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你好,歡迎來到混沌大學創新學院。今天已經是3月18號了,不知道你的生活和你的工作有沒有從疫情當中恢復為正常?;煦绱髮W的小伙伴們,我們已經基本恢復到正常,來努力地為你提供學習上的一些幫助和陪伴。
好,今天我們的課程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講第一性原理。然后我想借著這個時候呢,把我們全部的課程體系啊,再給你來介紹一下。如果你聽過我們的課,你知道我大致有個隱喻。我認為人類思維呢有4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呢我把它稱為1樓,是感性思維,人們用具象的經驗模式來指導我的工作和生活。我們絕大多數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邊處于這種感性思維。比感性思維高一點的是理性思維。理性思維,你開始用一些抽象的思維模型來解釋過去,來前瞻未來,我們把它稱為2樓。我們各個學科基本上都屬于2樓,這屬于理性的部分。那么3樓呢是今天,基本上是今天最高的一種思維方式,我們稱為哲科思維,它是一種哲學的、科學的思考方式,它最主要的思維工具,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第一性原理。4樓呢我們稱為理念世界,它是由柏拉圖和喬達摩那少有這些智者所曾達到的一些高度哈,我們稱為理念世界。
混沌大學不太講一樓的東西,就大家想聽些干貨呀,一些技巧啊,方法論,我們通常不太講,所以我們的課程呢是從2樓開始的。到現在為止,大家聽過什么呢?我們聽過了創新算法,我們聽過了創業理論,基本上創新和創業的理論屬于我們2樓的內容。在我們過去的兩個模塊里邊,我們已經向各位來介紹完了。
那在這兩課程里邊,我們要向兩個人來致敬,一個是熊比特,一個是克里斯坦森。我們力圖拈出一些思維模型出來,把那些艱深的理論來拈出思維模型,來呈現給各位。所以如果你課程聽到這兒,你基本上對創新創業已經有了一些概覽,偏執行性的東西,已經完全可以在你的工作里邊去應用了。如果你還想再上一層樓,對自己的思維進行挑戰,真的升級自己的思維系統的話,那從今天開始的課程開始了。第三模塊我們稱為戰略破界,主要是講哲科思維,第一性原理。第四個模塊呢組織重塑,我們講的是用生物學思維來講組織里邊的一些新的一些方式,這是3樓的內容。那么這些部分講完之后,如果你還有興趣,我會邀請你,我們一起到4樓來,來講使命涌現,講柏拉圖的理念世界,講喬達摩的覺性智慧。4樓攀上去之后呢,我們最后還要回到1樓,所以回到1樓里邊,再把我們3樓、4樓的東西,在我們1樓的系統1里邊呢把它來長出來,我們稱之為認知升級。那么從1樓到2樓,我們稱之為你開始啟程了。2樓到3樓,需要一種思想上的一種啟蒙。而3樓到4樓會非常的難,非常難以跨越過去。如果你跨越過去,我們幾乎可以稱之為一種躍遷。躍遷這個詞兒,來自于量子力學。就是你過去了就是過去了,過不去就是沒過去那樣一個狀態。所以啟程、啟蒙、躍遷、回歸,我們稱之為英雄之旅。
我來再講一下,你在混沌大學到底是個什么經歷?好像你在學習知識,其實不是。你在混沌大學是整個一個思維往前,操作系統升級這樣的一個過程,那你僅僅學習的是思維升級嗎?不,我們其實就像一個英雄探險一樣,你出去,然后打開一個寶藏,獲取一些你該取的東西,繼續往前去走,然后再去往前去走、再去往前去走。你獲得所需要一切的時候呢,再次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來,幫助周圍的人一起往前去走,這樣一個英雄之旅的情況。那這是在混沌大學正確的打開方式哈,我給各位來建議一下。
創新學院的課程呢其實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我講的理論課,另外一部分是我們的領教們講的案例課。我們的案例課基本上是每周一個,所以全年下來的時候,有50個左右的案例,會有知名企業的案例,以后越來越多呢會有我們自己同學衍生出來的案例,活生生的鮮活的案例來呈現給你。而我講的理論部分呢會有26個思維模型,那它就會每半年來迭代一次。所以上半年講一輪,下半年的時候呢會重新來再講一次。我也收到很多同學來問我哈,說善友教授,你為什么上下半年的課程要循環輪,回頭來重新來講一次呢?你能不能下半年講一些新的東西?其實從我們的信息量上來講哈,我完全可以這樣來做,但是我不愿意,如果我下半年講一套新的東西,這就像我把上半年的東西給拋棄掉了一樣,我寧愿意把我一些新的認知再長到上半年的課程里面去,讓它長出新的東西出來,讓有些東西呢自然會淘汰出去,所以讓它長起來這個狀態更是我期望的。然后我全部的身心,全部的用智,都在這一件事上,這一個課程就是我一生要打磨,伴隨它成長的這樣的一個課程。所以它也倒逼我呀每半年一次這樣一個SB系數,倒逼自己往前去進步。
對你呢也一樣。對于絕大多數的人,坦率來講啊,你聽第一遍的時候只是聽一個熱鬧而已。只是聽一些詞兒,聽一些概念。你只有第二遍聽的時候,你才會有些內涵往你心里邊去,那個東西的錨定點啊在你心里面錨定出來。而且即使你在線聽了很多遍,你以為你聽懂了,那假如有一次你來參加混沌大學線下的創新訓練營,或者創新商學院,你會突然發現,你原來聽懂的也只不過是這個概念的十分之一二三而已。比如說任泉啊,他已經連續4年來聽我講線下課了,我每次看到任泉的臉,啊我都發怵。但是他每年就跟重新聽一遍,他說我每次都會聽到全新的東西呀。說明他在進步,也說明課程本身呀在往前去走。
