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含德育心之家-智慧父母課堂"的聊天記錄如下:
—————? 2019-6-19? —————
子棟 15:22
家人們,下午好!我們開始今天的聊天。
昨天我們聊到了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多給孩子成長,犯錯的機會。
女人心 15:25
孩子小的時候犯錯,付出的成本最低。
賀曉燕(彰泥) 15:27
是的,不管什么事,孩子自己去體驗了,才知道是這么回事。犯錯,就是累積經驗的過程。
子棟 15:28
那當下,我們每個家庭中,有給孩子哪些方面的鍛煉,成長的機會?
賀曉燕(彰泥) 15:28
洗碗,做飯,搞衛生。
珠蘭 15:28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承擔家務。
子棟 15:29
非常好!星燁提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子棟 15:29
這點是比較重要的。
子棟 15:30
這意味著孩子們自己的位,是守著的。
小小惠 15:31
灝灝最近能動性也是很強,會跟我搶洗碗,自己疊衣服被子之類的。昨天沒疊被子,他爸爸幫忙疊好了, 昨晚回去就單獨拿出來說,表揚爸爸[偷笑]。
小小惠 15:34
從小到大我們的原則就是不觸犯安全,道德問題的,幾乎都給孩子自由,沒有限制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孩子體驗這塊相對還是比較豐富的。
賀曉燕(彰泥) 15:35
我們家爸爸愛限制,洗碗怕把衣服弄濕弄臟了,啥的~
賀曉燕(彰泥) 15:35
爸爸不在家時,孩子就很愛切菜做飯。
小小惠 15:36
這樣啊,我們倒是沒有,特別是爸爸,以前孩子學走路容易摔倒,他都是讓他自己爬起來。
戒定慧 15:36
@HD49[表情]漳州文灝媽劉小惠G4?:灝灝越來越懂事了。好孩子都是從小調教出來的。父母不用心教育孩子,孩子不可能主動整理內務。因為貪玩是孩子天性。
賀曉燕(彰泥) 15:36
@HD49[表情]漳州文灝媽劉小惠G4 [強]大人老是擔心孩子做不好,其實孩子學習能力強挺強的。
小小惠 15:38
我們老家隔壁一個跟灝灝一樣大的,就是因為奶奶都包辦,導致搖搖車都不敢上去做,晃動的覺得害怕。
家庭教育[表情]親子教育-陳翠森 15:41
@HD49[表情]漳州文灝媽劉小惠G4?[強][強]贊同!在安全的視線范圍內讓孩子去充分的體驗!過程無法超越,經驗無法代替,孩子需要從經歷中去感受和體會。
賀曉燕(彰泥) 15:41
@HD49[表情]漳州文灝媽劉小惠G4 是的,經常看到很多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帶孩子在小區玩,不讓孩子玩這個碰那個,生怕孩子摔倒了,碰到了,真心為孩子難過。
家庭教育[表情]親子教育-陳翠森 15:42
孩子經驗和感受得越多,安全感也會越足。
賀曉燕(彰泥) 15:43
經歷少的孩子,自立能力就弱很多。
賀曉燕(彰泥) 15:43
從小呵護過度,就是溺愛,就是害。
賀曉燕(彰泥) 15:44
新聞中經常報道的,大學生把衣物打包郵寄回家洗,就是從小這樣呵護過度造成的。
子棟 15:46
我們在教育蓬蓬的一些方式,方法,拿出來和家人們一起分享下。
子棟 15:47
首先。我們家庭教育中,一直以來,都是堅持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情。
子棟 15:48
我和蓬媽做好我們各自工作之余,把家庭里屬于我們自己的事情也做好。
子棟 15:48
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意義非常大。
子棟 15:48
所以,蓬蓬小時候,我們也一直這樣要求蓬蓬的。
賀曉燕(彰泥) 15:49
[強]各正其位,做好自己,做好榜樣。
子棟 15:49
蓬蓬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自己的內衣都是自己來洗。
戒定慧 15:49
@HD49[表情]漳州文灝媽劉小惠G4?:孩子干活要隨順自然,不能逼他干,要讓他明白是他必須完成的任務,就得用自己的雙手去完成,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比多干活更重要。比如洗漱完畢再疊被子。早晨每一個程序都靠落實,上桌吃飯感恩父母辛苦勞作。晚上睡覺前整理好書包,以免第二天遺忘。等等!培養好習慣比多干活更重要。
