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平安夜,也是休息日。
和媳婦上街吃頓晚飯,順便逛了一圈。
沒有平安夜的蘋果。
但買了點水果和零食。
昨天圣誕節,工作完回家。
和媳婦兩人在家邊聊天邊吃零食。
沒有圣誕節禮物。
也沒有圣誕祝福。
不知是否因為年紀漸長。
對于圣誕節,感恩節,萬圣節這類西洋節日一點興趣都沒有。
由于已經關閉了朋友圈。
看不到朋友圈里面關于圣誕節的狂歡。
也沒辦法給過圣誕節的朋友們點贊。
關于現在西洋節日的盛行。
做了些許自我思考。
試圖去撬開一些事情的本質。
這也是我寫公眾號的目的之一。
通過寫作的思考方式,去深挖一些事情的本質。
首先思考幾個問題:
01為什么中國人會過西洋節日?
02為什么西洋節日在我國如此盛行?
03為什么我國傳統節日重視程度不如西洋節日?
04為什么現在的我不再想過西洋節日?
01為什么中國人會過西洋節日?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日漸強大。
從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實行免簽可以看出一二。
中西方接觸和交流的通道越來越多。
使雙方在各個領域所交融碰撞越多。
老外過春節過中秋節已經不再是新聞。
說白了,大家都生活在地球。
地球村的概念以后只會更清晰。
全球文化的交融也只會更密切。
所以西洋節日在我國已經是落地生根了。
02為什么西洋節日在我國如此盛行?
09年天貓開創雙十一促銷活動。
用了不到八年時間把一個促銷活動。
硬生生地變成了一個節:購物狂歡節。
以此可以看出就算只是一個普通日。
只要有足夠的宣傳,暗示,引導。
它是可以變成一個全民狂歡的節日。
西洋節日的盛行,同樣也是這樣的演變過程。
從一個和我國沒有關系的外國節日。
經過商家們多年的宣傳引導。
變為年輕人不過就落伍的狂歡節日。
在西洋節盛行的道路上,商家功不可沒。
當你走在街上,滿大街的人頭戴圣誕帽。
去到各個門店里都擺有圣誕樹。
店員見面就說:歡迎光臨,圣誕節快樂。
整個步行街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氛圍。
你想不過節都不行了。
假如你是學生,你身邊的同學都在過圣誕節。
身處于這樣的節日氛圍中。
為了不落單,你也會跟風過圣誕節。
盡管你對圣誕節一無所知。
氛圍是影響一個人很有效的武器。
它本身不具備任何屬性。
好的氛圍或者不好的氛圍是由其所屬的群體所構成的。
這就是為何人們總想把孩子送進好的學校。
不僅是為了教育資源,更是為了學習氛圍。
所以濃厚的節日氛圍是使得西洋節日的盛行的主要原因。
03為什么我國傳統節日重視程度不如西洋節日?
其實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
沒有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不如西洋節日。
而造成這種假象的原因在于過西洋節的人都出門了。
不過節的人都在家,你所看到的都只是在外面的人。
從而導致你片面的認為大家都在過節。
其實不過節在家的人更多,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網絡。
那些熱衷于過西洋節的朋友更喜歡發微博朋友圈,顯得洋氣。
那些不過西洋節的朋友該干嘛干嘛去。
網絡上自然顯現得更多的是過節的氣氛。
團聚,是我國傳統節日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無論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甚至清明節。
都是家庭成員團聚一起過的。
團聚歡慶新年,團聚賞月,團聚祭祖。
從國家假期中看出國家對傳統節日的重視。
從家庭齊聚一堂也可以看出。
我們大部分的家庭對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更高。
至少我沒見過中秋節不團聚。
反而圣誕節團聚過節的中國家庭。
我對西洋文化及西洋節日知之甚少。
但我可以大膽猜測。
西洋節日也是有其固有的文化和意義。
團聚也應該是其過節的重要部分。
只是不管西洋什么節日。
我們都把它過成狂歡節。
說白了就是在過我們傳統節日時。
家里都有要求不要出去玩。
要在家一起團聚,凝聚感情。
想出去玩的,只有等到外國節日。
有這么好的理由自然要瘋玩一把。
一個連春節為什么放假的傳統都不了解。
難道他會去了解圣誕節的文化和意義嗎?
無非就是有個大家一起玩的好借口而已。
其實打一個簡單的比方:
一個家庭2老2中1小孩。
過西洋節的估計就1小孩,占的比例還是很小的。
所以在我看來我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是比西洋節日高的。
04為什么現在我不再想過西洋節日?
從這個問題可以說明我以前也是過西洋節日的。
為什么以前要過?
無非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些原因。
跟風,為了不落伍,也是為了玩。
那為什么現在不過呢?
自我思考自己的經歷和心理變化過程。
首先是心智的變化。
不再是無憂無慮的跟風小伙子了。
對世界對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外界一些淺薄的氛圍已經很難影響到我了。
第二是生活結構的變化。
學生時代除了學習就是玩。
現在而立之年,需要工作,并且已婚。
生活上已經和學生時代完全不一樣了。
第三是觀念的轉變。
以前的我和現在的我對家庭的觀念不一樣。
年輕時對家庭的觀念就是父母的嘮叨和叮囑。
現在對家庭的觀念是,團聚,陪伴。
與其在外面狂歡還不如在家和家人相伴。
這就是為什么現在三十歲的我不再想過西洋節日。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天天都有節日。
換家里人說的,以前條件不允許。
只有過節才可以吃豬肉。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天天都過節。
對于家庭,有傳統節日要過,要團聚。
對于家人,有父母孩子生日,老人壽辰。
對于愛人,有結婚的紀念日,有生日。
過好這些節就夠了。
其他沒任何意義的節日還是少過點。
文章最末問一下:我國傳統節日加上外來節日,一共有多少個情人節?
文丨智叔? 圖丨來源網絡丨感恩閱讀
文章屬智叔原創,微信公眾平臺(zhishusuibi)首發,如需轉載請指明出處并加上“智叔隨筆”名字,非常感謝!
也許你還想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