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初,我離職了,此時正值互聯網裁員大潮。若是兩年前的我,肯定會在憂心忡忡之下廣撒網急于找工作。這次,我依然每天固定時間為求職準備,同時騰出時間整理過去、規劃未來,于是就遇到了《遠見》這本書。學有所思,學有所用,借此分享。
本書著眼于一個終極問題,職業生涯到底是為了什么?作者認為:構建一段成功的職業生涯的目的并不僅在于找到你熱愛的工作,而且是建立起你熱愛的生活。
作為一個有家庭、有孩子的職業女性,與許多人一樣,我曾糾結過家庭與工作如何權衡的問題,且趟過一些坑之后,對這個觀點我尤為認同。(后期就此話題再展開講)在職場生活與家庭生活的界限逐漸模糊的今天,做職業生涯規劃與其說在規劃職業,不如說在規劃人生。
通常我們高估了感性的力量,確忘記了數據可衡量的真實,我們過于關注一時得失,忽視了整個生涯長度,作者給出5個數字帶我們樹立正確的職場思維。
1.?職業生涯的長度:用62減去你目前的年齡;
2.?精通一項技能需要10000小時刻意練習,而精通的秘訣就是意愿與時間;
3.?40歲之后,我們賺到的財富占人生總和的85%-90%
4.?社交貨幣不是越多越好,需構建職業生態圖;
5.?找到3-5個真正能成為導師的人。
綜上,我們職業生涯通常達45年之久,在未來也許更長,即使像我這樣碩士畢業也需要35年。這場馬拉松式的職業生涯是技巧、規劃、運氣的共同組合。
職業生涯三大階段
?職業生涯由三個主要階段組成,分別持續大約15?年時間,這三個階段之間緊密關聯,你在一個階段的所作所為既可能為接下來的階段創造機會,也可能帶來惡果。(15年只是參考,具體規劃時,最好結合自身生涯長度做三階段劃分,也許是10年、20年、或者更長。)
第一階段:添加燃料,強勢開局。你在職業上的努力必須著重于為前方的漫長道路挖掘和裝備自己。你的學習曲線要比職位、職稱更加重要。在這一階段,要為職業生涯打好基礎并建立起良好的早期習慣。“第一階段長達15年,是一個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充滿了嘗試和錯誤。這時并不是為了找到一份你每天津津樂道的神話般的工作,而是找出你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以及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是一個高度活躍而有目的性的階段。”?
第二階段:聚焦長板,達到高點。該階段的首要目標是尋找自己的甜蜜區,即你所擅長的、所熱愛的和這個世界所需要的這三者之間的交集。這個時候你要展現自我,讓自己鶴立雞群,想方設法平穩地走在那條收獲最大的職場路徑上。你要專注于自己的長板,且大可忽略自己的短板。?
第三階段:優化長尾,持續發揮影響力。這時需尋找一條可以穩定延續到60?多歲甚至70?多歲的新的可持續職業道路。你要在第三階段完成三個關鍵任務:完成繼任計劃、保持關聯性,以及為自己點燃一團新的職業之火。
職場三大燃料
為了跑完職場馬拉松,我們需要充足的燃料支持才能保持持久動力,作者總結出職場三大燃料:
1號燃料——可遷移的技能。包含:解決問題的能力、說服溝通技巧、完成任務的能力、人才引力、幫助與求助的能力等。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刻意訓練快速提升的能力,這類專項書籍也有很多,大家可以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擇重點去攻克。
2號燃料——有意義的經驗。這里重點強調“有意義”,我的理解是,過往的職業不應僅僅是被動的增長年齡和閱歷,而是在每份工作中全情感投入,讓自己有所升華。日復一日得過且過、拿多少錢做多少事、依賴舊本領停止不前……這些都是難以達到“有意義的經驗”的標準的。當然,有目的的嘗試而形成的錯誤,是可原諒的,只要有所得,并讓自己更靠近理想即可大步前行。
3號燃料——持久的關系。“沒有人能孤軍奮戰,搖滾明星不行,職業運動員不行,軟件行業的億萬富翁不行,就連天才也不行?!保ㄕ择R爾科母.格拉德維爾的《異類》)我們需要構建職業生態系統,以確保提供正向支持,這個系統縱向上有許多層次,橫向上遠超于雇主、同事。這些支持者包含:上司、客戶、商業伙伴、身邊人才、同類、家人、社會力量等等。因此,我們在職場中,不要僅僅盯住個人成長,同時要善于經營關系資源、珍視關系資源。
評估職業價值
作者建議每年至少審視一次我們的職業生態系統,評估維度見下圖。
除了以上職業生態系統圖輔助評估個人職場價值外,在復盤階段、或迷茫時刻,還可以使用“四大黃金問題”明確處境,輔助做出決策。
1.?我是否正在學習成長?
2.?我是否正在對某些人、現在的公司,乃至整個社會擁有影響力?
3.?我體驗到樂趣了嗎?
4.?我是否得到了適當的獎勵,并創造了經濟價值?
?你可以講這4個維度賦予同樣的權重,也可以根據下一年的個人愿望做權重調整。每個問題10分制,于是得出以下評估表。(表格為第一階段范例權重均衡,如你處于第二、第三階段,權重依據當下狀態做調整。)
?作者建議700分都是比較好的工作狀態了。我對自己的上一份工作評估之后,居然得750分,我才恍然,原來這是一份及好的工作……這也再次說明,利用個人感性評價做職業選擇這樣的重大決策是多么不靠譜。
職場路徑向導
在職業生涯中,我們會面臨許多決策點和十字路口,也一直在尋找甜蜜區,而甜蜜區難以一擊就中,曲折探尋是常態,那么我們該如何探索、定義、接近甜蜜區呢?作者給出以下路徑:
首先,回答三個問題:
1.?我的職業生涯理想是什么,或至少價值一個我額能想要達成的目標。
2.?我手上有哪些職場燃料?
3.?我需要什么職場燃料能實現這個終極理想?
思考這些問題時,不要在意細節,而是思考整個職場路徑,以及這一決定為接下來的路打開更多的門,還是關上更多的門,哪個更利于我達到目的地。OK,現在開始吧!
然后,結合職業理想,做現實與理想對照表,列出意向職業路徑,見下圖。當然,完成整個表也是需要做前期功課的,包含分析行業趨勢、目標崗位需求、個人綜合評估……描繪可能的職業路徑之后,下一步行動是不是更清楚了呢?
本書比較通俗易懂,教了一些實用的技巧,以幫助自我探索與總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歡迎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