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時夜深,反而清醒,感受著自己的心和窗外街道車的呼嘯而過,心跳動得飛快,久違地任自我充斥整個此刻。慢慢的,平靜……就像夜每晚總都要來臨,不去想什么未來,那些想來看不清楚又令人望而止步的單調,每一個日子,其實卻不是在重復。
? ? ? ? 這樣的夜晚,冬天,沒有月亮,卻也不太冷。房間,不擋風的薄窗,生活狀態并不存在于買在三環偶爾才去住的體面的房子,而在于謀生的方式本身的限制。但對一些人來說,甚至謀生方式亦不重要,靈魂的自由不為身體所拘束,就無所謂方式,居于陋室而不知,生活可簡單到動物本能,盡管時常茫茫然不知今夕是何年,是自己營造的安全,也可能是墳墓吧。
? ? ? ? ? 不安感還是幾乎存在于每天的大部分時間,無來由的不平靜,心有些阻塞的疼,但也已經習慣了。怎樣描述這樣的不安呢?仿佛每時每刻自我都在變化,腦海是一大片的想法和突然喚醒的記憶,一個消失另一個就顯現,冒出一些觀點,隨即就感到其可笑而經不起深思。即使想思考,也一片空白,不知道這是不是變傻了,還是對問題本身其實并不在意了。有所沉浸的東西,是不經意的,一本書,讀了又中斷,想起來再接著看,每次卻也只是一會兒。
? ? ? ? 其實想想,還是比以前看書多了,一年多的時間,看的書比過去上學的十幾年都多,但還是太少,而且往往也并不舍得買紙質的。這樣的時候,又恨自己,為何無法自食其力,過想要的生活,究竟害怕的是什么,渴望的又是什么,難道不足以是戰勝自己的理由嗎?也許,是我不夠純粹,沒有熱鬧的煙火氣,又沒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犧牲,很難像孩子般欣賞世界,書也一樣,沒有一種真誠,看到的就沒有意義。為了實用而看書,其實往往無用,哪怕是靈魂的尋找,最終也還是要歸于自己。可讀書,還是有意思的,忘了自己,成為作者,感到莫名的熟悉和理解。以自己的所知解讀所知,其實挺荒唐,但自己就是怎么都無法寫出那些句子,有人寫得準確,自然生出感動。況且,還有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說來,自己只是處于思想鏈底端,但這對我來說已經是幸福。
? ? ? ? 最近偶然看到納蘭容若的詞,便讀了一些,不懂也罷,一些情感不同卻相通,不懂也親近。“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萬丈穹廬人醉,星影遙遙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 ? ? ? 可如今,憶平生如夢,淚漸無,人間惆悵客尤在。故人心未變,變的是自我,如果一切都沒有通向更好的自我,那么“人生若只如初見”該多好!可其中的滋味,嘗了的人,不會再痛恨自己。“淚雨霖鈴終不怨”,所有真摯過去了,也都是美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