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 ? ?文/魯先圣
生命中有很多十分貴重的東西,會因為我們的漫不經心而輕易丟失。每當一些相熟的朋友聊天的時候,總是會聽見有這樣的感悟:總算看透了,當初自己太幼稚了,當年怎么那樣輕易地相信啊。
其實,在年少的時光里,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信仰過一些東西,曾經膜拜過一些東西,曾經為一種東西甚至可以拋頭顱灑熱血過。
可是,那就錯了嗎?沒有,那沒有錯。一個年輕的心靈,如果沒有過英氣勃發的沖動,沒有過引頸渴望的信仰,沒有過赴湯蹈火的壯志,我們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呢?
而且,當我們年長以后,當我們成熟起來,這樣的感覺不應該輕易地丟失。因為正是這樣的感覺,當年才讓我們的生活激情澎湃,才會讓我們保持年輕的心靈,保持旺盛的斗志。如果我們依然沒有丟失這些東西,即使我們老了,我們也沒有頹廢,我們也沒有消沉,我們的生活依然還很有意思。
一次郊游的中午,我在路邊看到了一位賣核桃的老太太。她穿著很隨意的衣衫,頭上是幾縷稀疏而散亂的白發,臉上爬滿了皺紋,臉色黝黑。它面前就一小筐子核桃,大約十幾斤的樣子。
看到她,我想到了自己的母親。我想,她也許應該有兒子吧?有兒子為什么讓這樣一個老人到寒風陣陣的曠野路邊上來?也許沒有兒子,或者也沒有了老伴,就剩下了她一個人孤苦無依。
我把車停下來,帶孩子下車買核桃。我把核桃都買下來了,老人把她親手編織的草木框子也送給了我。
老人賣完了核桃,向附近山坡上的一個村子走去了,我開車繼續自己的行程。
老人眼神中的滄桑和期待讓我怦然心動,生活中很偶然的際遇都有生命的深意,老人家一定有了一個愉快的下午,而我一家卻有了一次豐滿愉悅的旅行。
不論我們是身處富貴還是處于饑寒貧窮,我們都不能丟失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