子棟 15:49
但是,一直到今天,我還是一直默默地幫她洗第二遍。
子棟 15:49
孩子力氣,實在是有限。一是洗不干凈,二是,擰不干凈。
子棟 15:50
但是,這個事情,是你自己事情,你一定要自己去做,做不做是一碼事,做好做不好,又是另外一個層面。
賀曉燕(彰泥) 15:51
是的。自己去做了,才會越做越好。
子棟 15:51
然后,在學習方面,不管是學校學習,還是讀經典等方面,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子棟 15:52
我和蓬媽很少會去催著蓬蓬去完成作業。
子棟 15:53
包括完成不了作業的后果,也要你自己去承擔。
子棟 15:53
記得有一次,蓬蓬有次被老師罰站了。
子棟 15:54
那是她四年以來,唯一的一次被老師罰站。
子棟 15:54
她不讓媽媽告訴我,所以,我一直裝著不知道。但是,蓬蓬當時被罰站了,自己好生羞愧。回來哭著和媽媽講,自己感覺好丟人,
從此,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賀曉燕(彰泥) 15:57
[強]這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寶貴的經歷和教訓,可能一輩子都會引以為鑒。
子棟 15:57
我上學的時候,被老師打過一次。到今天,我都記得。
子棟 15:58
不過每次想起來,反而是一種幸福的回味,感謝打我的那位老師。
賀曉燕(彰泥) 15:59
[偷笑]我也被老師擰過一次臉。
子棟 15:59
都是美好的回憶。
子棟 16:01
其次,就是體育鍛煉。
子棟 16:02
同樣,也是父母先做好自己。
子棟 16:02
我和蓬媽都有堅持體育鍛煉。
賀曉燕(彰泥) 16:03
[強]現在的孩子缺乏運動很嚴重。
子棟 16:03
經常對外看到分享的是蓬蓬堅持跳跳繩,
子棟 16:03
但是,我們讓蓬蓬跳繩的原動力,是我們一直在堅持鍛煉。
賀曉燕(彰泥) 16:04
[強]父母不鍛煉,周末又不出去的話,孩子基本就沒有什么運動了。
子棟 16:05
當下,單單靠做些簡單的家務,讓孩子能擁有良好的體魄,顯然是做不到。
子棟 16:05
現在的年代和我們小時候不一樣了。
子棟 16:06
我們小時候在農村,家里的農活是永遠沒有做完的時候。
子棟 16:06
而且,好多都是重活。
賀曉燕(彰泥) 16:07
我們小時候要放牛,漫山遍野的跑,上學要走好幾公里的路。
子棟 16:07
放牛,還是比較幸福的事情了。
子棟 16:08
就像我們小時候放馬也是。
子棟 16:08
放馬是最幸福的事情,感覺是在玩兒。
子棟 16:08
最累的就是夏收和秋收的時候,
子棟 16:08
那是往死里累的。
賀曉燕(彰泥) 16:09
我記得割稻子,割得腰都直不起來。
子棟 16:09
我記得我哥上初一的時候,回來告訴我爸,不想讀書了,我爸也沒說什么,因為那個時候,不讀初中的孩子,太多了。
賀曉燕(彰泥) 16:10
正好多了個勞動力。
子棟 16:11
但是,我爸干了一件讓我哥又重新自愿走回校園的事情。
把根留住M光蘭 16:11
以前父母就是這樣,很需要勞動力。
子棟 16:11
那年,我爸種了快二十多畝小麥。
蔡素敏 16:12
發現干活太累了,還是上學輕松點。[表情]
子棟 16:12
我們小時候,小麥都是手工收割的。
把根留住M光蘭 16:12
我們也是收稻子,都是手工。
子棟 16:12
拿鐮刀一刀一刀的割。
子棟 16:12
而且,收小麥的時間,剛好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那時候,我記得我妹出生不久,就我爸帶著我哥忙農活。
蔡素敏 16:13
收稻子的時候那汗就跟下雨一樣滴。
把根留住M光蘭 16:13
那個毛刮在臉上,手臂上,又癢又痛。
子棟 16:14
彎著腰,一刀一刀的割。
子棟 16:14
結果呢,我哥小麥還沒有收完,就和我爸講,去上學呀,結果,九月份開學了,又去報名了。這下好好讀書了,那現在的孩子,是沒有機會受這些苦了。
黎明的單車 16:16
你父親是一個智者中的高手
賀曉燕(彰泥) 16:17
[強]體驗到勞動的艱辛不易了。
子棟 16:17
也就是孟子說的到:勞其筋骨。
子棟 16:17
那我們一定要多帶著孩子去戶外去歷練。
子棟 16:18
運動,爬山,
賀曉燕(彰泥) 16:18