所以我建議你這個想法并不是說我自己非常的驕傲,所以你看我的課就值得你一刷二刷哈,的的確確那是非常深的東西,從2樓到3樓到4樓,有的時候你自己的思想境界到了什么情況,我就能把你引到什么樣的層次里邊去哈。所以把這個過程呢跟各位來交代一下,絕對不是我每半年循環一次是一個偷懶的一個表現。恰恰相反,是我們把心注入,然后按照這個循環圖,帶著你走一場英雄之旅。
同學們,我堅定地相信,如果你和我、我們小伙伴們,我們都用同樣的心來打磨這套課程,也許兩年下來,你的操作系統會完全發生變化了,但這需要你每周每周來聽課,聽我的課,聽領教們講的案例課,聽完之后有互動學習場里邊呢去參與討論,課后的時候完成你的作業,完成你的思考,每一年的時候來做一次答辯,等等這樣的過程,我相信不會有比這個情況更好的一個創新的一個學習了。
一、歸納法
好,前言講過之后,我們迅速進到今天的課程里面來。第三模塊我們到了3樓,你會明顯感到我們的課程難度會加大了一點,所以聽起來再用一點點心哈。這里邊呢我們有5個模型呈現給各位。今天我們來講我們最經典的那個模型,第一性原理。
做一個小互動。手機對面的同學呢有可能已經在混沌大學已經追了很多年了,也有可能你是第一次來到混沌大學哈,所以為了讓我們也了解你,為了讓同學們彼此了解一下,請你說一下你第一次聽到第一性原理這個詞兒是什么時候?你認為啥叫第一性原理呢?可以在互動區里邊來寫一下。
如果這個問題問我自己哈,其實挺奇怪的,我今天早晨備課的時候我也在想,第一性原理這個課是混沌大學的核心課程,我已經講了4到5年的時間了,我記得第一次接觸它應該在2015年,我從埃隆·馬斯克的一句話里邊聽到了這個詞,一下子這個詞就把我hold住了。好像一個很神奇的一種力量,它就把我hold住了。這5個字就跳出來一樣,就把我給抓住了。后來我去斯坦福做訪問學者呀,聽到張首晟教授也講物理學思維。
哈,一個創業家,一個科學家講同樣一個詞,噢又再一次這個詞往我心里邊去走。但是他們兩位都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講第一性原理。后來我去看哲學,才發現第一性原理是一個哲學詞匯,它的提出者呢是亞里士多德,所以前后三次這個詞兒,從不同的角度往我心里面去走。
那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我并不知道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我莫名其妙就知道,這個詞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然后開始我用我的方式來闡釋它。我現在回頭來看,我覺得叫無知者無畏哈。我了解多少,我就給同學們講多少。那當然我每次我講的時候,我覺得都是我對這個詞了解的極限了。哇,上次講的不對,這次講的對,來呈現給各位。但是我自己也發現,這個詞真的內涵遠超過我對它的想象。因為每次都有新的東西出來,每一次都有新的東西出來。你看這個詞我已經講5年了,對于老同學你會從今天的課程里邊你會發現,我對這個詞的理解又有點不一樣。今天的課會比比以前的結構越略微簡潔那么一點點。所以過去混沌大學的這個研習社里邊有一個經典的課程,就是我講第一性原理,但是今年我已經讓我們小伙伴悄悄地把這課給刪掉了哈。原因很簡單,我現在回頭看這課我都不好意思了,我覺得唉呀,過去講的太差了哈。所以說如果你想聽第一性原理的話,我建議還是來創新學院從我們這堂課開始來聽起哈。
那我們的認知升級呢,就是這樣1樓、2樓、3樓這樣的過程。哲科思維里邊,如果用一個詞來代表,大差不差呢就是第一性原理這個詞。所以換句話說,如果你真的進入到第一性原理的思維語境里邊去,其實你對今天整個哲學科學時代的思維方式哈,有一個大差不差的那樣一個理解了。這個模型的應用面非常廣,它是混沌大學最核心的思維模型,我們也可以說它是認知升級的獨孤一劍,獨孤一劍。說第一性原理如果學下來之后,你可以用到各個各個層面里面去,非常非常棒的一個應用方式。
比如說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混沌的同學,我們自己的小伙伴在溝通當中有這樣一句黑話,就是什么是一,哼哼,這件事的一是什么?你看我們已經把這個思維方式已經內化為我們的一種語言體系了。什么是一?什么是一?一是什么?我們那里面一講的就是第一性原理。
如果你想對這個概念有更多的了解哈,我給你推薦兩個方面的材料,一去看一下《世界觀》這本書。另外呢是物理學里面的“萬物至理”。
講萬物至理的東西非常的多。那接下來我會在接下來的第三門第三,再下下次課程里邊,我也會詳細講一下萬物之理。
在講第一性原理之前,我們先想從人類日常生活當中兩種基本的邏輯方式開始,一種是歸納法,另外一種是演繹法。
首先我們來講歸納法,歸納法是一種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呢?歸納法幾乎是一種你生下來就會的思維方式,我們可以說它是幾乎是一種內置到你基因里邊去的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你會從你眼前所看的東西重復了幾次之后,你會拈出一個規律出來,然后把這個規律推到更大的時空里面去。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通常把這個規律稱為什么呢?經驗,這是我們最常用的一種思維方式。
有兩種不同角度切入到的這種歸納法,一種叫空間性的歸納。這個句式我相信特別熟悉。在歐洲看到的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在非洲你看到的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在亞洲你看到的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所以全世界的天鵝都是白色的。你看這是空間性歸納,我在某一個空間的規律,你默認在所有的空間里邊都是成立的,空間性歸納。就像你在某一個城市獲得的創業上的認知,你會想當然認為它在別的地方也一樣,成立是一樣的。
