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晨讀標題里的“靜爭力”好有趣,試圖解釋一下,靜能生慧,指的就是內向者善用靜的力量與智慧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我自己到底是內向還是外向,其實一直都搞不清楚,倒是很喜歡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靜若處子,動如脫兔。
記得有次問閨蜜做微商好不好,她說算了吧,我們不是那種很活躍的人,還是安安靜靜掙錢比較好,比如她現在研究炒股票。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和她是同類,盡管還算開朗,在輕松的氛圍里也有說有笑,但骨子里也是內向的人。
2.
無可否認,這個世界以外向者為主導,尤其是在職場,如果天性開朗、活躍,能說會道,那絕對是優勢。
幾年前,我們單位來了一位活潑的小姑娘,見人會笑,逢人能說,唱歌還非常好聽,負責組織公司的各種活動,正好匹配她外向的個性,很快就得到賞識、重用。
那是不是就說,內向的人就難以得到晉升,在職場中處于劣勢了呢?其實未必。
我前任領導,性格內斂,不喜歡夸夸其談,也不喜大好功,無論是平時的交談還是發表意見,思路都十分清晰,言詞也得當,像是打過草稿一樣,且語速較慢,很讓人舒服。
在上個月,他與另一位很會說的領導PK上崗,對方四處拉票,并盡力討好老板,但他什么也沒做,只做好自己本該做的事情,只表現出本來的樣子。最后他勝出了,且幾乎是壓倒性的勝利。
可見,內向者也是能夠在職場取得優勢,甚至可以成為卓越的領導者。
巴菲特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兒時內向,膽小謹慎,被別人欺負了也從來不敢還擊,都是他妹妹替他出頭。但這一點也不妨礙他日后成為大名鼎鼎的“股神”。
此外,還有比爾蓋茨、馬丁、奧巴馬,也都是內向的人。
其實外向有外向的優勢,內向也有內向的好處,只要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做到揚長避短,一樣可以取得優異成績。
3.
當然,如果因內向影響到工作、生活,讓自己處處承壓,焦慮不堪,那就要想辦法改善,讓自己扛得起工作,擔得起生活,在自己的位置里發光發熱,而不是做個隱形人。
具體要怎么做,可以參考4P法則:
準備(Preparation)
展示(Presence)
推動(Push)
練習(Practice)
舉個例子。比如內向的你要進行一場演講,那可以事先準備好,做到胸有成竹,就不會太慌張。在登臺時,真誠地表達自己,盡量顯得自然,不夸張也不緊縮。平時多在公開場合發表自己的意見、觀點,可以規定自己每次至少說幾句。還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訓練,比如先在熟人面前演講,然后慢慢把范圍擴大,多練一定可以克服內向的性格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