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沒時間這回事2—自律的力量》讀書筆記

2018年2月 13日 ?剽悍讀書營【我在悅讀】6222-麥兜了個悠-哈爾濱

閱讀書目:哪有沒時間這回事2——自律的力量

作者:紀元

推薦度:☆☆☆☆☆


? ? ? ? 昨天介紹了如何列時間段、碎片清單、每日待辦清單、早起、習慣養成等一些時間管理方面的方法論和技巧。若讀過上篇內容后估計此時的你,應該是有滿腔熱情想去規劃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學習、理財、鍛煉、閱讀…可是無論我們設計什么目標,想要實現什么,都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去實踐的。甚至發現“學的越多,焦慮越多,知識知道的越多,實質改變卻很少”。

那么時間管理到底是什么呢?

? ? ? ? ?作者提到“時間管理扮演者保姆的角色,看護一個人從想法產生、付諸行動到取得最終成果的整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包含了情緒調節、目標設定、任務執行、精力分配等諸多問題”

如果說上本書是刷新時間管理的認知,那么這本書就是幫助我們從知道變成做到。只有學習自律,才能把想到變成做到,把所學變成行為,把行動變成習慣。不然學再多也沒有用。

本書提到關于自律的一個核心概念【自我改變能力】

一個人必須有能力把所學知識轉化為改變的行動,才能收獲價值。

這本書的出發點就是想告訴我們:在“懂很多道理”到“過好這一生”之間,是有一條通路的,這條路就在自律之中。

書中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重構自律,讓我們重新理解什么是真正科學的自律。

目標愿景,讓我們理解要達到的理想狀態。

核心方法,教會我們自我改變的技能

18個方法,從簡單到高級,逐條學習。逐條實踐。

一、真正的自律到底是什么?

1、自律≠意志力

意志力是一種心理能量,每人都會有,像肌肉一樣,用了會消耗。而自律更像一種運用這種能量的策略,能夠很好地預測可能發生的情況,制定切實的計劃應對可能發生的困難,多快好省地運用自己意志力。

2、人類的基因中既存在自律這個“天使”,也存在短視、逃避、沖動這三個“小惡魔”,四個人共同組成了我們做決策時的要素。

有的時候,我們覺得事情很難堅持,往往是因為三個小惡魔合伙欺負自律這個小天使。

3、自律是一項技能,是可以能夠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的,它由一系列習慣組成。

二、到底真正的自律者是什么樣呢?

要想成為自律的人,首先我們得知道自律的人到底什么樣?

自律者的主要特征是努力完成高難度、高價值的事情,并從中獲得滿足感。

也許想到“自律”二字,你會聯想到以下詞匯:刻板、嚴苛、固執、吹毛求疵、不懂變通、不講人情…但實際上真的如此么?書中說我們對自律者的刻板印象其實是一種誤會。我們總覺得自律會讓我們失去自由,失去輕松、失去幸福感。

書中對“放松”和“放縱”進行了區分:放松:有意識的滿足身體和心理的需要放縱:用刺激來逃避困難和擺脫無聊,更顯著的特點是它會帶來更糟的結果。

其實,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自律非但不反人性,而且是人性的需要,一種更高層次的需要。最好的成長應該是在每個層次得到恰到好處的滿足之后,就應該思考向更高層次的需求邁進。自律幫我們區分滿足和過度追求,幫我們平衡好低層次需求的滿足和高層次需要的追求。讓我們不斷向上,變得更好。

1、自律者擁有平衡的時間價值觀

積極的方式看待過去經歷,適度的享受當下的生活和適度的未來導向。

2、自律者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能和目標要求和諧相處

自律者會通過學習方法和策略來處理自己的任務,讓自己有條不紊;

自律者也會拖延,不過更準確的詞匯應該叫“推遲”

哪些事情會被自律者所推遲呢?

