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學到的有關”信息不對稱“的總結與思考。
信息不對稱,乍一看似乎是我們生活中出鏡率蠻高的詞匯,但其實這是一個經濟學詞匯,并且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經濟學屆開始深入研究,但是在教科書中卻習得很淺的內容。
首先“信息不對稱”的概念引出是源自經濟學家阿克羅夫發表的一篇關于檸檬市場的論文“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l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檸檬市場是美國的俚語,專指二手車市場),這篇文章指出如果二手車市場買賣雙方面臨信息不對稱,也就是說買方并不知道賣方二手車的質量好壞而出價格,最終經過阿克羅夫的推導,市場將會因為不信任而崩潰。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要不是這片論文的推導,我今天主要分享的是社會中避免信息不對稱的一些方法。
一、重復交易
這一點大部分應用于熟人社會,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如果彼此之間互相經常碰面,就會因此而不得不產生某種信任。這是最基礎的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方法,同時他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完整性。
二、第三方背書
解決兩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一個方法就是通過第三方的方式來進行擔保,比如我們熟知的支付寶鏈接了賣家與買家。
三、擔保
我們熟知的“包修、包換、包退”解決的就是消費者對于賣家產品的未知性,通過這一方式,即便遇到了質量差的商品,買家也不用擔心。
四、延保
延保與擔保不同,乍一看似乎是想解決消費者對于買家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其實恰恰相反,延保解決的是買家對于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道理是這樣的,我們以蘋果電腦舉例,在購買時賣家會詢問你愿不愿意交一筆費用,把一年保修延長到三年,通常這筆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我們知道生產一個產品所要達到的目的是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這個概念在接下來的寫作中我再詳細解釋,通俗來講就是我們不可能不記成本的把一個產品做到極致,要達到一個成本與收益的平衡點)。所以這筆延保費用,其實就是避免邊際收益低于邊際成本,從而通過這種方法單獨區分出來。
五、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已經投入的不能再收回的成本,我們反過來想,如果賣家投入的沉沒成本越大,意味著他做這個事業的反悔度越小,所以通過沉沒成本的投入可以降低消費者對于商家的不信任。比如說一家商業銀行為了營業在黃金地段買了一棟大樓。
以上是減少信息不對稱性的部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