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很慚愧。以前只是偶爾聽過“家庭教育”這個詞語,還真沒聽說過“家庭教育指導師”這個名詞,更不知道這或可能成為一門職業乃至一個事業。2021年5月10日 ~ 14日,攸縣教育局組織我們60余位老師參加了“家庭教育培訓班”為期五天的培訓,聘請了十名省內知名專家為我們授課。專家、教授們的講座精彩紛呈,讓我們大開眼界,受益頗多。
我們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成為老師,但我們幾乎人人都會成為家長,這是不容爭辯的事實。但是,當您成為孩子的父母,成為家長的那一刻,你真的做好了準備嗎?有人笑言,做家長,是唯一的一個不需要培訓、不經過考試就能上崗的職業。因此,微博也有人熱議今后父母須持《合格父母證》上崗。
有一副對聯這樣寫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好像把“家事”與“國事”區分對待。中國歷史上自古也有“清官難斷家務事”的無奈。但如今,家事不再只是家事,而是關系社會發展的大事,事關下一代人才培養的社會大事。特別是202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草案)》的出臺,更是把家庭教育提升到了法律的層面,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習近平談家庭教育,曾經說,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實際上比學校教育更重要。最佳的教育在家庭,最好的“教師”是家長。習近平總書記也曾經呼吁,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時,也要加強家庭教育,教育引導人們自覺承擔家庭責任,樹立良好家風。反觀很多問題學生,追根溯源無一不是家庭或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而我們身邊的家庭教育問題還少嗎?層出不窮的學生早戀、離家出走、自殺、傷人(傷害老師、同學、長輩)……一幕幕血淚教訓,比比皆是。問題出在哪?不言而喻。特別是當今農村家庭,留守兒童的隔空教育、隔代教育,現實狀況更是令人堪憂。有人模仿《流浪地球》里的臺詞編了一則順口溜,“學校千萬所,家庭第一個,教育不規范,親人兩行淚。”戲說的,同樣是家庭教育。
與前一陣子風靡各課外培訓教育圈宣揚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論調不同的是,如今更多有遠見的人認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馬拉松的過程。孩子就像是一只“蝸牛”,我們要有“牽著蝸牛去散步”的教育情懷。教育孩子,是一段溫馨美麗的慢旅程,任何的揠苗助長、急功近利都是行不通的。我們需要做的是細心地呵護,然后靜待花開。有時候,家長應不拘泥于孩子的成績,也要容許孩子“犯錯”。畢竟,在家里犯錯可比以后在社會上犯錯要好得多。在學校、在家里犯錯有改正的機會,在社會上犯錯,改錯的代價太大了。
家長愛孩子,就要無條件地愛他(她),而不應附帶太多的附加條件。任何以“因為我愛你,所以你必須”為名的愛都是“耍流氓”。家長應該與孩子多交流、多溝通。很不幸的是,有調查表明有20%的中國家長從來不與孩子溝通。有些家長還總是拿自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甚至總用自家娃的短處和“別人家的孩子”長處相比較,比來比去,總覺得自家的娃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好。因此,我們的很多父母很焦慮。焦慮來,焦慮去,父母和孩子都焦慮,陷入惡性循環,雙方都容易出問題。
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復印件出問題了,大多是原件的問題。因此,良好的家庭關系至關重要。古人云,“家和萬事興”。孩子的問題,其實很多問題都出在家庭。有一個女孩子,父母不和睦。整天不是吵架就是冷戰,有時候雙方都拿她撒氣(踢貓效應)。小時候的她,從別人那里得到一點愛、一點好處就以為是全世界。成績優異的她,大學畢業后有了一個體面的工作,薪酬也很可觀。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在外人看來很優秀的美女加才女,卻找了一個“渣男”做男朋友。身邊的人大為不解。其實,聯系她童年的經歷,我們也許不難理解她的這種選擇。許多孩子的問題,都能從童年找到答案。孩子的童年是幸福的,他的人生就可能是幸福的。一個孩子的幸運,不僅因為他(她)遇到了一個好老師,最重要的是他(她)有一個好家長。當然,網上也有報道家庭關系不好而成就很大的明星。但隨之而來的更多的是該明星的大量負面報道。有離婚的,有吸毒的,有出家的,有自殺的……凌亂的孩子不可能有好的學習習慣,凌亂的人生不可能有幸福的歸宿。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幸運的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
孩子的習慣養成也很重要。好習慣決定好命運,好的習慣會讓孩子終生受益。父母是孩子成長的榜樣,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父母首先要自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2017年《中國詩詞大會》的總冠軍獲得者武亦姝,號稱國民才女。16歲,參加詩詞大會,三戰三捷,最終一舉奪冠。18歲,參加高考,考入清華大學,還是理科實驗班。這是人盡皆知的。人們不知道的是,她的父親下班后,每天都會堅持下午四點半關掉手機,專心陪伴武亦姝學習。習慣很重要,環境也重要。孟母三遷,古代先賢的故事同樣告訴了我們這些道理。
愛孩子,不能事事都替孩子包辦,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主精神。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很好地融入并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我們不要做這樣的父母,替孩子扛住一切,卻又讓孩子扛住整個世界!我們更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教育昨天的知識,培養明天的人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父母一生的最杰出的“作品”應該就是孩子,做個愛學習、有改變,智慧型的家長吧,讓孩子成為我們終身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