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所知,很久沒有公開寫文了。
最近一直很后悔,當年把空間停用了,否則到現(xiàn)在,也能寫下不少篇文字了。回想起來,當年稚嫩的文字倒也是有不少個粉絲捧場。滿足了小小的虛榮心。最巔峰的時刻,只記得那篇關(guān)于黑貓的文章,是我最愛的一篇故事,因為情緒到位,一氣呵成的文字。沒有半點猶豫。而如今,再也沒有那靈感,也遇不到給我靈感的人了。
我的文字,永遠都是只停留在碎碎念階段。沒什么邏輯,也沒什么中心。我說不出什么大道理,只能想到什么說什么。
#解決學習焦慮的唯一辦法恐怕就只有踐行了#
進入三月以來,情緒就變得愈發(fā)不穩(wěn)定。直達今天,才終于明白了些什么。一整晚,腦子里不停的有聲音在與自己對話。可能真的是,思考了許久的問題終于有了答案。不穩(wěn)定的情緒,來源于目標感的缺失和對于現(xiàn)實的焦慮。
去年的一整年,因為年初有清晰的目標和計劃,于是一切的推進都非常順利且圓滿。而今年,本身年初目標的設(shè)定就比較空,比較浮于表面,于是,給懶惰一個很好的借口。當成長停止的時候,當舒適區(qū)待久了以后,任何的變化和風吹草動,都會讓我覺得異常難受。做了太久溫水煮著的青蛙,想要掙扎,卻也沒了掙扎的力氣。于是內(nèi)心的煎熬異常痛苦。于是演化成了對于現(xiàn)實的焦慮。你可以說是一種對于自我成長和學習認知的焦慮。沒有了清晰的學習目標,沒有了嚴格的學習計劃和時間節(jié)點,當可以很隨意的去選擇學什么看什么的時候,我卻反而覺得迷茫了。雖然4月去學了生涯規(guī)劃師,雖然一直都斷斷續(xù)續(xù)保持閱讀習慣,每天仍堅持著在學懂你英語。但這一切反倒是加重了我的學習焦慮情緒。
生涯規(guī)劃師歸來后,看到那么多優(yōu)秀的同學,都在進行各種的學習復(fù)盤,各種的公益咨詢分享,而我,好像沒事人一樣,繼續(xù)著自己的本來的生活,實則覺得愧疚不已。但,也僅限于愧疚,因為自己依然沒有任何的行動,說出來也真真覺得丟人。懂你英語一起的小伙伴,今天都到了最后一天,順利完成了180天的學習目標,返還了學費,替她們高興。而我,還有21天,也即將迎來結(jié)局,努力了那么久,還是希望可以善終,但目前的情況,仍讓我有些許的擔憂。所以有的時候會在想,李笑來專欄里提到的,到底什么才是我們的剛需?到底學了這些東西,我們要怎么用?用才是剛需,而剛需才能帶來真正的行動力和執(zhí)行力。提到專欄,我不得不提到另一個焦慮。每天早上都會利用通勤時間,去完成專欄的閱讀和學習。但是講真,缺少踐行和復(fù)盤,其實能進入腦子的知識少之又少,而能活學活用的更是沒有幾個。這些問題都不斷不斷地在最近爆發(fā),困擾著我本來就不算很聰明的大腦。當發(fā)現(xiàn)問題無解,唯有行動起來的時候,拖延癥晚期的自己,仍然執(zhí)迷不悟。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讓我始終很心累。
其實我們知道,答案一直都在那,而關(guān)鍵是看我們是否真的想得到它。它是否是我們的剛需。
#我們應(yīng)該都一樣,不愿被讀懂,也不愿被了解#
每個靈魂都是一本書,識人的過程,好似一種閱讀。
有的人靈魂太單一貧乏,連故事會都比他精彩;
有的人靈魂豐富多維,好比一千零一夜一般有趣吸引人。
但無論是何種靈魂在這宇宙之中,大多都是要孤獨前行的。
貧瘠粗俗的靈魂,孤獨源自于其本身,本身的單一無聊,讓他今生都無法體驗生命的豐富和性感;
豐富有趣的靈魂,孤獨源自于無法被了解。
正如我們所知“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對你的傷痛感同身受”,同樣,這個世界上也不會有一個人能對你的內(nèi)心世界包括你這個人完全了解。
我們總是虛偽地表現(xiàn)仿佛多么多么希望能有一個人了解自己,看穿自己所有的逞強。
但是講真,這不過是過度文藝矯情后修飾出的美好狀態(tài)。