另外一種歸納叫時間性歸納,有一個很好的句式。在我們的經驗里邊,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所以將來太陽還會繼續從東方升起。你會認為某種規律在過去的時間里面成立,那么想當然它在未來的時間里邊也一定是成立的。
所以簡而言之,什么叫歸納法?把一定時空邊界之內的規律推廣到所有的時間和空間里邊去這樣一個思維方式。幾千年以來,全世界無論東方、西方,我們大家默認都會使用這樣的思維方式。我們甚至可以說99%的人類日常知識、經驗,建立在歸納法之上。
其實包括今天的科學研究上,常規科學的主要工具也是歸納法。自從幾百年前培根在《新工具》里邊提出科學的歸納法以來,今天歸納法還是實驗室里邊的主要工具。
但是你要想想看,科學就是在一個實驗室里邊,他通過做實驗得出某一個結論出來,然后他發表論文,告訴全世界我這個結論成立的。但是它有一個條件,它叫可重復性。你必須把這個實驗的前提條件寫出來,然后讓另外一個科學家在另外一個實驗室,在另外一個時空里邊,按照你說的辦法呢,把它重復出來。所以獨立的可重復性是科學里邊檢驗這個規律是否成立的一種方法論。
歸納法呢我們用了幾千年,有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叫休謨。休謨是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歡的一個哲學家。如果你去到混沌大學辦公樓里邊,我們有一個小小的辦公室,就是用休謨的名字來命名的。休謨是歷史上第一個發現歸納法謬誤的。他說人類思維幾千年以來用的方式是歸納法,我們幾乎所有的知識產生于歸納法之上,但所有人都沒發現歸納法是有謬誤的。歸納法謬誤是什么呢?就是即使所有前提都正確,你不能保證結果一定為真,歸納法沒有保真性。唉,這件事情非常有趣,邏輯里邊保真性這件事情,必然導出這個特性啊,是邏輯的生命。而歸納法不具備這個特征。比如說我們說天鵝吧,你說全世,當你說全世界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你想想看你有可能把全世界所有天鵝真的一一數過來嗎?你是做不到的。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有一個天鵝,它是天鵝,但它是黑色的,所以原有的結論呢就錯了。所以你無論發現再多的天鵝是白色的,都不能保證這個結論必然為真。
對我們老百姓而言這算什么?可是對于科學家、對于哲學家、對研究知識的專業人員來講,這是致命的問題。你不能保證某個知識是普遍的、必然的知識,它就不叫知識。知識就是普遍的、必然的,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的那個性質才叫知識。突然發現建立于歸納法之上的知識不成立,它不能保真,歸納法只能證偽,不能證明。
換句話說,歸納法的結論就是等待被推翻的暫時的正確。所以著名的科學哲學家呀,波普爾特別同意這句話。在波普爾之前,甚至在我們今天呀,我們認為科學一定為真。那么波普爾發現,如果常規科學來自于實驗,實驗就是歸納法,而歸納法就是等待著被推翻暫時的正確的話,他說科學的第一大特性就叫可證偽性,能夠有可能被證明是錯誤的那個學問才是科學。
如果一個學問永遠不可能被證明是錯的,這個學問就不是科學。這句話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歸納法不能保真。
接下來我給你看一個很有趣的視頻哈,淋漓盡致地講了歸納法謬誤。三點水,三點水偏旁,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我不知道你看了這個小視頻之后有沒有笑哈,非常有趣。不過也有人說了,那個滾好像跟水也有關系,水燒開之后就滾了哈,哈哈。你看非常有趣。這就是歸納法的謬誤。我們把,一共,一定時空邊界之內的小樣本、小概率,推而廣之為整個事物在超時空共有的規律,這就是歸納法謬誤。
你會覺得這算什么?唉呀,你再抬杠,其實幾乎人類所有犯錯誤的時候,都是在這個時空邊界內外之間的問題。你在把邊界之內這個規律,不恰當地推到了邊界之外,這就是我們犯錯的一大根源所在。這就是歸納法謬誤。
比如我們看歸納法,它有個致命的bug,時間性歸納法有一個隱含假設,叫做未來和過去一樣,或叫時間上的連續性假設,某一個規律在過去和未來的時間里邊是連續性存在的。你稍微把你的精神振奮一下給我,盯著這個張PPT來看哈,不要看我。
在我們過去的經驗里,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然后得出一個結論說,將來太陽會繼續從東方升起。請你想一下,為了讓這個這個前提和結論成立,中間必須有個隱含假設是什么呢?憑什么說過去成立的某個規律,未來一定成立呢?中間有一個梯子,那個梯子是什么?那個東西叫隱含假設,你已經忘了它是隱含假設了。那個梯子叫做未來跟過去一樣。只有你假設未來跟過去一樣,這件事情才能成立。
所有人都沒有認識到這個大泡泡,更沒有人直面這個大泡泡,它一定為真嗎?它永遠為真嗎?你憑什么相信未來跟過去一樣呢?我相信有同學會說,唉,你你這不腦袋進水嗎?未來跟過去一樣,這不是,這這這是想當然的事情啊。
什么叫哲學?康德說哲學起始于對所謂自明的東西的追問。
