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在創新上擁有絕對的資源,為何會還是失敗,導致領先企業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有官僚主義、傲慢自大、投資短視等,但有些管理良好并認真傾聽客戶意見,積極投資新技術研發的企業為何仍然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市場主導地位。
《創新者的窘境》中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給出了一個創新“失敗框架”,認為即便企業具有良好的管理,依然會導致失敗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延續性技術創新”和“破壞性技術創新”之間,存在著重大的戰略性差異。
第二點不同技術的競爭性會隨著市場的差異和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改變;
第三點成熟企業的投資者和財務更加偏重更具有吸引力的投資項目。
中國混沌學園創辦人李善友一致致力于創新性學習,將顛覆式創新,互聯網思維等創新理論引入課堂,其所寫的《第一性原理》一書中,解答了在中國環境下如何更好的認識“什么是創新?”“我們應該如何創新?”這2個問題,用8個思維模型和實踐方法,幫助企業和個人理清創新問題的本質。
企業在制定一個持續性的創新戰略還是一個顛覆式的創新戰略時,往往企業會不由自主地選擇持續性創新,從而在市場上會被顛覆式創新企業悄無聲息的逐漸替代。
例如,數碼相機顛覆了傳統的膠片相機業務;移動手機顛覆了傳統的固定電話業務、傳統銀行支付等業務。
在企業創新模型中,李善友認為破界創新就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顛覆式創新。所謂破界,不是破壞現實的邊界,而是破內在認知的邊界。
打破系統的邊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作為基石的第一性原理擊碎,將固有創新思維打破,創新就是“不破不立”。
李善友給“破界創新”打出了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其他的持續性創新很像是武俠小說里所說的外家功夫,有各種各樣的招數,能夠見招拆招、克敵制勝;而破界創新就像是內功心法,雖然招數簡練,但力量渾厚,往往能夠一擊制勝。
如何進行破界創新?
第1步“破”隱含假設
所謂破界創新的第一步就是打破隱含假設,我們常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身處系統中,僅用常規的思維方式永遠看不到系統本身隱含問題,只有跳出系統中才能看到系統的邊界,就像魚兒跳出水面才能看到自己生活在水中一樣。
人一樣,只有從現有系統中找到并打破束縛我們思維的第一性原理才能跳出。
第2步“立”基石假設
打破原有系統之后,你需要重新定義系統的“基石假設”。需要重構一個要比原有的原理更深、更強的原理。
第3步“見”全新系統
接下來,便是在新的“基石假設”之上,通過公理化方法演繹出新系統的“第一性原理”。完成之后,自然就會生產新系統的邊界。
這是一種不同于我們過去的思維方式,破界創新不是在內容上做功,而是在結構上做功課,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做功。
蘋果公司的產品創新也遵循破界創新三部曲的典型模式,在《史蒂夫.喬布斯傳》中寫道:2005年1月,蘋果引入了 iPod Shuffle,這是一個更具革命性的創新。
喬布斯注意到iPpd上面的“隨機播放”功能非常受歡迎,它可以讓使用者以隨機順序播放歌曲。
設計師期望通過創新模式制造出一款體積更小、價格更低的閃存播放器時,在嘗試把屏幕的面積縮小之類的事情的時候,喬布斯提出了一個瘋狂的建議:干脆把屏幕去掉吧。
設計師擔心的是用戶如何更快捷地找歌,而喬布斯重構的“基石假設”是:他們根本不需要找,歌曲可以隨機播放。這完全跳出了原有的隱含假設。畢竟,所有歌曲都是用戶自己挑選的,他們只需要在遇上不想聽的歌曲時,按“下一首”跳過去。
在筆記本電腦,手機業務上,喬布斯都運用破界創新對產品進行了顛覆性創新。
1.? 質疑并打破原有隱含假設,憑什么計算機只能用于商業;
2.??[重構“基石假設”,每個家庭都可以擁有一臺計算機。
3.? 建立家庭個人全新系統。
破界創新的難點在于發現和打破隱含假設,因為每個人都會有種深入骨髓的從眾心理。
打破系統的邊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作為基石的第一性原理擊碎。創新不破不立,“破”的是系統得以形成的第一性原理,“立”的是新的第一性原理,這個方法就是破界創新。
創新成功除了需要努力、勤奮和時間外,更需要的是一種智慧,一種認知,一種在系統之外的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