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導讀
生命的整體性、差異性、發展性,決定了教育教學的復雜性。身為教育者,縱然擁有所羅門一般的智慧,也必須對這一切保持敬畏。隱含在蘇霍姆林斯基敏銳的洞察力中的“教育學循環”,就是對生命發展以及教育教學規律的一種精粹概括,或者說是對其動力系統的深刻揭示。然而在這個動力系統中確實存在著一個核心,就像人的心臟一樣,給予最重要的地位,源源不斷的將能量注入整個動力系統之中。這個核心就是兒童的自尊心。
所謂自尊心乃是指兒童自我肯定,或者說良好的自我感受,使兒童對自身人格的珍視,是兒童內部所形成的一種深刻的積極的向上的狀態。
自尊心既是教育教學的前提,又是教育教學最終在兒童生命中所體現出的一種狀態。是否擁有成熟穩定的自尊心,將在最大限度上決定兒童的精神面貌與道德發展,也將在極大程度上決定兒童對知識的態度。而自尊心被摧毀的兒童,將喪失可教育性。
? ? ? ? ? ? ? ? ? ? ? ? ? ? ? 文選
[1]請呵護孩子的自尊心
學生的腦力勞動、學習中的成功和失敗,這是他的精神生活、他的內心世界,忽視這一點會導致悲慘的結局。孩子不僅僅在認識和掌握材料,而且還會對自己的勞動有所感受,對自己的成功和失敗發表個人的看法。對幼小的孩子來說,教師是公正的。請看得了一個不及格分數的一年級學生的眼睛……這個孩子不僅覺得自己是一個倒霉鬼,而且還對老師持一種怨恨的,有時甚至是敵視的態度。教師實際上不過由于孩子不明白某一點而打了一個二分,可在孩子心目中,他卻成了一個不公正的人。
最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就是使每個孩子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師不僅向學生展示世界,而且還應確認孩子是周圍世界中一個會為自己的成績感到自豪的積極的創造者。教學是在集體中進行的,但孩子是獨立的在認識的道路上邁出自己的每一步的;腦力勞動,這是一種極為個體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取決于孩子的能力,而且還取決于孩子的性格和其他很多經常不被覺察的條件。
孩子總是抱著坦率的胸懷和好好學習的真誠愿望進學校的。孩子甚至不敢想,別人會把他看成懶漢或倒霉鬼。好好學習的愿望,這是人類美好的愿望。依我看,這是照亮兒童生活的全部意義和兒童歡樂世界的明亮火花。這一火花是微弱的和不設防的,孩子以無限信賴的心情把它交給你這位老師,而要是你沒有覺察兒童的愿望,那就是說你還沒有意識到為自己學生的今天和明天所擔負的令人激動的責任?!挥泻⒆釉趯W習中獲得成績,只有自豪的意識到并感受到,自己再沿著陡峭的認識小徑邁步前進、向上攀登,這才是渴望知識的微弱火花所需要的適宜的空氣。
如果孩子看不到自己勞動的成績,渴求知識的火花就會熄滅,兒童心中會結起冰塊,在火花沒有重新點燃之前,用任何辦法也難以融化這塊冰;孩子失去了對自己力量的信心后,形象的說,他就扣上了全身的紐子,戒心十足,一觸即發,對教師的建議和批評就會采取粗暴的態度。或者更糟,他喪失自尊心后,覺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有什么比扼殺一個人的自尊心更為不道德的事呢?烏申斯基寫道,孩子生來不貪懶,他愛獨立做事,愿意什么都自己來干。應當教會孩子勞動,教會他思考、觀察,理解什么是腦力勞動、怎么才算好好勞動。而只有在這之后,才能給他的成績打分?!珵槭裁春⒆訒蔀閼袧h呢?親愛的老師,這是因為他不知道勞動的幸福,請賦予他這種幸福,教會他珍惜這種幸福,那時他就會珍惜自己的人格,就會愛勞動了。
給兒童以勞動的歡樂,取得學習成績的歡樂,在他們的心中激發自豪感,自尊心——這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
兒童學習的愿望只能同學習成績一起產生。只有當掌握知識過程中取得成績而產生歡欣鼓舞的心情的時候,才能出現學習的興趣;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成為孩子的沉重負擔。