你看看你們設(shè)置的那些“朋友圈僅顯示近三天內(nèi)容”的隱私設(shè)置,就該明白的。
我們都一樣,都享受獨自綻放的芬芳,害怕真的有一天被另一個人看穿了一切,那種感覺就像是浪潮褪去后,竟被發(fā)現(xiàn)只有自己在裸泳。
曾經(jīng)的我,也曾為有人愿意一條條看完自己所有的狀態(tài)、文字而感動不已,以為終于有人愿意去讀懂我這本書,而如今,更愿意花費1個小時的時間,去刪除曾經(jīng)2,3年的狀態(tài)內(nèi)容,因為發(fā)現(xiàn),事實是,“懂得”、“了解”,也不過是些虛無縹緲的好聽的話罷了。況且,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一千個我,有的說我幼稚,有的說我成熟,有的說我神經(jīng)病,有的說我文藝不死,有的說我糙漢子,有的說我小傲嬌,而只有我清楚,無論哪一面都太過單一,無法描述出內(nèi)心的豐盛。
正因此,當在豐盛的路上越走越遠,便越覺得,不需要被認同,更不需要被了解。因為這些都早已與我無關(guān)。
#套在螃蟹外殼里的野馬#
D發(fā)來的澳洲那片藍天和白云時,我看著窗外陰雨綿綿的蘇州,不禁沮喪起來。是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霉變,在這陰晴不定的初夏時節(jié),我需要一場久違的旅途,來喚醒野馬的記憶。
去年年初連軸轉(zhuǎn)的行程,硬是讓我累到緩了大半年。而如今,休養(yǎng)生息了許久后,無論是舒適區(qū)的焦慮和迷茫,還是情緒上的此起彼伏,或是天氣的陰晴不定,都像是一盞明燈,告訴著我該去的地方。是時候。
#當一個人表現(xiàn)的素質(zhì)不高時,我們大概就能看出其父母或是孩子的樣子#
我習慣于對這世界報以善意。無論它對我做了什么。
我相信善惡終有報。所以我愿意善良,也愿意與善良的人為伍。
但是始終無法理解那些對于善意特別苛責的人到底是如何成長的。
一定是經(jīng)歷過特別糟糕的童年吧?否則,怎么能夠?qū)@世界如此冷漠呢?
#孤獨和寂寞是兩個完全不在同一level的詞語#
我想,孤獨是一種主動選擇,而寂寞是一種被動煎熬。
選擇了孤獨便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狀態(tài)。
而寂寞卻是一種可以改變你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tài)的毒藥。
很多人害怕孤獨和寂寞,于是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抵擋寂寞,殊不知,卻進入了寂寞的泥沼無法自拔。越陷越深。
我以為,成長送給我們最棒的禮物,就是讓我們越來越孤獨。
因為內(nèi)心愈發(fā)透徹,于是知道,孤獨是一場畢生的修行。
而家人、友人、伴侶對于我們的陪伴,不過是修行路上的一小段。
更多時候,也是因為有了這種陪伴的牽扯和羈絆,于是才給修行增添了意義和要求。
#一小段一小段曾經(jīng)說的話,放在末尾,就當備忘#
* 永遠生活在風平浪靜的假象中,只是自欺欺人的美好;一切歲月靜好都不過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只有當面對問題和風浪時,依然能表現(xiàn)地寵辱不驚,那才是歲月留給我們的最好禮物。
* 商場里那件不買會死的衣服,回家后發(fā)現(xiàn)也不過如此;生命里那些說不會離開的人,最后也不知去向。
* 生命行走至此,你說淡定從容也好,你說看透一切也罷,無非是流過的淚,傷過的心,走過的彎路,一步步塑造了如今的我們。無所謂好壞對錯,生命本就是一場沒有標準答案的考題。只要用心去演繹,不負好時光,不負有心人,不負這僅此一次的生命,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