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初二教材哪節作文課更適合上公開課呢?中午,辦公室很靜,我、旖、波翻著語文教材。 仿寫、演講稿都被否定,翻到最后一個單元,大家眼前一亮,《學寫故事》,這不是在人物描寫和初二教材中找到結合點了嗎?我們這一課就叫《故事中的他(她)》。
? ? 波清秀,干練。她講課,思路清晰;她走路,似乎帶風;她做事,風風火火。 作為質量組長,她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蘭校曾說:認真是最大的魅力,這句話用來評價波最恰當不過。 肖老師在給我布置任務的同時,其實也等于把任務布置給了她。此刻,她望著我,滿含期待又掩飾不住焦慮:“孫老師,五一把課再理一理,節后我們請肖老師來看一下?”
? ? ? 為什么把這堂課定為《故事中的他(她)》呢?關于這個問題,我們曾經展開過討論。波曾經給我分享了好幾個教學方案,比如說如果我們圍繞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展開,這堂課是否更易于操作?的確,我觀摩了七八個寫故事的教學,基本上圍繞情節展開。另外,初一上冊和下冊已經學過人物描寫,抓住特點寫出精神,那么在這里繼續強調人物是否多余?
? ? ? 老舍先生說過:一部作品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即便情節不那么出彩,依然不失為經典。
? ? ? 新課標是這樣建議的:“教師要準確理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基本規律,根據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的要求,創造性地開展語文教學,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創造性的運用教材,而非一成不變。
? ? ? 事實上,即使初一有人物描寫訓練,對人物的把握依然是學生的難點,未來還將繼續是他們的難點,時下學生在作業堆中忙亂,為分數糾結。往往缺乏對自我的反省,對他人的關照。寫人物,從自己身邊的人物寫起,正好給學生補上這一課。
? ? ? 同時忽視人物形象刻畫既會讓故事顯得缺乏深度,也會讓情節的發展失去依據。而追求離奇的情節,忽視人性的觀照正暴露了時下創作的短視和浮躁。
? ? ? 當然,并不是說我們這堂課寫故事的課會忽略故事情節,這是不可能的。在故事中,人物和情節是互相推動的,只是我們將以事件為切入點,更加側重點撥學生的人物描寫而已。
? ? ? ? 后來發現,二中的李欣蔚老師也選了這一課,李欣蔚老師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她選取的角度正好是以情節為主,采用視頻,引導觀察,形式新穎活潑,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同課異構。
? ? ? 我慶幸自己的堅持,如果當初放棄自己的構思,盲目跟風,依葫蘆畫瓢,后果可想而知。
? ? ? 自從接到公開課任務,榻榻米就堆了一大摞備用書:初一至初三教材,《八下教學參考》,《課程標準》,《課標解讀》,李鎮西的《聽李鎮西老師講上課》,張祖慶的《給語文教師的新建議》,陳志紅的《公開課》,我上初中時父親給買的《寫作語林》700頁,《作文寫作漫談》, 還有電腦,筆記本……
? ? ? 包里隨身攜帶著書本,以便利用零星時間閱讀,或者隨時捕捉靈光一閃。
? ? ? 每一周都面臨著公開課,隨時高度緊張,不敢怠慢。
? ? ? 常常冥思苦想,有時候坐了半天依然一無所獲,有時候半夜三更,突然靈光一閃,又坐回桌前。在極度的疲乏中終于將教案PPT導學案一一歸整好,終于如釋重負。
? ? ? 但到了具體的課堂,面對學生呈現的五花八門的狀況。又毫不吝嗇地將之前的設計推翻,打亂重來。后來,得知公開課推遲到31號的時候,我的內心五味雜陳,一方面慶幸我準備時間可以更充足,另一方面,又為這煎熬延長倍感苦惱!(未完待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