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自律的人每天都可以風雨無阻地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
當你決定明天開始運動減肥、看書學習時,能做到的人很多,但堅持下去的人很少,為什么會這樣呢?
一、為什么你不會自律?
自律有三個對手:普遍短視,逃避,沖動
①普遍短視
有句話說得很好:“并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看到希望”。
不能養成每天看書學習的習慣,是因為你并不知道讀書所能給你帶來的收益是什么。
抱著功利性的心態去讀書,很容易會挫敗。
因為讀書是細水長流的慢工細活,知識改變命運也是憑著每天的點滴積累和學以致用才促成的質變。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心態和學習觀要端正。
當你帶著解決問題、探索認知、打開視野的目的去翻閱書籍,體會到知識帶給你的不一樣的身心體會時,你才能慢慢喜歡上它,才能吸引自己每天通過書籍給自己“充電”,覺得不做這件事會“很吃虧”,長此以往才能養成讀書的習慣。
②逃避
形成不了良好習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容易把好的習慣當作敵人對待,每天都需要與之斗爭。
要知道,當你想養成的習慣是需要從克服自己的那一刻起,你已經輸了。因為與自己做斗爭,十有九輸,只有逃避認輸,才能讓自己繼續茍活下去。
所以你知道嗎?
每天逼著自己去跑步、去學習,所
迎接的對手就是內心中懶惰的你。
“非對抗性”才能引領我們走向自律的道路。
人們認為改變就是加強一方的力量來削弱或消滅另一方,戰勝自己不應該成為我們自律和改變時的思路。
建立新行為會影響舊行為,如果舊行為有強競爭力,新行為則很難建立。必須分析競爭對手的舊行為,并設計行動來規避、削弱、消除它們。
③沖動
當你在心血來潮、滿身雞血的時候立下目標,很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現實的殘酷。
這是我從小到大屢試不爽的經歷:
一次考試失利過后,為了證明自己,把下次考試分數定在90分以上;
體檢報告表示自己超重,為了恢復健碩的身材,設下每天跑步5公里的目標;
看完勵志的人物傳記或視頻,立下每天讀一本書的任務。
當目標設立完成,接下來就是每天硬著頭皮完成的苦逼狀態,傷痕累累。。。
而且目標沒完成,心靈上的挫敗還會再來個雙重打擊,讓自己沒有信心可言。
不怕“爛開始”,可以讓我們提高目標實現的可能性。
當自己計劃每天跑步五公里,就改成先讓自己跑起來,跑多少算多少,當你在糾結跑多少公里時,會降低自己的行動能力。
自律的人是怎么樣的?
自律的三個層次:
①與截止日期和諧相處。
截止日期對自律者是承諾,對不自律的人卻是討價還價的籌碼和唯一的生產效率來源。
②為自己編程
初級自律者關注的是如何高效處理任務,中級關注的便是養成習慣。自律者會在方方面面主動養成好習慣,形成一套良性運轉的任務處理系統。
③勇敢地做最好的自己。
頂級自律者是一群瘋子,傾其一生只為自我實現,成就偉大。自我實現是指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意味著經歷了一個艱苦、勤奮又有準備的過程,每一個選擇關頭會堅定地做出成長性的選擇。
如何成為一名自律者
改變的能力是成為一名自律者唯一必須學習的能力。
你是否到處聽課學了很多東西都改變不了?
其實你滿足的是一種我沒有荒廢時間,我在努力的幻覺,學習聽課只是填補空虛的生活,并未想過到實處去克服困難開始行動。
為什么大批勤奮好學、追求改變的人無法真正改變?