1、當前有比被拖延任務更重要的事情

2、當前條件不合適思考或執行某項任務

3、推遲一下會有更高效率的解決辦法

3、自律者對待任務不會簡單區分成“完成“和”“未完成”,而是會思考以下事情:

1、任務完成的質量如何?

2、完成任務的過程給自己帶來的收獲和價值的高低

3、在此過程中自己的感覺和體驗

4、實際投入的時間

5、由于在上述方面偷工減料所導致的事后需要付出的成本。

4、 初級自律者關注如何高效處理任務,中級自律者關注如何養成習慣

習慣就像一套為自己編制好的程序,以“應用”的形式安裝在自律者身上,每項應用都可以快速省力地解決特定問題,還能增強體驗。如果說初級自律者是程序員,那么中級自律這就是架構師,通過架構設計自己工作和生活方式,為養成每一個習慣而編制程序。

5、頂級自律者會使周圍的人仰望,傾其一生只為自我實現,成就偉大。

頂級自律者的內心坦率、自然、誠實面對自己,很少做作。他們想做事情多是遵從內心驅使,而非道德世俗裹挾。他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有目的,有意識。善于解決問題,有責任感、道德感和使命感。

頂級自律這的社交圈也許不大,但是其中一些關系深厚。交友不會考慮外在因素,只要對方有所長就會試圖去學習,保持謙卑。

頂級自律者可以很好地達到自己的目的,并且非常享受實現目的的過程。有創造力而且富有哲理性的幽默感。

同時最重要的,自律者的世界沒有對立,沒有非黑即白,許多不可調和的東西合并在一起成為統一,其心智模式是一套非對抗式的思維模式。

三、如何獲得關于堅持的方法

1、自律者都是善變的人

改變是一種能力,是使自己從現狀到目標狀態持續發生變化的能力。

改變沒有方程式,改變的過程是從行動中探索和發現。如果把改變視為旅行,那么改變更像是說走就走的自由行,甚至沒有目的地。而非受旅行路線、旅行導游控制的跟團行。

改變分為三個階段

1、醞釀與準備階段:反思自己是否應該做出改變,搜集信息來探尋改變的策略,采取很多行動來進行準備工作。

2、探索與發現階段:采取行動,發現問題,思考更好地解決方案,不斷迭代調整。

3、鞏固與升華階段:思考自己在整個過程的收益,真正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2、 別怕爛開始——醞釀和準備階段

不要用力過猛,也不要追求過高,而是應該將熱情冷靜下來,讓頭腦回歸理性,撇到那些不切實際的期待。好好權衡自己的利弊得失,為接下來的一系列困難做好充足的準備。

這里面介紹一個《改變計劃》的表單,幫助我們做出行動決策


同時請牢記,在醞釀和準備階段,你的工作重點在有哪些:

1、 把自己身上的雞血排掉;

2、把不切實際的期待去掉;

3、請分析改變的顧慮與困難;

4、請準備改變所需要的物品;

5、請咨詢與改變相關的專業人士;

6、請以試試看的心態嘗試開始行動。

3、讓改變清晰可見——探索與發現階段

這個階段,由三個循環組成:行為分析、自我調節、問題解決

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想變成什么樣

其次我們要知道改變是一大堆具體的行動

第三我們必須分析新行為和與之競爭舊行為,并設計一套行動去規避、削弱、消除它們。

那行動有哪些設計的思路呢?

1、目標行動:它的發生標志達成行為結果

2、 提高發生目標行動的行動:提醒、提升動力、增加趣味、制造監督、增加便捷、預備練習

3、削弱競爭行為的行動:消除提醒、降低動力和趣味、增加困難、制造監督

那衡量改變的指標又是什么呢?

