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為了嘴巴,開發出川陜粵魯各色菜系,竟然為了吃開個小吃一條街。
西安千萬人口,一條美食街似乎遠遠不夠。所以繞著鐘樓,環著鼓樓,大皮院廣濟街灑金橋回民街。街街相連,味道各異。
“西安鏡糕,軟糯香甜。”
“來看看老李家泡饃,西北首家。”
“來長安不知葫蘆雞那叫沒來過。”
耳邊是吆喝聲,就像小時候村里來了貨郎。撥浪鼓一響,全村人聚在一起選購。貨郎:不是天天來,這次吃了下次還得在夢中等侯一段時間。小吃街就在那,想吃準跑不了。
很多人眼里,延安的羊肉勝過西安,靖邊的羊肉比過延安。延安靖邊榆林吃了羊肉,到西安就不要碰羊肉,那味一定差好多。
小吃街轉一定要吃點,看見一家老馬家泡饃不錯,趕緊進去。
“一樓沒座,請上二樓!”
來碗牛肉泡饃,再要一碗羊肉的。
“還是羊肉的美!”互換著吃過后,老婆評價。我沒有言語,但確實西安到羊肉顛覆了我的想象:嫩而不膩,爽滑細膩,入口軟彈。我真后悔沒有點兩份羊肉泡饃。
“我想嘗嘗烤肉?!”
“老板,來串烤羊肉!”怪道老婆給我撥了飯,說她吃不完,原來有后手。
烤來肉串,我嘗了嘗,微辣焦脆,皮焦里嫩,還帶有孜然的椒鹽味道。
看著老婆吃得豪爽,我硬是壓抑住再要一串沖動,因為吃了一碗半泡饃實力不允許啊。
出門,烤肉攤煙熏火燎,香味向街上飄去,結果一陣兒風吹過,暑氣和火熱頓消。
磨磨蹭蹭,慢慢騰騰,在小吃街上你的節奏突然慢了下來。起初,還想奪路而走,結果左右前后都是手肩背臀,東挪不能西轉。試了幾次,只好入街隨俗,慢悠悠逛大街。
慢下來的是腳步,忙碌的是鼻子。甜糯的鏡糕,香燙的糊塔,現嘗現做的綠豆糕,渴了可以喝的老酸奶,要不來瓶細腰美女瓶的冰峰汽水?
媽媽看著我們常罵:吃飽了還看甚呢?真是眼饞肚飽啊。這時候 我是一口都吃不下。
“街角有家牛肉餅不錯。”老婆提議。
好大一個牛肉餅,老婆掰了一塊給我,我拒絕,只要了一小塊。
步行只有在步行街才有趣,步行只有在美食街才實在。周圍一片吆喝,像是夏天的蟬鳴,又好像春天的蛙聲一片。
出得街口,人慢慢少了,地皮空出來了。我才有時間細細體會。原來美食街的地板是石頭做的——天長地久。磚地有點木板的空敞,水泥地帶著澀澀的遲滯感,瓷磚絲滑得讓人停不住隨時小心翼翼防摔倒,只有石板才給人一種腳踏實地的感覺。
有時候,我們找了一輩子都找不著這種感覺,今天在美食街找到了。
走出美食街,眼前車水馬龍,街道寬綽,現代的聲響如雷貫耳,我不敢回頭,生怕自己再次躲離這甚囂塵上的鬧哄哄,再次踏上小吃街,聽那里的人間煙火——
“葫蘆頭泡饃來一碗,肉丸胡辣湯還要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