如果真的問你一下,你憑什么相信未來跟過去一樣呢?我請你證明一下,未來跟過去這一過去一樣這句話你會怎么證明呢?我相信你的證明方式一定是這么說,今天跟昨天一樣,昨天跟前天一樣。所以在我們的經驗里,未來總是和過去一樣。請相信我,你證明未來跟過去一樣方法論還是歸納法。除此以外,你找不到任何一個方式能證明未來跟過去一樣啊,那這件事情就很荒謬了。連續性假設本身,它也來自于歸納法,那在我們的經驗里,未來總是跟過去一樣。所以我認為將來未來還會繼續跟過去一樣。如果你現在思維是很清醒、很冷靜,你應該預見到這里邊有個問題,這個句式當中它也有一個隱含假設,在我們過去的經驗里,未來總是和過去一樣。所以將來未來還會繼續跟過去一樣,中間依然有個隱含假設,是什么?就是未來跟過去一樣。這個小關口如果你沒聽懂,我建議你回頭再重新來聽一下。這就是一個悖論,這是一個循環論證。
我們需要的證據,就是我們要證明的對象,所以我們根本沒有辦法從邏輯上證明連續性假設。
連續性假設不是一個邏輯推理的結果,它是一個非邏輯的武斷,它是一個默認正確的隱含假設,它根本不是必然正確的假設。所以休謨說太陽從東方升起,只是一個假設而已。如果你有機會從這話里跳出來看一下,我們人生工作里邊很多所謂自明的東西,其實都是假設而已。如果你有機會捅破這樣的假設,幾乎你就打開一個全新的一個認知邊界出來。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三體》。《三體2》的時候呢,羅輯帶著他的孩子,夕陽西下的時候,唉,在那個大鐵塔,就是跟三體連接的那個塔下面去玩,這時候跟他連接那個三體人問他說,太陽快落下去了,你們的孩子怎么不害怕呢?羅輯說當然不害怕呀,他知道明天太陽還會繼續升起的。而這句話只是對于我們地球這個時空是成立的,在三體的世界里邊,第二天是升起一個太陽,還是兩個?還是三個?還是根本沒有太陽,是完全不知道的。
所以連續性假設是歸納法得以形成的隱含假設,這就是人類思維,或者說建立在歸納法思維上的一個大bug。
當然我相信如果我從道理上把你說服了,那你會有一個延續性的問題出來了。你說教授,那既然連續假設有可能導致災難,因為它在不可跨越的邊界內外,它跨越過去了。那人類為什么需要一個連續性假設呢?為什么需要這個隱含假設呢?原因很簡單,如果不這樣的話,我們是根本沒有辦法獲得知識,哪怕獲得暫時正確的知識,我們都難以獲得。請你想一想,我們有可能把全世界所有的天鵝都數過來嗎?這是做不到的。所以把我們一定邊界之內的天鵝數出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在階段性的里邊暫時的正確,保證我們的生存就可以了。
所以王東岳先生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叫做知求存不求真。這句話其實給我很大的驚喜。知識本質上是在一定時空邊界內幫我們得以求存的,它并不能幫我們得到這個宇宙,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是根本做不到的。
任何歸納法都有時空邊界的,一旦過了那個時空邊界就會遭遇非連續性節點,一旦遭遇非連續性節點,立即失效。所以我一直在講人類思維的阿喀琉斯之踵、阿喀琉斯之踵,最準確的一個原因的描述,就是這樣一張圖。 第一個曲線本質上是一個圈,在這個圈里邊,由歸納法產生的某個知識是有效的。第二條曲線呢是另外一個圈,但到那個圈里邊去之后,原有的規律就無效了。
而我們人類的思維卻默認連續性的,你無法分辨出來,這個時候就會導致致命性的問題。這是一個初看者看起來無足輕重的抬杠式的問題。我必須承認,我第一次從世界觀這本書里邊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也覺得這不抬杠嗎?有什么意義呢?后來發現這是我們人類一切人事興衰的根基性原因。
比如回到商業里邊來,我們管理者最重要的一個詞匯叫做經驗,你想經驗的背后的隱含假設是什么?過去的經驗未來有效,這不是連續性嘛?當產業周期變化慢的時候,它是連續性。所以歸納法用過去的經驗指導未來是最有效率的。但是一旦遭遇非連續性,中間的那個時空邊界跨越出去之后,由于新的產業曲線發生變化,兩條曲線的性質都完全不同。這個時候你用原來歸納法的規律來指導未來,不但沒有用處,反而有害呀。
二、演繹法
那如果歸納法有問題,尤其在非連續性的時候,我們怎么樣安然跨越到第二曲線去呢?我們也給一個建議,叫做演繹法。
演繹法是我們東方人非常陌生的一種思維習慣。按照吳國盛老師的說法,演繹法是理性思維的主要用智方式,是2樓的主要用智方式,它是一種很奇怪的思維,叫做自個可以把自個推出來的學問。
你只要給了我個元起點,我一步一步一步就能把自己的未來找出來的那種詢問方式,而不需要你在外面替它推演的方式。
全世界只有古希臘有演繹知識。其實我們今天所有的科學啟蒙于古希臘,如果沒有古希臘的哲學,就沒有今天的科學。我想這件事情是一個公論。而古希臘的哲學,古希臘的邏輯里邊最基礎的用智方式,就是演繹知識。
所以我們到了一個偉大的一個哲學家叫做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可以說是西方世界觀的第一個奠基者。當在哲學界里邊,你說哲學家這個詞,你都不用說人名字的時候,大家會默認指向亞里士多德,他對今天的科學影響非常非常的大。那亞里士多德以一己之力建立了一門學科呀,邏輯學,而邏輯學成為所有其他科學的語言。他對邏輯的一個重要的特性表述,請你牢牢記住,叫做必然的導出。
他說我從A點到B點,那個必然的導出的那個過程叫做邏輯。邏輯非常有趣,他說從前提到結論那個必然的導出那個特性叫邏輯。因此呢他只相信演繹法,他不相信歸納法。
演繹法我們大家學習的最熟悉的特征啊就是三段論,請你看一下。三段論的大前提是所有的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也會死。請你盯著,這個三段論哈,如果前兩句話都是對的,它的結論是否是必然的導出呢?
