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了秋葉老師關于《碎片化時間到底應該如何利用》的線上分享,想了想我平時碎片化時間的運用,因為都是3-5分鐘的時間,全都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以下內容是根據秋葉老師的分享及我的感悟整理出來的。
01 ?接受碎片化時間
工作、生活中有很多碎片化時間,我們普遍覺得大塊、完整時間的工作效率最高,把碎片化時間浪費掉,或者想辦法把碎片化時間組織成完整大塊時間來進行工作。
可是秋葉老師卻認為,時間已經被碎片化,那就接受它。與其想怎么打發碎片化時間,怎么把碎片化時間完整化,不如提高碎片化時間的使用率、效率。
碎片化時間不可怕,可怕的是浪費碎片化時間,而因為碎片化時間一般只有3-5分鐘,長時間累計下來,浪費的碎片化時間可能比大塊專注工作時間還要多。
02 ?碎片化時間能干什么?
碎片化時間能干什么?刷微博、刷微信、聊天、看新聞、玩游戲、看視頻、發呆、聽歌?
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樣,優先會選擇手機,因為時間太短,做其他的事不能很快進入狀態。
如何利用3-5分鐘的碎片化時間呢?
首先,列出你能想到用3-5分鐘完成的事情。比如刷牙、洗臉、深蹲、看新聞、聽歌、聽英語等等;
其次,回想你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比如刷牙、等車、等人、開會前、飯前等等;
最后,做一個組合,看哪些事情是可以同時做的。比如,早上刷牙+深蹲+聽邏輯思維、開會前看會議議程+看行業新聞+準備發言材料等等,生活化的場景+你的碎片化時間+可以多線程處理事情=高效。
TIPS:秋葉老師說他在等車或者坐車的時候,會專心觀察路上、車上的廣告,看有什么新想法、新創意可以用到自己的PPT課程里,此點供大家參考。
03 ?用碎片化時間完成大項目
這部分是我覺得秋葉老師分享最牛的地方,我從來都覺得碎片化時間干不了什么大事,可是秋葉老師身體力行的用碎片化時間搞定很多大事,甚至還寫了書!
秋葉:
認真思考你認為需要大塊時間完成的工作,看看能否分解成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的工作。
秋葉老師是這么做的,比如正在工作中,忽然想到一個靈感,立馬拿紙筆記下來,繼續完成自己的工作;等工作完成,用碎片化的休息時間來想剛才的靈感,看是否可行,在腦子中大概形成一個思路并記下來;再去需要專注做的工作,等工作完成,用碎片化時間和小伙伴簡單討論下剛才的思路,如此往復。
假設這個靈感到最后實踐只用了他2天的碎片化時間,按他那么忙的情況,如果非要擠出整塊時間來做的話,可能擠時間要1天、想思考+討論1天,正式實行1天,比用碎片化時間處理多花1天……前提是他用整塊時間做這個事的時候,他的小伙伴也同樣擠出了這一整塊時間來配合他。
所以,get到這個點了么?
04 ?番茄+碎片化時間
個人很喜歡用番茄時鐘,每工作25分鐘,休息5分鐘。25分鐘里也會被打斷,但是知道要在這個時間專注某項工作,所以會盡量排除干擾;在休息的5分鐘,可以喝水、去衛生間、看看外面,自從聽了秋葉老師的分享,我覺得這5分鐘的碎片化時間也能用起來,比如喝水+遠眺+深蹲、眼保健操+聽新聞+靠墻站,簡直是休息運動兩不耽誤啊。
我感覺秋葉老師打開了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大門。玩法太多,我要列清單去了~
文章的最后,引用秋葉老師的一句話:與其養成依賴大塊時間才能做大工作的習慣,還不如提前訓練職場真正需要的碎片化時間利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