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臨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新生金融產品,全民理財的時代已經到來,尤其是對工薪族而言,就算不和投資打交道,每個月總得和工資、各種消費、信用卡打交道吶,而工薪族往往具有這些特點:他們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對理財有一定追求,但是時間有限,不適合太復雜理財投資,希望以一種簡單的方式讓自己的資產增值。
大家別一看“理財體系”就覺得是個高大上的東西啊,其實只不過是指系統性的認知,建立理財的基本觀念和正確的框架,而不僅僅只是每天看各種投資渠道、牛人經驗等碎片知識。那現在就用一杯咖啡的時間,簡單說說系統性理財到底包含哪些東西吧。
一、目標:給自己個觸手可及的夢想唄
比如購車計劃、旅游計劃、進修充電計劃、購房計劃等等一系列讓你生活變得美好的小夢想,這個目標德是有具體金額的、實際的、有時間期限的目標,而不是“我要做個百萬富翁”之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度娘目標制定的SMART原則)。不切實際的理財目標往往是你理財的阻礙,基于你財務實際進行的目標和規劃,才是可以執行能夠實現的。
如果實在沒有……那就以年底資產增加1萬/3萬元/5萬元作為目標吧。有目標,才有方向,才能讓夢想變為現實,對吧!
二、記賬:為什么是從記賬開始?
因為,你得先知道自己目前是什么情況,才能明白和目標的差距啊!記賬可以很好幫助你了解自己整體財務情況,收入及消費習慣,做到有的放矢。現在的記賬APP很多,找一個看的順眼的,先把自己的收入現狀、支出現狀、資產分布、負債情況、個人保障等信息梳理清楚。
有朋友曾問過我:“我也都有記賬啊,可感覺每個月還是剩不下什么錢,這是為什么啊?”我問他,那你每個月花多少錢、錢主要是花在哪里呢?得到的回答是:“每個月可能三五千吧,我也不知道具體花哪了,可能還是購物和娛樂吧。”原來,他雖然記賬了可都沒有去看賬單報表。
記賬最大的作用就是:讓你掌握每月收支情況,以及清楚“自己的錢都去哪兒了?”,從而找出不必要的開支以及減少沖動性消費,而不是只是起到心理安慰作用的啊!
三、開源:獲得工資以外的收入很困難嗎?
理財中的“起跑線”
在說開源之前,先說說關于“本金”的事兒,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描述:
復利是件奇跡:10萬元,以每年15%的收益逐年復利增長,當10年之后居然能超過40萬!
是啊,復利確實個神奇的東西,一說到收益大家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收益率和復利計算上,然而,復利的根本前提其實是:
本!金!
舉個簡單的栗子,你的年底理財目標是去旅游,在同樣是10%收益率的情況下,10萬本金的可以去日本7日溫泉度假游,1萬本金的只能去周邊游還不知道夠不夠……
無論什么方式的投資,都是建立在獲取本金的基礎上的,所以,增加收入也好,省吃儉用也好,請盡快得到第一桶金吧。
這段時間很流行一個詞叫“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來源于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斜杠”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
斜杠青年往往可以獲得本職工作以外的收入,然而,我卻并不鼓勵為了成為看似精彩酷炫的斜杠青年而成為多職業者,為什么呢?
多元職業的重點是在多重職業中平行切換的核心能力,以及對各種才華能力的疊加整合,形成職業生涯成長的加速度和能力圈。做本職工作以外的職業,要不出于興趣,要不出于利用本職以外的才能,而非只是單純做工作以外的工作。你想啊,同樣是斜杠青年:一位是白天在辦公室上班,晚上去端盤子;一位是視覺設計師兼職攝影師,你覺得哪種職業生涯更有機會和潛力?
就自己而言,純為了錢、基于興趣、基于本職能力這幾種兼職其實都做過,比如:
純為了錢:做咨詢公司的MS(神秘顧客)(也可以勉強理解為增加與人交流能力)、考過非專業的認證(然后拿去掛靠……)等;
基于興趣:去琴行打工、碼字寫東西等;
基于本職工作能力:幫朋友做產品設計、工作相關認證帶來的收入等。
平凡如我,也還是能找到不少獲取工作以外收入的機會,不過綜合看看自己幾段“斜杠”經歷,個人還是認為:盡量不要去做只能得到錢的兼職,當然除非你只是為了錢,而讓兼職成為滿足你興趣或是職業發展的衍生技能提升。
我不鼓勵只成為做多份工作的斜杠青年,而是各項能力都能拿得出手的斜杠青年,只有這樣,才有價值,不然就會像酒店里的三合一沐浴露,最后往往只能用來洗手。獲得工資以外的收入是不難,難的是持續性收入,從這個角度上看,其實也可以考慮考慮把時間精力放在提升自己工作能力上,從而提升工資收入。
四、節流:把錢的性價比用的最高
節流不是一味的節衣縮食,而是能充分的利用錢,將同樣的100元錢花到別人用300元錢甚至更多的效果。多看看自己的記賬情況,從中發現適合自己的節流點,比如:經常遲到打車、經常出去吃大餐、經常買衣服買包包、經常更換電子設備等等。另外,定期收拾自己的東西,看看有哪些不需要或不喜歡的,先別急著扔掉,放在二手閑置轉讓平臺,比如閑魚、轉轉等,不僅能為它們再找到一個新主人,同時自己也獲得一筆小收入啊。
