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學

? ? ? ? ? ? ? ? ? ? ? ? ? ? ? ? 導讀

生命的整體性、差異性、發展性,決定了教育教學的復雜性。身為教育者,縱然擁有所羅門一般的智慧,也必須對這一切保持敬畏。隱含在蘇霍姆林斯基敏銳的洞察力中的“教育學循環”,就是對生命發展以及教育教學規律的一種精粹概括,或者說是對其動力系統的深刻揭示。然而在這個動力系統中確實存在著一個核心,就像人的心臟一樣,給予最重要的地位,源源不斷的將能量注入整個動力系統之中。這個核心就是兒童的自尊心。

所謂自尊心乃是指兒童自我肯定,或者說良好的自我感受,使兒童對自身人格的珍視,是兒童內部所形成的一種深刻的積極的向上的狀態。

自尊心既是教育教學的前提,又是教育教學最終在兒童生命中所體現出的一種狀態。是否擁有成熟穩定的自尊心,將在最大限度上決定兒童的精神面貌與道德發展,也將在極大程度上決定兒童對知識的態度。而自尊心被摧毀的兒童,將喪失可教育性。

? ? ? ? ? ? ? ? ? ? ? ? ? ? ? 文選

[1]請呵護孩子的自尊心

學生的腦力勞動、學習中的成功和失敗,這是他的精神生活、他的內心世界,忽視這一點會導致悲慘的結局。孩子不僅僅在認識和掌握材料,而且還會對自己的勞動有所感受,對自己的成功和失敗發表個人的看法。對幼小的孩子來說,教師是公正的。請看得了一個不及格分數的一年級學生的眼睛……這個孩子不僅覺得自己是一個倒霉鬼,而且還對老師持一種怨恨的,有時甚至是敵視的態度。教師實際上不過由于孩子不明白某一點而打了一個二分,可在孩子心目中,他卻成了一個不公正的人。

最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就是使每個孩子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師不僅向學生展示世界,而且還應確認孩子是周圍世界中一個會為自己的成績感到自豪的積極的創造者。教學是在集體中進行的,但孩子是獨立的在認識的道路上邁出自己的每一步的;腦力勞動,這是一種極為個體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取決于孩子的能力,而且還取決于孩子的性格和其他很多經常不被覺察的條件。

孩子總是抱著坦率的胸懷和好好學習的真誠愿望進學校的。孩子甚至不敢想,別人會把他看成懶漢倒霉鬼,好好學習的愿望,這是人類美好的愿望,依我看這是照亮兒童生活的全部意義,和兒童歡樂世界的明亮火花,這一火花是微弱的和不設防的,孩子以無限信賴的心情把它交給你這位老師。而要是你沒有覺察兒童的愿望,那就是說你還沒有意識到,為自己學生的今天和明天所擔負的令人激動的責任,只有孩子在學習中獲得成績,只有自豪的意識到,意識并感受到,自己再沿著陡峭的認識小徑,邁步前進,向上攀登,這才是渴望知識的微弱火花,所需要的適宜的空氣。如果孩子看不到自己勞動的成績,渴求知識的火花就會熄滅,兒童心中會結起冰塊,在火花沒有重新點燃之前,用任何辦法也難以融化這塊冰,孩子失去了對自己力量的信心后,形象的說,他就扣上了全身的牛子,戒心十足,一一觸即發對教師的建議和批評就會采取粗暴的態度,活著更多,他喪失自尊后,自尊心后,覺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還有什么比扼殺一個人的自尊心更為不道德的事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