會“偷工減料”地讀,為完成任務而粗略的讀或糊弄自己地讀。這兩天團隊有讀書打卡活動,也有完成后的獎勵,與往日不同的是這次讀書打卡活沒有老師帶領,靠個人自覺地讀然后打卡。最近忙是因為蛇年春節越來越近了,需要在年前做的事情太多,所以,讀書時間被一件又一件的事所占用。即使有一點空閑時間,也無法靜下心來專注地讀書,哪怕是為了完成任務的那幾頁。有一天,生出一個念頭,“抄襲”其他老師的打卡內容,結果被孩子一問,頓覺有些慚愧,孩子說“你是為了完成打卡而打卡,這有什么意思?”是呀,為完成而完成、虛假完成,于我來說意義是什么?為了證明自己學習閱讀過這本書的證書?似乎不完全是。那么是跟上團隊老師們學習的節奏嗎?似乎也不全是。那是什么呢?是為了獲得獎勵~觀摩劉老師的咨詢展示的機會。的確,這或許是我不愿意放棄打卡的重要原因吧!書什么時候都可以讀,讀書的同時收獲邊讀邊思考邊寫下來。參加讀書打卡活動,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是可以讓自己慢慢讀細細讀,然后結合實際與自身情況思考,每天不貪多,可以幾本相關的書一起讀,相互借鑒、相互補充、相互參照。這樣讀,印象深,容易記住,且效率高,促進專業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吸收。“打卡”實際上是一種他律作用,一種無形的監督,一種有效的督促。如果說,規定時間內完成“打卡”還能有額外獎勵,那當然愿意為此“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