如果前提正確,結論一定為真。這恰恰是歸納法的缺點。歸納法的缺點是不能保真,無論我再多正確的前提,你做再多的實驗,也不能保證結論一定是真的。而演繹法呢一重大優點就是這件事。如果你前提是正確的,結論一定正確,我保證從A到B中間那個邏輯的那個線,即使你看不到它,那個東西是正確的。甚至古希臘人認為從A和A這個事物到B這個事物之間那個邏輯才是實體。而AB這個事物不是實體,邏輯才是實體。這是非常非常有趣的思維方式。他認為邏輯是實體,而事實是第二位的。邏輯是什么?那必然的保真的那個勁兒叫邏輯。請你把這話牢牢記住。
我們也講哲科思維,哲科思維、哲科思維,它的用智方式、用智過程,一言以蔽之,兩個步驟,叫假設與證明。假設就是給個前提,所以證明就一步一步地把它來證明出來。它相信邏輯假設在先,而實踐檢驗在后,這是典型的演繹法思維。
這個思維方式的壞處是速度慢,你要拈一個深刻的抽象思維,抽象的理論出來,太慢太慢了,但好處是可遷移性。一旦在邏輯上導通一個共同的抽象概念,與此相關的所有具象問題立即全部化解了。
所以有一個足夠智慧的人,一旦在某一個平面里邊,他挖了一個洞,打了非常非常深下去以后,然后這里面獲得的真知會把一大片的問題全都解決掉了。這種思維方式叫做演繹法。舉個例子,在偉大的牛頓爵士之前,沒有力學這個概念,大家是在日常經驗里邊來把這個跟力、跟運動相關的東西來去去揣測。那自從牛爵士提出F=ma這公式出來以后,跟力相關的所有問題一下子全都解決了。然后瓦特把這公式引到蒸汽機里邊去,引發了什么?工業文明。而對牛頓來說,它并不是解決這個實際問題的。他提出這個公式并不是從什么蒸汽機的改善呀,這些經驗歸納出的公式出來的,是跟它完全沒有關系。他是拈出一個抽象的邏輯在先,然后他解決了所有大片的問題出來,這個思維方式叫演繹法。
所以演繹法里邊有一個非常奇怪的說法,這是東方思維很難理解的。它說邏輯比事實更真實,這句話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事實是你看得見,甚至你摸得著的東西,邏輯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而你卻相信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是實體,而邏輯是第二位的。你怎么可能理解呢?所以西方哲學家講另外一句話,只要邏輯上成立,事實一定成立。
所以請大家來跟混沌大學來學習,一定要把這個彎轉過來,這個彎非常非常的有趣,這個彎也非常非常的重要,一旦轉過來之后,你整個思想境界會有一個巨大的一個提升。
接下來我請教各位一個問題哈,你看這句話,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見,對吧?比如說,你看這個什么什么模式,去年在北上廣深都跑通了,所以今年我們到杭州啊,肯定也能跑通。你在某一個城市跑通一個模式,然后你會認為這個模式在全國所有城市都能跑通,這是咱們創業里面經常用的一個場景吧,這個場景是歸納法還是演繹法呢?嗯,你可能認為是歸納法或者是演繹法。
好,我再追問一下,我們大家過去有一本書哈,《精益創業》。精益創業是演繹法還是歸納法呢?你想當然當然會認為說,精益創業當然是歸納法,因為精益創業有個詞叫MVP,你做出MVP出來之后再把它推廣出去。但你完全忘掉了,精益創業是兩步法,在做MVP之前,一定有一個假設,它叫什么價值假設或者增長假設。MVP是在這個假設指導之下的MVP,MVP是為了驗證或者推翻這個假設的。假設在先。所以很顯然精益創業是演繹法。所以后來我們很多人說精益創業這個失敗率很高,所以把這個方法論給拋棄掉了。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理解這個方法論的內涵是什么?