原因是缺乏一種使自己從現狀到目標狀態持續發生變化的能力,也就是堅持實現目標的能力。
讓改變清晰可見的三個環節:
①行為分析
當我們要發生一項改變時,首先應清楚自己要變成什么樣。但人們的改變目標是擺脫現狀,離開現在的狀態,但到哪里去、變成什么樣卻從未細想過。不想要什么,是一種規避性動機,想要什么,是一種成長性動機。
想做出改變時,要把改變轉化成一種明確具體的行為,行動是改變的唯一外部體現,行動的持續發生使行為變得穩定,新行為的穩定標志著改變的達成。
②自我調節
建立新行為會影響舊行為,如果舊行為有強競爭力,新行為則很難建立。必須分析競爭對手的舊行為,并設計行動來規避、削弱、消除它們。
③問題解決
自律者,最大的挑戰就是盡一切可能去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得多好決定了生活有多好。
學會提出解決問題的問題,一個定義良好的問題包括四個部分:
現狀:把問題的現狀具體化、客觀化、數量化。
目標:需要清晰界定,具體化、客觀化、數量化。
可能的操作、行動;
可能的限制、障礙、困難;
綜上所述,可以舉例來說明一下:
當我覺得自己的體重超重,長期以來對身體負荷增大,我開始反思,我需要運動減肥,如果要回到最好的狀態,我的目標就是減肥30斤,具體就是在一年時間內,保持一周3次以上的運動,可能存在的困難就是帶小孩、跟家里人出去玩、聚會沒時間等等。
這時候,我計劃通過跑步的方式開始減肥,但持續了一周的跑步過后,我發現跑步很容易受到天氣等外在因素影響,這很容易讓我選擇躺在家里的沙發上,從而讓自己的跑步計劃受阻。
于是我調整了運動方案,改成室內游泳,但一段時間過后,由于疫情影響,室內活動會經常被叫停,所以還得重新調整方案,不讓自己有借口不運動。
最終,確定選擇在家做減脂運動,是一個能規避競爭對手的一個行為,因為它時時刻刻都能做,不再受外在因素影響。
在不斷調整方案的過程中,別人看來也許會覺得你是個善變、三分鐘熱度的人,但只有自己內心清楚,不斷調整方案,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最穩定輸出的方法!
最后,當在家減脂運動的方案穩定下來以后,要啟動反饋激勵機制,思考和體會運動所帶來的收益,從而繼續激勵自己,從而讓運動不再需要借口,成為自律者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成為自律者的9項技能
①隨手記
把腦子突然想到的事情,生活中要做的事情都寫下來,然后重復翻看。
隨手記能趕走壓力,克服拖延。
②清單(開始自律的標志)
清單上的事情在執行時憑感覺,狀態好就挑戰難度大的,否則就做些簡單的事情
③切分,切掉拖延癥
切分出來的行動半小時以內就能搞定為宜
切分的作用是化整為零,降低行動的心里門檻,讓自己覺得更容易執行,從而避免拖延。
④細化出效率
帕森斯定律:一個人的工作會無限膨脹到所有時間里,15分鐘能解決的事情,有一個小時時間,就會傾向用1小時解決。
行動前清楚結果做到哪種程度、行動時過程應該怎么樣、應該花多長時間,清楚這三者就能避免帕森斯定律。
⑤切換出專注
長時間專注不符合時代也不符合人性,但短時間專注容易產生心流:個人精神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
⑥日清,不再債臺高筑
在熟練切分和細化的基礎上,利用碎片化時間和固定時間每天清空待處理清單,可以倒逼你推進事情,避免拖延。
⑦分段,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
把一天分成若干時間段,每個時間段處于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狀態,根據每一段的特點思考如何利用時間,合適做哪些事情。
自律者有自己的節律,按節律做事事半功倍。
⑧早起的奇跡
早上的時間有限,有限的時間倒逼更高的效率
⑨制訂能被完成的計劃——排程
掌握前八項技能后,要開始練習排程,逐漸開始設定每日任務目標
任務有兩種
一種是每天都做或一周會做幾次的事情,通常是習慣;
另一種是一次性發生的,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行動。
排程聚焦于后者。
練習排程中盡可能保持合理的達成概率,避免產生挫敗感。
建議一開始維持百分百的目標達成率
排程的事情應該是你認為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應用一天當中最好的狀態去搞定它們。
排程的目標應維持全天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時間為宜,剩下的時間處理待處理或行動清單,不能將時間排滿!
總結
通過隨手記你解放了大腦,全面管理了一切事項并且捕捉到了很多有價值的靈感。
通過清單你開始自律,開始對自己有要求。
通過切分和細化,你把清單上的粗糙想法變成了一個個具體的、可預測的行動。
通過日清,你不會讓事情堆積,也就不會允許自己拖延。
通過制造成就感的執行方式,你增強了完成清單上行動的能力。
通過時間段劃分,你可以做到利用最佳時間高效處理最合適的事情。
通過排程,你獲得了對事情的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