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陽光大好,明日繼續雨,D16/30,53.3%。
今晚手機里收到一條信息:一個人的時候適合吃點什么。是一位因為寫作新認識的飯友發來的。
我想,她的問題應該是:一個人的時候,適合怎么吃?
我沒有思索得回:“吃點沒試過的,自己做或者去覓食,都可以試試沒試過的。”
這個問題,我覺得適合做個集錦,看看大家一個人的時候,怎么吃?
也許她是不開心,也許只是一個人想不到吃什么,來交流一下。
后來如預料中一致,她很不開心。
我們沒有細聊,可能她去吃了最喜歡吃的;也許真的去試了試新的東西。
后來,她回復我說:我如你所說,去嘗試吃新的東西了,暫時還沒吃上。
我祝她吃得開心。
于我,不管是開心與否,去覓食,都希望能吃沒吃過的館子,沒試過的食材,或自己嘗試做新的做法。(快速解決或者迷戀的燒鴨店排除在外)
比如在昆明遇見了鬼雞,在西雙版納遇見了霸氣側漏近乎“野蠻”的燒烤,在橘子洲頭邊的那個虎皮蛋,比如在荒島上找到只聽過沒試過的”雞腳“……興奮感,不愿意搶到最大的紅包。
每一次邂逅,對自己都是獨一無二。
新事物總能讓我有腎上腺素飆升,提高興奮度。
這應該對任何人都一樣,未知的事物最讓人興奮,這是人類這種高級動物愛挑戰的天性。
今天心情也不美麗,身體酸疼乏力一天,很不舒服。想著今天就是休養生息,明日還有線上小馬要跑。沒想到,外出覓食的機會,再次給這個周末添上新的色彩,因為偶遇了新鮮核桃仁。
可能是我寡聞,但去過不少餐廳館子,幾乎沒有見過新鮮核桃仁入菜,至少我身邊人,也都鮮有吃過。
核桃我們都吃熟的,原味、椒鹽味、奶香味,以及最近流行的紅棗味的棗夾核桃。
熟制的核桃,核桃特殊的油香明顯,越嚼越有味。國內的品種,口感稍粗糙,吃得不是很多。我很喜歡美國山核桃,就是類似橄欖形狀的,一般叫碧根果,名字里透露出一種貴氣。而口感也更細嫩,因為形態較小,炒制火候更均勻,也更酥脆,當然,也更香。
恐怕很多人都喜歡吃,也應該有不少人對吃核桃仁有個糾結——老是難剝出完整的半個核桃,像半個完整的腦花。我夾核桃的技術很爛,幾乎沒有成功過。
而今天,一次滿足我三個愿望,吃到了新鮮、完整的核桃仁,還有類似最愛的素腦花。
28元一例牌,核桃仁焯熟后用油、醋、鹽加一點糖打底調味,幾根香菜桿點綴。實際是涼菜,約20來片,也就是10來個核桃,好在每粒都很飽滿,算良心出品。
生核桃,顏色偏淡黃,肉質白色。完整的樣子,真好看。不過對于處女座的應該還不夠滿足,他們應該喜歡整個出殼,完整排列。
今天深圳很悶熱,為了提升口感,加了一些食用冰冰鎮,冰涼酸的口感,再適合不過。
脆,自然是預料之中的,一咬就在嘴里碎裂,用嘎嘣脆形容再適合不過;油香顯然沒有那么熟的明顯,深嚼到最后也有香味,不那么濃郁,更鮮香淡薄,但不會像是吃白蘿卜的感覺。
再者便是在口感上會有新的體驗,就是咀嚼地腦殼響,顆粒很多,層次很明顯的回聲。會不自然地增加咀嚼,這跟減脂的菜譜相合,因為咀嚼次數增多,容易有飽腹感。
對于一直沒能成功取過完整核桃仁,又喜歡吃腦花的我來說,視覺上也是一種歸屬感。
雖不是精彩絕倫的菜,貴在新穎,桌上七八人,也都第一次吃,感受雷同,均點贊。
吃過后,向大堂的人打聽核桃來源,不知是否覺得怕我偷師打聽,又或者他們真不知道,都不得而知。
之后再打聽也罷。
敢于嘗鮮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似乎有點雞湯,因為勵志文里很喜歡表達突破,嘗試,努力后的小幸運。
如果你真的要做合格的吃貨,想以美食為伴,這雞湯你就喝了吧,應該是這樣的,因為我們都在經歷。
一人食,就是要吃得開心。
最后,如果下次一還是一個人,無論悲傷、平和還是喜悅,都去試試吃沒吃過的東西吧,總會有驚喜的。
每日一圖:
分享我最近遇到的另一個新食材——花生芽。
綠豆芽,黃豆芽你吃多了,花生芽你吃過不?芽飽滿粗壯,更有口感,最后還能嚼出花生米的香糯,如果你喜歡嘗新,這個食材值得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