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工薪族的理財小故事

文/臨公子


圖片來自網絡

經常會有朋友問:“有什么比較好的理財產品,基金啊股票啊P2P什么的推薦一個唄?”其實我超級理解這樣的問題,因為曾經我也是這樣,覺得自己看不懂平臺啊數據啊報表啊背后的門道,希望以最少的時間成本得到現成答案。不過后來慢慢發現,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階段,生活方式是不一樣的,因此適合的理財方式肯定也不一樣吶,今天就來看看3個朋友的理財小案例吧。

01 剛畢業的職場新手咚咚

用戶畫像:咚咚23歲,月薪3K,工作半年的單身汪一只,雖然住家省去了房租水電,但是由于是個月光族,半年了基本沒什么積蓄。

理財小建議:咚咚同學,趕快先開始記賬,然后先堅持1個月看看最大塊的支出費用去了哪里,是購物?娛樂?還是餐飲等非必須支出或沖動消費,爭取每月固定省下500元,現在網貸平臺有專門針對工薪族的可每月定投產品(比如人人貸的薪計劃、挖財-月薪寶等),一年下來除了累積了6000元本金,另外還能得到幾百元利息,這筆錢就可以作為第一桶理財資金再進行投資了,之后可再陸續增加基金定投等理財方式(小白選個指數型基金就可以啦)。

為什么不一開始就建議將每月500元作為基金定投呢?首先,基金定投是需要長期固定投入的,至少需要3年以上,而他是一枚無積蓄的月光族,需要一筆流動的資金以應付自己不時之需,再考慮投資增值,不然萬一哪天碰到心儀的妹紙,想撩個妹都費勁??!

02 準備結婚的小希

用戶畫像:小希28歲,月薪8K,存款10萬元左右基本都放銀行活期,準備下半年和女票結婚,目前已經開始準備結婚相關事宜。

理財小建議:有結婚計劃的小希,后半年正是要花錢的地方,但把存款全部都放在銀行實在是跑不贏CPI啊,可以選擇:

1、取出1/2放在安全靠譜的網貸平臺,然后分散投資3-6月的中短期項目(平均收益在8%-10%),便于3個月后的資金流動。

2、1/4資金放在活期理財產品(收益可達5+%-8+%),T+1之內可以快速贖回到賬,作為應急資金池。

3、剩下1/4的存款繼續放在銀行,以用來應對籌備結婚過程中等各類消費支出。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滿足在結婚這一人生特殊階段的開銷,同時也能獲得小幾千元的收益,等于多賺了個小家電吶!順便說一下,結婚后也可以開始考慮購買小兩口的商業保險,給新婚小家庭的財富之門上一把鎖唄。

03 中層管理者老張

用戶畫像:老張今年34歲,是一家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工作薪資比較穩定,月薪15K,每月需還5K的房貸,但沒有什么理財的概念,之前大部分積蓄都拿去炒股結果虧的所剩無幾,擁有同樣是工薪族的老婆一枚,一套房和一輛車。

理財小建議:周圍炒股的朋友實在太多了,從剛畢業的小白領到60歲的阿姨,而且方式往往很激進,讓人捏一把汗吶。

建議老張(額,34歲還是先叫大張吧)可以和老婆一起建立家庭公用賬戶,兩個人每月抽出某個工資百分比(比如30%、50%這樣)投入到這個公用賬戶中,作為家庭日后的金錢累積,同時對這個家庭賬戶進行專門理財。

例如:劃分一定比例購買收益相對安全穩定的債券、理財保險等,另外一部分可用作定投指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剩下小部分用于高風險的股票投資等。

同時,由于大張還需要還房貸,因此最好優先為自己先配置重疾險和壽險(避免在還貸期間出現意外,導致無法償還貸款),之后再給老婆購買保險。具體家庭的理財規劃,我后續也會詳細再整理分享給大家的。至于誰管理這個家庭賬戶,這個……一直以來都是個話題,還得看夫妻二人各自的理財能力,以及……家庭地位了。

好了,從這3個工薪族的理財小故事中不難看出,所謂“一招吃遍天下”的理財秘籍其實是不存在的,我們都說理財就是理生活,每個人的情況都有其特殊的部分,因此只有結合自己實際收支情況、生活需求、理財目標等綜合考慮,才能逐步發現適合自己的理財小門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