是的。我們每周日的戶外親子讀書會,孩子們最喜歡。
子棟 16:19
反正,就是讓他們流汗,而且,身體要有疼痛,如果,還能流淚就更好了。
小小惠 16:19
讓我聯想到智慧的淑麗老師, 前段時間就特意帶豆豆去體驗了插秧。那會我還沒明白啥叫插秧[偷笑],就是種水稻。
把根留住M光蘭 16:19
就算老家有,大多數做父母的也不舍得讓孩子去體驗那種勞動。
賀曉燕(彰泥) 16:19
因為讀好經典就可以在大自然中瘋玩,徒步,爬山,賽跑,回歸到大自然懷抱的孩子是最開心的。
賀曉燕(彰泥) 16:21
[強]這個好,我們也得找這樣的機會,帶著讀書會的孩子們去體驗。
小小惠 16:21
可以啊,多給孩子體驗生活的機會挺好的。上次你們去漳浦游學,燒烤撿柴火也是很不錯的體驗@HD01總指導師[表情]漳州果媽賀曉燕
賀曉燕(彰泥) 16:21
@深圳蓬普爸 流汗容易,流淚得家長有原則才行。
把根留住M光蘭 16:22
讀完書,再去腦力勞動,太好了!讓孩子有鮮明的對比。[強]
賀曉燕(彰泥) 16:22
@HD49[表情]漳州文灝媽劉小惠G4 是的,孩子們一起拾柴火,忙得不亦樂乎,都是很難得的體驗。
子棟 16:23
其實,孩子們都喜歡這種活動。
子棟 16:23
包括,在家庭里也是一樣的。
賀曉燕(彰泥) 16:24
是的。孩子其實是很愿意可以有所承擔的。
把根留住M光蘭 16:24
子棟老師,勞其筋骨[強]
子棟 16:24
讓孩子自己承擔一些事情,反而孩子們很開心,很興奮。
子棟 16:24
因為,這樣能體現他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賀曉燕(彰泥) 16:25
是的。會有成就感,也更加覺得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
把根留住M光蘭 16:27
體驗生活的不易。
子棟 16:27
我記得小時候,如果和老爸一起出去割草的時候,我能割四五捆。
子棟 16:28
但是,如果讓我一個人出去割草的話。
賀曉燕(彰泥) 16:28
孩子的自立自強精神,就是在這些家務小事中建立起來的。
子棟 16:28
我最少能多一倍。
子棟 16:28
這個,我印象特別深。
賀曉燕(彰泥) 16:30
獨自承擔,承擔力更大,動力更足。
子棟 16:30
是的,這是孩子們的天性。
子棟 16:31
要表現自己呢,想達到家長們的肯定和表揚。
賀曉燕(彰泥) 16:31
喜歡被鼓勵,被肯定,孩子的天性。
把根留住M光蘭 16:32
受表揚。
子棟 16:32
家人們可以試下,
子棟 16:33
記得我們帶蓬蓬爬山,開始都是我們一起爬。
子棟 16:33
結果,蓬蓬一會累了,一會兒渴了,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的。
子棟 16:33
反正,就是不是太情愿的狀態。
子棟 16:34
然后,再后面的時候,
子棟 16:34
我們從家出發的時候,
子棟 16:34
就分開,
子棟 16:34
大家各自坐公交車過去,然后,再山頂會合。
子棟 16:34
各自水和食物自己帶 。
子棟 16:35
結果呢,一路沒有人吵你,
子棟 16:35
結果呢,等我們到山頂后,蓬蓬已經在山頂了。
子棟 16:36
然后呢,她還給你吹,路上遇到什么困難,如何如何的,最后自己怎么解決,怎么堅持的。
賀曉燕(彰泥) 16:36
孩子的潛力無限,所以得給到孩子發揮的機會,多放手。我們這方面做的不夠。
子棟 16:36
多省事兒。
子棟 16:37
但是,說實話,我心里還是一直會擔心的。
子棟 16:37
畢竟爬山啊,
賀曉燕(彰泥) 16:37
是的。天下父母心。
子棟 16:38
擔心歸擔心,更多是從心中給到孩子們祝福和正能量。
子棟 16:38
給到他們歷練的機會。
賀曉燕(彰泥) 16:39
[強][強]能做到這樣不容易。
賀曉燕(彰泥) 16:39
智慧型父母就是這樣的,多向子棟老師學習。
子棟 16:39
首先,我們放手的時候,就比如讓蓬蓬單獨爬山之前,
把根留住M光蘭 16:39
放手,不易。
子棟 16:39
這座山,山路,我們是帶著她熟悉了好多次的。
子棟 16:40
而且,爬山的人特別多。
子棟 16:40
也就沒什么擔心了。
賀曉燕(彰泥) 16:40
[強]了解情況,有把握的去放手。
把根留住M光蘭 16:41
了解情況,有把握的去放手。[強]
子棟 16:42
今天,我們先到這里。
賀曉燕(彰泥) 16:43
好的,感恩子棟老師愛心分享!給到我們很多借鑒和思考!