改變的過程,就是目標行動發生概率從低到高的過程。目標行動發生的概率都是非常好且非常基礎的衡量指標。

明確指標的目的是為了對自己進行觀察,改變最大的障礙就是對于自己行為的錯誤認知,通過自我觀察能夠促使我們逐步完善反饋信息以及促進的作用。

自我觀察可以使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記錄

1、每周頻率的記錄,是對目標行動的頻率觀察

2、每周/月度概率變化,是對目標行動發生概率的變化來審視自己,能夠看見自己在一個較長時期的進步。

3、記錄行動的數量

4、記錄行動的效果

5、記錄所見、所思、所感,能夠更好地了解行動的前因后果

在改變的過程中,目標的作用不是用來衡量成功與失敗的,而是用來加強你對自己的認識和判斷能力的。目標應該被我們是作為一種反饋,我們應該多設定短期的目標來加強自己反思和調整的機會,在改變的道路上,只有判斷的失誤,沒有徹底的失敗。

4、自我效能感是在改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種感覺,它代表了你感覺自己能否有能力達成想要的改變。

一些小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增加動力:

1、用卡片提醒自己,幫助我們不偏離方向

2、用圖像吸引自己,視覺形象能夠激發強烈的情感反應

3、 ?想象成功后的自己

4、和他人談論自己的改變:增強使命感,加強對行動的專注度

5、獎勵

5、 學會提出結局問題的問題:IGOR模型

一個定義良好的problem包括四個部分:現狀initial state、目標goal state、可能的行動operator、可能的限制、障礙、困難restriction。

IGOR模型可以用來分析和界定一個問題。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現狀,即客觀事實。這是解決問題的必須提供的基礎信息。力爭把問題具體化、數量化、客觀化

要解決問題,還要知道目標到底是什么

要解決問題,還需要分析所有的限制。包括:可以克服的困難、自我的心理設限以及客觀的無法逾越的限制。前兩種可以采取方法消除,最后一個必須要學會接受。

實際存在的困難包括如下幾種情況:

1、沒時間:時間有限不能完成所有事情

2、沒錢:財力不足

3、沒動力:壓力、疲勞、疾病等原因導致缺乏干勁

4、沒人支持

5、目標沖突

6、沒有技能

7、 害怕:這是最大的障礙

8、貪心

9、惰性

10、猶豫

還有一些困難,客觀存在,但是暫時不改變只會產生更多問題

1、 無聊刷手機

2、狀態不佳不想做事

3、 突發事情打亂計劃

四、自律者的內容清單

1、 ?隨手記:趕走壓力、擺脫無聊、克服拖延、應對干擾、保持平衡

2、 ?從清單中找到掌控感:開始自律的標志、放棄優先級

3、切分切掉拖延癥:思考下一步行動是什么,把任務分成小塊

4、細化出效率:提前把行動的具體步驟和執行過程思考清楚

5、切換出專注

6、日清,不再債臺高筑:信息分類、事情切分細化、安排日程、適當權衡取舍

7、分段,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保持時間安排的彈性、善用自己的節奏、聚焦每個場景的利用

8、早起的奇跡

9、制定能被完成的計劃

10、讓堅持看得見:習慣幼苗階段打卡、簽到尤為重要

11、保持健身與健康飲食

12、 滋養大腦:多讀書、寫作、聽課、游戲、與人討論

關于讀書就多說幾句:自律者會用自己的語言去重新表達作者講述的內容,通常會通過分享的方式倒逼自己這樣做。把自己看到的講給別人聽,寫給別人看(其實我現在就是在做這件事情)。這個過程并非原樣照搬內容,而是對原來的內容進行了加工,融入了自己的理解。

自律者會把學到的東西和自己發生關聯,會思考自己過往這方面的經歷、思考,甚至會跳躍式的聯想到其他一些關聯的問題。這使得他們在頭腦中構建起了新的知識結構。

自律者會嘗試產生可能的行動,這使得在他們身上發生了真正的改變,這才是學習最大的價值所在!

13、保持平和的情緒狀態:焦慮和憤怒需要每日修行。

14、維系高品質的人際關系

觀察到客觀的事實,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自己期望看到的結果

15、發展高層次的愛好

16、有目的的生活

17:、對內不斷發現和發揮自己優勢

18、對外不斷釋放自己的價值,幫助更多的人。也就是利他!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