節流并非是說減少各種花銷,將錢的性價比用到最大,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才能感受到理財的美好,畢竟我們辛苦工作也好,努力理財也罷,最終都是希望自己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啊。具體可以看看我在平臺上發過的另外一篇文章《理財這件事,從來不等于節衣縮食》。
五、投資:適合工薪族的簡單有效理財方式
市面上的投資產品上百上千,但對于大部分上班族而言是沒有太多時間精力去看復雜的理財報表和數據圖形的,所以找到簡單易懂、安全穩定的投資方式或許才是最適合工薪族。這里也可以推薦幾種:
1、定投基金:
這是一種很適合小白的理財方式,每個月投個500元、1000元,等到市場價格到中高位時將其賣出賺取利潤。如果覺得選擇主動性基金比較復雜,風險也高,那可以選擇被動型的指數基金,指數基金最重要的就是復制市場指數,市場整體趨勢一定是在震蕩中向上的,放個三五年怎么也比放銀行收益高多了。
2、債券:
債券的收益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投資債券可以給投資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帶來利息收入:二是投資者可以利用債券價格的變動,買賣債券賺取差額。債券通常規定有固定的利率,收益比較穩定,風險較小。在流動上性債券也具有一定優勢,T+0交易,因此買入當天就可賣出,價格隨行就市。目前收益一般在3+%-4+%。
3、互聯網金融類:
票據(年化收益率:4%-6%):
這兩年票據理財開始受到不少投資人的青睞,不僅收益高于各種寶寶類,在安全性上,由銀行承兌匯票作為抵押,蘇寧、京東、阿里等互聯網巨擘和大批理財網站近年也爭相參與這一領域。大部分的票據理財平臺主要都是個人對企業的借貸模式,這些企業會以其持有的銀行承兌匯票作為質押擔保,然后由互聯網平臺發布,最后向個人投資者融資。互聯網票據產品的期限往往都比較短,投資期限基本都在半年以下。比較典型的產品比如京東的票據理財產品,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
理財保險(年化收益率:4+%—5+%):
理財保險最大的優勢估計就是安全性了:銀行還有可能破產,而保險公司是不會破產的!但我個人現在并沒有很喜歡投資理財產品,原因很簡單:收益偏低,保障效果一般,而且流動性較差。兩年多前我也買過一些人壽理財保險產品,當時年化收益基本在6%-7%+,后來隨著國家各項降準降息政策出臺,一路降到目前的4+%,而且鎖定期基本都的1年以上(期滿后隨時可以取出)。至于保險的功能,自己更愿意購買專門的重疾險、意外險等,保障更為系統全面。不過對于有閑錢、沒有太高流動性需求、愿意定期強制儲蓄的群體而言,還是可以嘗試的。
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2%-3%):
現在不少互金產品對接的都是貨基,比如余額寶、靈活寶等等,特點很明顯:高安全性、高流動性、穩定收益性,具有“準儲蓄”的特征。缺點也同樣明顯:收,益,低。工薪族可以把貨幣基金作為自己“零錢袋”理財的選擇,聊勝于無嘛。
網貸P2P(年化收益率:平均10+%):
國內網貸平臺數量雖然連續7個月下降,但行業貸款成交量卻是逐月升高,P2P作為互金中爭議最大的產品也得到越來越多工薪族的認可。不過大家最care的永遠都是那個問題:收益是挺高,但如何不踩雷呢?簡單提幾個小建議吧:
年收益高于20%的平臺不碰、成立時間超過1年、第三方P2P門戶排行版參考,可以先投入少量資金試水,覺得整個投資過程比較順暢靠譜后,階梯性地增加投資金額。如果已經有不少積蓄的上班族,也可以考慮類似網金社那種專門面向中高凈值人群的投融資平臺,背景好風控強,當然門檻也高,先準備個幾萬再去這類白富美平臺吧哈哈。
股票(年化收益:隨緣):
自己周圍有不少朋友炒股,不過如大家所想的:虧的多賺的少,畢竟在股票市場最終賺錢的人數永遠都是不到20%。先不說去看各種秘籍攻略消息內幕,每天時刻盯著各種波線,對大部分工薪族而言也是件夠嗆的事情,而且還影響到日常工作。
自己曾經也有這樣的感受,那真是賺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雖然確實有人靠炒股發了大財,但從我自己和周圍朋友來看,非專業人士投入的時間精力和得到的收益,實在相距甚遠。因此建議工薪族可以適當在股票部分配置資金,作為自己理財結構中高風險與高收益并存的“前鋒”,而不要過于激進地將大部分積蓄放在股票部分。
六、保險:我們的防御賬戶
人生的道路很長,難免會有風險,而保險最核心的作用應該就是:風險轉移。因此重點不是看收益率,而是看保障范圍和保障場景。
我們自然不希望辛苦賺的錢最終都送給了醫院,因此建議大家尤其是年輕的朋友,盡早給自己或家人購買能翹起足夠杠桿的保險:以每月幾百元的投入,支撐起碰到意外時幾十萬甚至更多的保障金額,這個防御賬戶就相當于我們理財體系中的一扇門:我們肯定不會等小偷來的時候才去裝門,而會提早配置一扇堅固的門以防止意外到來時財產的損失,不是嗎?
其實,工薪族的理財體系之路其實并沒有想象中復雜,不需要讓人眼花繚亂的報表和數據,只要從目標、記賬、開源、節流、投資、保障這六個方面入手,付諸實踐,自然就會慢慢建立起理財觀念和系統,感受到理財帶給自己的樂趣……和金錢。好啦,愿大家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理財之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碼字辛苦,都看到這了,點個小愛心再走唄!^^
其他理財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