黎明的單車 16:43
謝謝分享,受益良多。孩子的成長跟父母的智慧真的息息相關。謝謝!
把根留住M光蘭 16:44
感謝子棟老師帶我們學會放手,懂得讓孩子體會勞其筋骨。[玫瑰]
賀曉燕(彰泥) 16:45
讓孩子會生活,愛生活,不僅有智慧,更有一個好體質,這是我們每個為人父母都希望有的。
珠蘭 16:45
敢于放手,真的是好大的智慧!
賀曉燕(彰泥) 16:46
但很多時候,溺愛和真愛分不清,所以經常把愛變成了害。
陳境墨 16:46
感恩子棟老師的分享,要放手讓孩子有所承擔,多多運動,有把握的放手讓孩子完成一些事情,看似都是生活中的事情,卻都是暗藏智慧!贊嘆子棟老師夫妻的智慧![強][強][強]
把根留住M光蘭 16:47
剩下的就是讓我們去實踐了。
不要讓愛變成害。
賀曉燕(彰泥) 16:48
就拿我們每天半小時陪著孩子一起讀經典來說,很多家長就說:我要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讓他玩的開心就好。讀經典,對孩子來說太難太枯燥了,不想讓孩子受那個罪。
把根留住M光蘭 16:49
現在不讀高能量的書,以后就真讀不懂了!受苦在后面!
賀曉燕(彰泥) 16:50
可是,上小學后,發現孩子不會做作業,因為不認識字,也不愛閱讀,再來臨時抱佛腳,就得花更多倍的時間精力,孩子更苦不堪言。
把根留住M光蘭 16:51
曉燕老師說的一點沒錯。以后苦不堪言!
賀曉燕(彰泥) 16:52
該給孩子累積播種智慧的時候,選擇讓孩子看電視,玩游戲,孩子寶貴的童年記憶黃金期就白白被浪費了。
珠蘭 16:53
是的,而且隨著現在教材和考試內容有越來越多傳統文化的內容,到時臨時抱佛腳真的會更辛苦。
珠蘭 16:53
所以什么是苦值得權衡思考。
賀曉燕(彰泥) 16:53
是的。還有很多說,我給孩子看繪本就好,孩子愛看繪本。
A 絮葉 16:54
讀經典孩子越小記憶力越好,我最近和女兒在正音笠翁對韻,只是簡單的137累積法,孩子卻能看到煙草聯想到讀過的句子,連天煙草憾無窮。還能告訴我是在哪里。當時也讓我震撼到了[呲牙][呲牙]
賀曉燕(彰泥) 16:54
結果,很多孩子只對圖畫感興趣,對文字不感興趣。這樣對學習有幫助嗎?
A 絮葉 16:54
孩子喜不喜歡是靠我們大人引導的。
賀曉燕(彰泥) 16:55
是的。是經典有智慧,還是繪本有智慧?
賀曉燕(彰泥) 16:56
讀經典長大的孩子,和看繪本長大的孩子,人生一定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態。
把根留住M光蘭 16:57
讀經典長大的孩子,和看繪本長大的孩子,一定是不一樣。
陳惠-育心經典國學教育 16:58
父母認識的高度直接決定了孩子的高度![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