咋看起來給學生評分是很簡單的事,然而這卻是教師找到正確對待每一個孩子的方法的能力,是保護孩子心靈中渴求知識的火花的能力,我只在孩子腦力勞動取得良好成績的情況下打分,如果學生還沒有取得他的腦力勞動過程中力求達到的成績,我就什么分,都不給他打。他應當專心致志的想一想,把自己的作業重新做一遍。
重要的首先是讓孩子們懂得刻苦、勤勉的勞動是什么?!易尯⒆影淹蛔鳂I做上幾遍,使他以親身的體驗深信,他可以做得比一開始的時候好得多。這有著很大的教育意義:學生好似發現了自己的創造力,他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到高興,就努力做得比這更好。
教學,并不是機械的把知識從教師那兒傳授到孩子那兒,他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兒童對知識和學習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教師的態度。
教育學修養最主要的表現應當是理解每一個孩子的精神世界,能給每個孩子以必要的關心,并付出一定的精力,使孩子感到大人沒有忘記他,并能分擔她的傷心、委屈和痛苦。
在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獎勵和最重的懲罰是評分。這是最鋒利的一種工具,使用這個工具要求有很高的技巧和修養。要取得使用這一工具的權利,首先得熱愛孩子。不是在口頭上對她說自己多么愛她,而要在對他的關懷中表達自己的愛心。托爾斯泰寫道:“如果教師只愛事業,那他會成為一個好教師。如果教師只象父母那樣愛學生,那他會比那些通曉書本,但既不愛事業,又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教師既愛事業又愛學生,那他是一個完美的教師?!?/p>
教師應當意識到和感受到每一個孩子的命運都由他負責,學校正在培養的人的理智、健康和幸福,都取決于他的精神素養和他思想的完美性。
孩子們已經習慣作業完成的不合格就得不到分數。在他們的思想意識中,逐漸形成一種信念:完成了的作業并不是以教師的最后“判決”作為結束的最終一步。在孩子們面前,通向進步的道路并沒有堵死:他未能做成的事,將來他會做成的,說不定今天或者明天就能做成?!?/p>
決不允許讓分數成為束縛兒童思想的枷鎖。我總是讓最差的學生看起來最沒有指望的思想遲鈍的學生有機會思考一下他還不明白的東西。孩子們從來都沒有對學習失去興趣。我通過激發孩子們的自豪感、榮譽感和自尊心,做到使他們能努力去獨立工作?!?/p>
孩子一旦習慣于自己的痛苦,便開始對周圍一切抱漠不關心的態度,心腸變硬了。到了這個時候,悲劇就進一步發展了,一副鐵石心腸,就是殘酷的肥沃土壤。如果班內有不幸的孩子,而同學們又不設法減輕他們的厄運,那就永遠不會有良好的、友愛的和相互關懷的集體。
學生應當深信,智力活動——這是一種勞動,要求巨大的努力、集中意志力、善于迫使自己舍棄很多娛樂。正是在勞動的氣氛中,才能形成頑強性和意志力。
孩子親身體驗到如何在腦力勞動中取得成績,就會習慣于自我監督。頑強工作、爭取優異成績的習慣,使孩子不能容忍粗心大意完成的工作、無所事事和懈怠懶散。當勞動的歡樂和學習的成績,已成為激發孩子學習的主要動力時,班里就不會有偷懶的學生了?!?/p>
學校最大不幸中的一種——孩子不誠實,即欺騙老師,又欺騙父母,就始于不公正的打一個2分,孩子為了向父母隱瞞自己在學校得的壞分數,向老師隱瞞自己的懈怠,他什么詭計使不出來呀?!医痰暮⒆?,他們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是活蹦亂跳的孩子,其次才是學生。我給他打的分數,這不僅是他知識的測量器,首先是我對他這個人的態度。我向全體教師建議:請你們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渴求知識的火花。點燃這一火花的唯一能源就是勞動中取得成績的歡樂和勞動者的自豪感。要用恰如其分的分數獎勵每一次取得的進步和每一次困難的克服,但不能濫用分數。別忘記,你們教學技巧的基礎,就在孩子本身,就在它對知識和對待您,對待教師的態度之中。這就是學習的愿望、激奮的精神、克服困難的決心。要關懷備至地加強這個基礎,沒有它就沒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