我再舉一個小例子哈。頭條進軍視頻領域,2016年的時候,頭條系三大短視頻產品,抖音、火山小視頻和西瓜視頻呀,2016年的時候密集上線。為什么2016年密集上線呢?因為2015年底的時候,中國的這個手機網民已經6.2億,WiFi使用率92%、4G、屏幕變大、分辨率等等,所以短視頻爆發的基礎環境已經具備了。2016年今日頭條用戶數用戶在短視頻的消費市場已經是圖文的1.33倍了。2016年前6個月,今日頭條的視頻閱讀量翻了將近3倍。所以你看這張圖哈,今日頭條在2016年上半年,它的短視頻的播放量翻了3倍。
2016年的時候,它的短視頻的日日均播放量是13億,比2015年漲了605%。大家再回憶一下,我們以前講過第二曲線,我們說格魯夫的一句話。
他說每一個戰略轉折點都會表現出10倍速變化,而每一個10倍速變化都會導致戰略轉折點。所有剛才這些數據完全印證了這句話。
所以張一鳴牢牢地在2016年抓住了這個信息,短視頻將是內容創業的下一個風口,這個判斷出來了。張一鳴認為短視頻是一個前景光明的領域,是一件方向正確的事兒,在2016年作出這個結論。再回到演繹法創業上去,第一步是假設,第二步是MVP。其實剛才所看的這些數據全都是一個假設,短視頻是方向。然后接下來第二步是MVP,張一鳴在2016年5月份,分,做了三款的這個短視頻上線,西瓜、火山、抖音,三個不同的方向去上線,你會看到是什么?這是MVP。其中火山是走低端,UGC模式,對標的是快手,抖音對標的是musical.ly,西瓜對標的是YouTube。那為什么快手、musical.ly、YouTube呢?因為這三款這三款產品已經是成功的三款產品。
你看短視頻這個方向一定正確,而且這個短視頻這個方向里邊已經最成功的三個模式都在那兒了。所以張一鳴拈出三個MVP出來,分別對標三個方向。其實內部可能比這還多哈,是事后諸葛亮,我們拈出這三個成功的出來。
你看邏輯上很清晰,但結果呢卻沒有這么好。前9個月數據表現非常糟糕,邏輯非常正確,結果卻不那么好。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講,你可能會得出一個結論會說,唉呀,說明短視頻可能還沒起來吧。哈哈哈。你看你都分了三波去實驗了,全都不好。然后有人會說,唉呀,短視頻好是好,可能不是我們家該做的事吧,我們家沒這個能力吧,你會放棄。如果你認為是實踐,用歸納法的話,MVP是歸納法,或者你該放棄了呀。然后張一鳴在這個時候說了一句話,我認為這句話說明這是一個頂級的CEO啊,非常非常的棒,聽這句話的時候我都很感慨,這么年輕的人,這種成為一個那個一個這個第一款世界級的產品做出者,是世界級眼光的。你看這句話,邏輯上正確的事情一定是對的,況且別人已經驗證過了,數據差不是說明這個事兒不對,數據差只說明我們自己沒做好。所以接下來呢他大力去投入,挖了很多的人,甚至收購公司,調最主要的人員過去來做這件事情,不但沒有降低投入,反而把全公司的投入都投進去來做視頻。
結果抖音呢在2018年4月份的時候,抖音超過快手,成為今天全中國第一款排名第一的短視頻。請你想一下,今日頭條在2016年,張一鳴如果不是這么投入的話,今天的今日頭條是什么樣子?請你想一下,在面臨當時MVP失敗以后,如果不是用演繹法思維,是用歸納法思維的話,張一鳴還能堅持做這樣一件事情嗎?
所以什么是混沌味道?混沌的味道呢,我們相信本質思考,我們相信任何事情背后啊必有道理?;煦缥兜滥?,我們相信邏輯,我們相信必然的導出?;煦缥兜滥兀覀兿嘈叛堇[法,我們相信邏輯比事實更真實。這些思維方式是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當中特別不熟悉的一些思維方式。所以混沌大學是第一個把哲科思維引進給中國的創業者、創新者的。所以這種思維方式我認為殊為珍貴哈,我很驕傲,我們來做了這樣的一些事情。
三、第一性原理
好,接下來演繹法之后的頂端叫做第一性原理,接下來我講一下第一性原理。歸納法有問題,但是演繹法也有個結構性的問題,就是不能證偽。
因為演繹法的是說,如果前提正確,結論一定正確。所以你可以追問演繹法說,那你憑什么相信前提是正確的呢?歸根到底,演繹法的前提來自于歸納法,所以演繹法終極無效。如果你的前提來自于演繹,如果演繹法的前提來自于歸納法,那么演繹法終極無效。你看,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也會死。這個時候你如果想挑戰演繹法,你可以問一個什么問題呢?你說你憑什么說所有人都會死?。磕阒荒苷f,啊,在我的記憶當中,在我的經驗里,就沒有長生不老的人。所以你看,你說所有人都會死這個結論來自于什么?來自于歸納法,而歸納法是不能保真的。所以演繹法的結論也不能保真。
三段論演繹法的根據是前提,那你的根據也是你的困境,如果前提正確,結論一定正確,所以演繹法的隱含假設是它的大前提,大前提是演繹法,三段論必然地給出,并不是演繹法本身推出來的。演繹法是從前提往后邊導出、推出其他結論出來,所以大前提是演繹法的隱含假設。
演繹法的價值在于它的可保真性,而它的可保真性取決于前提的確定性,但是來自于歸納法的大前提,不能確定為真。所以一個問題來了,如何確保演繹前提一定是真的呢?別忘了,如果演繹法的前提必定是真,它的推論過程也必定為真,所以結論也必定為真。所以它關鍵點就是前提,但前提不能來自于歸納法,你怎么辦呢?
