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深夜4點,天很快就亮了。在忽明忽暗的這個時刻,想想這一道聽上去矛盾的美食,口水又要決堤了。
在去過臺灣之前,其實我很少有吃冰的概念,除了在上海的臺灣餐廳,有一些冰沙什么的還會吃一點。要不然就是小時候吃棒冰,那時候沒有空調,酷暑之下快被烈日曬暈之前,嘴巴里含一根鹽水棒冰,那真的是享受。
我老婆嘴巴里整天說要“吃冰”,“吃冰”,直到我到了臺灣,我才算是徹底理解了。臺灣是一個瘋狂愛“冰”的島嶼,本來就處于亞熱帶,到了夏天,不吃“冰”降暑的話,自然是要被曬死過去了。
所以在臺灣,尤其是夏天,到處都是“冰”店,里面擠滿了人,統統都在吃冰,什么芒果冰,八寶冰,水果冰…
第一次去臺南的時候是秋天,我老婆就拉著我直奔臺南的著名小吃“八寶冰”,直到那一碗“八寶冰”以無比迅疾的速度落入她的胃,她才將狂熱的返家之心平靜下來。
去完臺南,我們又去她阿姨家,位于臺灣屏東的農村。她們家經營著果園,有椰子樹、木瓜田,還有檳榔樹,在果園里參觀的時候,還看到了火龍果的藤,長得滿奇異的。
姨丈是個干練爽直的漢子,開著他心愛的小轎車載著我們,這輛車已經是開了幾十年的老爺車了,看上去破破的,但和他已經“人車合一”了,飆起來的時候,就像轉起了風火輪無比飛快的穿梭在屏東的鄉間。
經過一個小鎮,經過一個三岔路口,忽然說到了,于是我們都下車,這是一個小吃攤,但是人特別多,都在吃冰,阿姨眼明手快的搶到了一個桌位,于是我們4人圍著桌子坐下。
很快端上來每人一碗冰,他們說這個叫“冷熱冰”。
很少吃冰的我,打量著眼前的這碗東西,這真的是一碗冰呢,看上去平平無奇,就只是好像一座小冰山一樣堆著,我在想,這冰到底有什么好吃呢。
我半信半疑的挖開表面,舀了一勺放進嘴里,剎那間,我頓時明白了,里面居然是熱的!
所謂冷熱冰,就是里面有紅豆、芋圓、花生、水果等等是熱的,但表面上堆起了冰沙,所以看上去是冷的,吃起來里面的芋圓是有熱度的,不過冰沙和底下的紅豆、芋圓很快就混起來,所以也還是透著涼氣、十分消暑。
由于里面混入了煉乳等特殊配方的漿汁,和冰沙,里面的芋圓混在一起,形成了奇特的口感。
芋圓煮出來的口感也是恰到好處,吃起來Q彈動人。
我從來沒有吃過冷熱冰這么奇異的食物。冷的、熱的、芋圓、紅豆、煉乳…一堆東西混在一起,加上天是熱的,碗里是冷的,一勺放入口中,那個味道從口腔一直甜到心窩,那是一個酥爽。
當時也沒有仔細的想,為什么我會對這個東西如此的折服。現在一想,原來芋圓的口感是Q彈,而冰沙的感覺是爽脆,這是第一種對比,紅豆的甜和煉乳的甜又是一種對比,冷和熱又是一種對比,如此多重的味覺在一碗冷熱冰里面相互配合,好像巴赫的賦格一樣完美。
當時也沒有想到那么多。很快的,我們4個人的碗見底了,然后大家也沒說什么,就上車去別的地方了。
最好吃的東西,就像冷熱冰一樣,不用多說什么,端上來,吃下去,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