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參考《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一
小明、小華同一個班,每個周末都要交一份作業(yè)。 小明一聽完課就動筆,由于記憶清晰,很快就輕松完成當天的任務。小華很有天賦,但一聽完課就去玩了,第二天再開始做,但卻花費很多時間回想課堂內(nèi)容,導致時間不夠,還經(jīng)常遲交。家長及外人看來,小華學習似乎更認真。
而且,同樣的時間資源,小華總覺得時間不夠用,還常常犧牲休息時間;小明卻相反。為什么?
這在心理學上就叫“稀缺陷阱”,就是一直落后一步,一直在償還上個周期的支出。用這種方法管理并使用資源,會讓我們感覺所擁有的資源變得更少了(有時又象做事的主動出擊與被動等待)。
又比如,我最近寫作拖拉,從今天拖到明天,想好的東西,第二天再寫困難重重(而且第二天又有新的內(nèi)容想寫),第三天就不想寫了。有時候還怪:時間溜得可真快呀!
生活在稀缺陷阱之中,你所擁有的就會比實際應擁有的更少。
二
當然,稀缺也有另外一個積極作用,讓我們專注在某件事上。比如一個作家與編輯部簽了一個合同,一個月內(nèi)完成稿子;但只剩一個星期了,還未動筆;他趕緊拒絕一切活動,關閉一切外界干擾,閉門趕稿;終于如期完成。
我自己也是,一旦專注讀書、寫作、工作,常常忘記今天是星期幾、今天是什么日子。
專注的另一面,就是會讓我們產(chǎn)生管窺心態(tài)。所謂管窺,就是用一根管子看待眼前的事物——用管子看待事物,當然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而忽視其他內(nèi)容了。
“管窺”就會產(chǎn)生借用行為。比如你這個月把錢花光了,沒有多余的錢歸還這個月的房貸。怎么辦呢?你選擇找朋友借了幾千塊錢。可是到了下個月,你手頭的錢只夠還房貸,不夠還向朋友借的錢。怎么辦?繼續(xù)找另一個朋友借……
再比如,你剛聽完一場公司的會議,晚上準備完善會議記錄并撰寫一份會議總結。但是到了晚上你并沒有心思動筆,而是把它推到了第二天。但是第二天再寫所花費的時間要比會議剛結束、頭腦清晰時多出許多…
“管窺”讓我們知道,“借用”也要得失平衡。當今天的資源,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能在當下為你帶來比未來更大的利益時,借用才是行得通的做法。
三
在《稀缺》一書中,作者提示,應對“稀缺陷阱”,我們一定要有“稀缺資源”的余閑,用來思考與應對。
比如時間不夠用時,我們還是要抽一部分時間思考,有一個可執(zhí)行的規(guī)劃。
前些日子,單位做“文明單位創(chuàng)建活動”資料整理。由于時間緊,臨時成立一個突擊小組,組長隨意分配一個“黨建活動”給我;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搜集資料;兩小時后,組長準備了一個目錄,過來一對比,大部分不搭邊、無用功。趕緊把目錄留給我,按目錄來,結果效率大增。
又象銀行,為什么要有“風險管理部”?就是在我們專注經(jīng)營的時候,來拓寬我們的“帶寬”。——所謂帶寬,就是認知能力(認識問題和獲取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執(zhí)行控制力(計劃、執(zhí)行和控制的能力)。(早上是我最好的帶寬時間,趕緊用來寫作。)
四
我們看似無序、隨意、簡單的每一種生活現(xiàn)象,其實都是有規(guī)律的;而且可以從多種角度來認知,就看我們的認知視野。當然,我們?nèi)祟愌芯康慕嵌纫彩怯邢薜摹:芏鄬<叶紡淖约旱难芯款I域(比如心理學、經(jīng)濟學、腦神經(jīng)學……)揭示出各種生活現(xiàn)象的規(guī)律,來指導我們更好的生命歷程。
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