這時候有且僅有一條路,三段論的前提如果不能來自于歸納法,它就必須來自于一個更高鏈條的三段論推理的一個結論。如果一個更大系統推出的一個結論,對于子系統而言,可以把它繼承過來作為你推論的大前提,可以保證確定為真。那這個時候問題又來了,你怎么能保證那個更宏大的系統,演繹前提的確定性呢?同樣它不能來自于歸納法。這時候又只有一個辦法出來了。那個大系統的前提,來自于一個更更更更大系統演繹推理的結論,那個更更大的系統推出來的一個結論,你繼承它作為你的前提,保證你在那個大的系統里邊必然為真。當然這個鏈條不能無限地倒推下去,最終必須有一個基石,最終必須有一個自確定的元起點、元前提,放在那兒說它一定是真的那個東西,才能保證整個三段論的推論一定是真的,對不對?必須有一個元前提。
那個元前提叫什么?那個元前提就是偉大的第一性原理。我們放一個焰火哈,英文叫First Principle,大前提是First Principle。第一性原理這個詞兒來自于亞里士多德,我把這句話拈出來給你聽一下哈,原始出處。任何一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這個系統根基性的命題,它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違反。
更重要的說法是,這個第一性原理來自于這個系統之外,它是個不能變的元前提,它不是在這個系統里邊推理出來的,而是給定出來的那個東西叫第一性原理。如果有了一個自確定的元起點叫第一性原理,加上演繹法這個推理方式,當然就能推出一些必然為真的一些思維模型出來,由這些思維模型組成整個理性系統了。
請你盯著這個公式,這公式幾乎是今天哲科思維里邊最根基性的底層的一個算法公式,依據某個第一性原理,給定的第一性原理,加上演繹法,就把系統之內的所有其他命題推理出來了。我把它畫成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就是我們通常用的一個模型,是我們在講課里邊最常用的一個模型。任何理性系統內部是用演繹法來推論,它必須建立在一個第一性原理之上。
請你注意到,我把第一性原理放在了這個系統之外,它是系統之外的大前提,由它加上演繹法,推出整個理性系統的其他內容出來。
這里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叫單向性法則,第一性原理到所有其他命題,有一個單向性的法則,你通過所有其他命題是無法推導出第一性原理來的。所以第一性原理是給定的一個東西。第一性原理的味道呢,我們可以給幾個秒懂的類比哈。你看這個大樹,第一性原理就好像大樹的根。我們大家通常會看到,哇,你在地面之上嘛,我們會看到這個干呀、枝啊、葉呀、花啊,但是我們看不到呢這個地下面的根,而我們看不到地下面那個根生發出整個這個樹木出來,說這個樹根相當于這個樹的第一性原理,它在我們可見的系統范圍之外給定的。唉,它有點第一性原理的那個味道。我們只是給一個類比而已哈。
第一性原理像什么呢?像地基,當我看摩天大樓的時候非常高啊,100層啊,幾百層這么高。越高的大樓,它下面的地基越深,地基扎的越牢,它蓋出來樓層就越高、越穩當。所以地基相當于這個樓的第一性原理,而我們看到的是可見的樓層,看不到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根。大概是這樣一個意思。
所以做個小互動哈,如果你對第一性原理的概念已經很熟了,你能不能幫那些不太熟的同學再舉一個秒懂的案例,做一個比喻,做一個類比。這種隱喻非常重要哈,這個隱喻,圖形性的隱喻呢,能夠把第一性原理錨定在我們的心里邊去哈。請你給這樣一個隱喻,幫助下我們其他同學們。
第一性原理的重要的幾個特征。我反復來講,它是系統之外的,它是自確定的,它是元起點。所以有幾個類似的詞匯哈,如果你真正的去鉆,它們有一些區別,但是對于我們在生活、工作中應用來講,它們其實是大差不差,你可以當做同一個詞匯來應用,我需要把它們來全部拈出來給你一下,它們之間細微的差別你可以忽略不計。
第一性原理,幾乎就是我們從中學學到那個概念叫公理,它也是我們日常生活里面說叫基石假設,它也是我們整個推理里面的第一因,你也可以稱它為邏輯的奇點。所有這些詞匯呢,你都可以放在一起,大差不差來用。在我們以前的版本里邊呀,有的時候把第一性原理和邏輯奇點區分開來,這樣呢雖然更精確一點,但是大家掌握起來增加了復雜度。所以對我們而言,只要是決定這個系統的元前提,你都可以稱為第一性原理,這幾個概念你可以當做同一個概念來用哈,簡化一下。
比如說第一因,科學家相信宇宙當中的任何一個運動都是由其他運動產生的。而第二個運動呢又是由第三個運動來產生的,那這個過程不能無限倒推啊,它最終必然有一個第一動力因,而這個第一動力因必然是個不動的施動者。唉你看到沒有,這是第一性原理的那個味道。追到頭兒,哲學有一個專門的術語叫做追究終極。追到終極的時候,你會發現,追到第一個的時候,它也會變成唯一的一個了。那個東西的味道就叫第一性原理。
我們再看老子的句式里邊也有一個類似的句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換句話說,天地人是由道來生發出來的。然后問,道法誰呀?說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什么意思呢?我以前看到有同學說道法自然就是道法大自然。這種同學應該打一個板哈,在老子的時代還沒有大自然的概念呢。道法自然的意思就是道法它自個。所以你看道是什么概念?第一性原理的概念。最早最早的那個根的那個東西,First Principle那個東西叫第一性原理。這概念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幾乎人類理性思維如果挑三個元邏輯,我也會挑第一性原理出來,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了。
甚至我們回到科學里面來看,我們講宇宙學哈,我們今天所有科學家相信啊,宇宙起源于這個宇宙大爆炸。然后人家問說那大爆炸之前是什么狀態呀?叫奇點。那奇點是什么呢?不知道。因為奇點那時候連光都沒有,沒有任何信息,你只能接受它作為整個宇宙起源的元起點。你看這個奇點,不就是整個宇宙來源的那個第一性原理嗎?請你一定要拈出第一性原理這個味道出來哈。所以宇宙大爆炸理論并不是第一性原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這個原起點叫做奇點這個假設是它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奇點,到今天為止沒有人知道它是什么,但所有人默認它成立,作為我們今天的一個,給定的一個假設是奇點,這是第一性原理。
