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學習外語是不是很難?在之前的文章 最好的英語學習法,就是把自己變成孩子中,我分析了兒童學習外語為何比成人要容易得多,也倡導成人應當向兒童學習,根據情感過濾 i+1的假設,排除語言學習障礙,以盡可能像兒童一樣學得更加輕松。
但這并不意味著,成人學習外語只有劣勢。全世界有許多掌握了語言學習方法的達人,僅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就可以流利地使用一門語言。
三個月突破一門外語是不是幻想?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人花3個月就可以流利地用一門外語進行交流。比如,那個一開口就忍不住“賣弄”各國語言讓人很想揍他的Benny Lewis(后稱三個月狂人),他寫了一本挺暢銷的外語學習書叫《三個月外語流利術》。還有一個叫Chris Lonsdale的老外,號稱6個月掌握任何一門語言,有意思的是,他還用中文做過演講,足足脫稿講35分鐘證明了他的方法。他們不是外星人,也并非撒謊,這在現實中是可行的,但很可能要基于以下幾點:
1. 關注口語和實際運用,而非學術寫作;
2. 已有學習一門外語的成功經驗(在此之前,很可能已經飽受傳統外語學習方式的折磨);
3. 自律且能堅持;
4.享受語言學習,對該語言文化持開放的心態,且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
成人比兒童多吃很多年的飯,也并不是白吃的。成人的學習,其實有很多優勢。其中最大的優勢,就是主觀能動性。成人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去主動尋求適合的學習策略,并付諸行動。此外, 成人學習外語目的明確,可以快狠準地功破。不僅如此,成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成熟,而許多外語都很有邏輯。成人對文化的理解,語用方面能力也更強。簡而言之,成人只需要克服心理障礙,把臉丟掉,即可以比兒童學得更好、更快。
那么,應該如何進行操作?以下且一邊破除一些外語學習的錯誤認知,一邊進行闡述:
1. 誤把英語學習當作科學,實際上,語言只是一門生活應用的技能。語言的學習,絕沒有空間物理或生物化學那么深奧,需要你去死死研究和鉆研。既然是技能,那就是熟能生巧的一個過程,就和廚師通過不斷地練習,最后把飯菜做得很可口的道理差不多。
三個月狂人說道,學習的第一技巧,就是在學習的第一天,就開始說這門語言。你不一定非要到了法國,才說法語;更不需要非到了英國美國,才開口講英文。刀越磨越利,你每天去說上一些,就會越來越流利。
2. 誤以為苦背單詞、鉆研語法,英語就能學好,實際上,語言的最主要功能在于交際。除非是學位的需要,否則我不鼓勵大學生花費太多時間在考4、6級上面,過了6級并不代表你的英文很好。語言就是要用來溝通和交際,任何違背這個目的的做法,都是在誤導你。
日常的英文交流,掌握2500~3000個核心詞匯已經足夠,能把這些最常用詞都從被動消極詞匯轉為主動積極的詞匯,就已經能滿足流利說的需要。而“說”就是將被動轉為主動最重要的辦法,“Learn by Using”。如果你不去考GMAT和GRE,真心不必要去背厚厚的詞匯書來折磨自己。
而語法也是同樣的道理。在學習外語的時候,先去說去使用,大膽去犯錯誤。遇到瓶頸有疑問了,再去查看相應的語法規則,有針對性地看語法點時,你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而相反,你先去學習語法,把自己搞得興致匱乏,信心不足,這也怕錯,那也怕笑話,最后連嘴都無法張開,那純粹是自我摧殘。
舉個例子。學習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你可能樂意去研究以下的解釋:
時間狀語從句 when, as, while
when引出的時間狀語從句,其中的動詞既可以是延續性動作的動詞,也可以是瞬間性動作的動詞,而且可以表示主語的動作和從句的動作同時發生,或者從句的動作發生在主句的動作之前。
還是,樂意通過唱句英文歌去學習:
When I was young , I listened to the radio.
選一百次,我還是會選擇后者。唱到自己陶醉了,再找機會對他人,找不到人就自言自語練上幾遍,你就已經能掌握這個從句:
When I apply for a job,I...
When I first met him, I...
當然,專業的語言工作者,一定需要清楚地解釋這些語法規則,而你,作為一個普通語言使用者,并不需要去浪費這個時間,費了腦筋,壞了心情。
3. 誤以為發音要完美,口語才算好,而實際上你只需要說出來別人聽得懂就已經足夠。實際上你去了美國、英國會發現,當地很多人說起英語來,也是滿口濃重的“四川口音”、“廣東口音”,但這并不影響他們使用該語言去生活和工作。印度裔和日本裔的美國人,一生可能都去不掉他們的母語口音,但又怎樣?除非你要當播音員或從事語言教育培訓,否則你不并需要去跟BBC和CNN的播音員去較勁,放過自己。
發音不等于正音。在怎樣獲得純正的英語口音?一文中,我已提到,語音這件事不是可以強求的。錯過語音關鍵期,想要獲得地道純正的發音是件困難的事。既然如此,我們就不需要將這件事擺在過高的位置。你發音再差,能差得過雷軍嗎?放棄完美發音的幻想,但別放棄朝著更好的發音而努力即可。放過自己,才能輕松地上路。
4. 誤以為要懸梁刺股才能學好英文,實際上,外語學習需要最輕松和積極的心態。這是成人最需要克服的障礙,也是最需要向兒童學習的地方。中國人學習苦慣了,要學習外語時,也恨不得把自己吊起來滴著血去學習。實際上,這對學習外語只有壞處,語言學習是一門最需要用玩兒的心態去學才有效果的技能。
你首先要相信自己可以。其次不要怕犯錯。中國人好面子,從小的競爭環境導致學習者無法面對自己的錯誤。可是,語言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啊。先給自己松綁,才能輕松上路。
5. 誤以為一定要專門找培訓班或專門教材來正兒八經地學才可以,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感興趣或需要的話題開始。
喜歡足球,就從體育開始學習。喜歡音樂,就多聽聽英文歌曲,喜歡看電影,就多看英劇美劇。喜歡歷史文化,就找些相關的影像或圖片資料來看。看完,再去找同好來開聊。或者,你近期需要用英文做一個美食節目,那就大膽讓自己在各種配料和食物的海洋中遨游吧。放心,你不會淹死。
先攻克一個主題,從中獲得信心和好的經驗,再逐步延伸到其它想要涉獵的主題即可。
總之,3~6個月外語流利說是有望實現的。只要找對方法并堅持使用,用玩兒的心態去練習,你也可以成為外語達人。成人比兒童多走的路,多看的書,多受過的挫折,并非只有壞處。你站得高看得遠,思維能力更強,自我管控能力也更好,只需找到最直的路,然后邁開大步向前走即可。
歡迎關注《英語真的不難》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