那此處我做一個重要的澄清,在我以前的課程里邊呢,講過,但是沒有這么重要地澄清一下,我要特別講一下。我們經常把第一性原理當成這個系統的中心思想,錯了。第一性原理不是這個系統的中心思想,而是這個系統之外、之前的一個元前提是第一性原理。請你再看這個句式,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也會死。第一性原理位于元前提的位置,而不是結論的位置。所以第一性原理是樹根,而不是樹干,這件事情我一定要講清楚。所以很多人講第一性原理的時候,把它誤解為這個系統的一個中心思想。
我們知道根據簡一律,我們相信每一個理性系統都可以簡約為一個中心思想,但是中心思想又來自于什么呢?它來自于一個元前提叫第一性原理。中心思想是在系統之內的,它是由第一性原理加上演繹法推導而出的。第一性原理在系統之外,第一性原理是給定的一個假設。我講的這段不知道你有沒有聽清楚哈,這段話非常非常重要。
拿到商業里邊來說,舉個例子,說你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什么呢?你的商業模式一定不是你的第一性原理,你商業模式得以形成的那個元起點,那個基石假設叫第一性原理。如果問你的你的戰略是什么呢?你把你戰略拈成一句重要的話出來,這句話不是你的第一性原理,但是你的戰略得以形成的前面的基石假設是你的第一性原理,這個區別非常非常的重要。
比如說我們說牛頓的經典力學的中心思想是F=ma,這是它的中心思想。但它第一性原理是什么呢?第一性原理是慣性假設和引力假設。慣性假設和引力假設加上演繹法,能推導出F=ma出來。這地方你能夠看到第一性原理和中心思想的區別了吧?有了第一性原理,加上演繹法,一定能夠推導出中心思想出來。所以第一性原理相當于前面的那個元起點,那個公理的那個部分哈。
所以第一性原理,如果你要換一個詞匯來表達,其實它更像第一前提或者邏輯奇點。當我們把那個First Principle翻成第一性原理以后,其實這個翻譯呢并不完全精確,它會把你當成是這個系統的那個簡一的那個原理了。這個區別呢我這次講課的時候給你澄清一下。
但是第一性原理是有層級之分的,你要知道大系統的中心思想可以成為小系統的第一性原理。
我相信我這一段的這個這個這個修正絕對不是沒有幫助的哈,每一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但是系統是有層級之分的,有母系統和子系統,所以不同系統的第一性原理之間也有層級之分。對于我們而言,你沒有必要去找那個終極的第一性原理,比我們這個子系統大的母系統,你都可以拿過來作為我們第一性原理的來源了。
我們再舉例子來給你聽哈,比如天文學,我們講行星運動定律的第一性原理是開普勒的行星運動,行行行星三大定律。所以人們開玩笑說開普勒是行星立法者,星星怎么轉,開普勒同學說了算,是天文學。但是你會發現呀,開普勒的行星定律,其實它是來自于牛頓的萬有引力。如果把牛頓的萬有引力作為公理,你完全可以推導出開普勒的行星定律出來,所以它,它就變成了牛頓大系統的子系統了。牛頓的萬有引力成為開普勒行星定律的第一性原理了。但你再可以把它擴大一下,其實牛頓的萬有引力又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一個基石假設而已。所以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成了更大系統的第一性原理了。
所以我在說什么?每一個系統都有自己的適用范圍,所以第一性原理隨之有自己的作用范圍,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第一性原理是絕對普世適用的。同樣,每一個系統也并不是只有一個元前提,有可能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第一性原理支撐了同一個理性系統。如果你去維基百科查這個詞,你會發現第一性原理是個復數詞,First Principles。所以你會看到我們將來的推理,無論是相對論,無論是牛頓的定理,還是進化論,其實都有2到3個這個第一性原理的。所以每個系統大概有2到3個第一性原理,推導出一個理性系統出來哈,所以大家也不要被一這個詞來給這個遮蔽住。
【小結】
所以到此呢,我們把人類思維的三種邏輯向你介紹清楚了。第一個邏輯呢是歸納法,歸納法是我們最常用的一個思維邏輯。歸納法的問題呢,它的隱含假設呢是連續性假設,而連續性假設是給定的,并不是能夠推理證明的東西。所以歸納法只能證偽,不能證明。
所謂哲科思維,講的是演繹法。演繹法也有一個大前提,演繹法也有個隱含假設,是它前提的一個準確性。所以為了保證演繹法前提的準確性。
我們拈出第三種邏輯出來,叫做第一性原理。如果給定一個自確定的第一性原理,一定為真的第一性原理加上演繹法,就能推導出全部系統出來了。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內容,三種邏輯,歸納法、演繹法和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幾乎是哲科思維里邊皇冠上的皇冠哈。這次課程當中,我給以前迭代的迭代的最大的一個澄清點是,第一性原理并不是你的理性系統本身,而是理性系統前面的元前提。
所以今天的概念里邊哪一個點對你的印象比較深?或者哪個概念現在不太清楚,我們最后做一個草莓互動,可以寫出來。
留兩道題給各位做后續的課后作業。
第一道題是你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什么?這個商業模式得以形成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第二個題目是,回顧一下你的職業選擇。你過去的職業選擇,以及你對未來的個人發展的選擇,肯定某種某種pattern。那你的職業選擇的pattern隱含的第一性原理又是什么?我相信拈出第一性原理出來之后,也就找到了你的人生,找到你工作里面那個一了。一確定了,其他全都確定出來的。
好,我相信我講的內容有可能是錯的,也有可能我以后還繼續繼續更新這樣的內容哈。但是最后一句話來送給大家,我們再體會一下第一性原理那個味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同學們,再次問問你,什么是你的一呢?一是什么呢?找到它,踐行它,會讓你過一個很幸福、很篤定、很踏實的生活和工作出來。今天的課到此結束了,再見,下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