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猶太人在生活、學習、品德、智慧等各方面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只占世界總人口0.3%的猶太人卻是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這充分說明,猶太人的教育很成功。如果用猶太人的標準來衡量傅雷的家庭教育的話,傅雷的教育堪稱完美。他在做人、工作、學習、心理健康、愛情等各個方面都對傅聰進行耐心細致地指導。
? ? ? 談做人,傅雷說:“一切做人的道理你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后,一輩子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為人處世,最難做到的就是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 ? 談工作,他教傅聰:“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這就如古人所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時,傅聰正在準備在波蘭的鋼琴比賽。后在1955年3月傅聰獲“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我想,對待工作和生活我們也要有如此心態。譬如,男女感情得不到的莫強求,得到了要互相珍惜。如工作上,職位上的晉升如若沒有如愿,也無須懊惱。正如一句成語“此消彼長”的含義一樣,此處有失,彼處就有得。何必放不下。職位上沒有晉升,生活中卻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須知道,陪伴是最長的告白。有多少官大的人,卻忙得沒有時間陪家人。
? ? ? ? 談人生,傅聰在寫給父親的信中說自己精神消沉。傅雷如此寬慰他:“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傅雷先生對人生的感悟是如此有見地。生命,只有一次,要讓它有意義,虛度了就枉來這世上一遭。每個人都要盡力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不成為庸碌的人,不讓生活如死水一般。傅聰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是中國人第一次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比賽結束后,波蘭人沸騰了,像潮水一般奔向傅聰,擁抱他,甚至說,為什么你不是一個波蘭人呢?傅聰即使獲得這么高的贊譽,仍然淡泊名利,保持對音樂的熱愛和初心,沉浸在美好的音樂世界之中。他飲水思源,不忘祖國對他的培養。傅聰還一再說:“我在國外一直說我是新中國的兒子。我一直沒有忘記過去是國家送我出去的,在解放以前,像我這樣的家庭背景及經濟狀況,永遠不會有這種機會。”
? ? ? ? 談愛情,傅雷說:“愛情的苦汁早嘗,壯年中年時代可以比較冷靜。”一個合格的父母,不僅要作為孩子工作上的良師益友,還要做孩子愛情上的充實顧問,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給予孩子愛情上的建議,分享對愛情的看法。以免使孩子走彎路,使孩子少吃苦頭。傅聰有過美好的初戀,他的初戀是傅雷一位畫家好友的女兒。前往波蘭留學后,與初戀長時間的別離。隨著父親被批判,自己也受牽連,他出走英國。而隨著他出走英國,他和初戀的戀情也隨之宣告結束。
? ? ? ? 他對自己的孩子也有充分的了解,盡管那時傅聰已經很優秀,但一九五四年他在寫給傅聰的信中說:“你對時間的安排,輕重的看法,緩急的分別,還不能有明確的認識與實踐。這是我最為你操心的。”做父母的,要對自己的孩子的優缺點有客觀的認識以便幫助孩子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傅雷對傅聰的了解可以說是很全面客觀的,傅聰多次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或擔任評委,且被譽為“鋼琴詩人”,這與傅雷對傅聰的了解和在此基礎上的傳統文化的培養是分不開的。傅雷在波蘭的比賽獲得很高的評價。南斯拉夫報紙以《鋼琴詩人》為題發表評論,說得頗有見解:“傅聰的演奏藝術,是從中國藝術傳統的高度明確性脫胎出來的。他在琴上表達的詩意,不就是中國古詩的特殊面目之一嗎?他鏤刻細節的手腕,不是使我們想起中國冊頁上的畫嗎?”
? ? ? ? 通常,人們對幸福的定義各有不同。但傅雷先生對幸福的定義是我見過的最與眾不同,最有內涵的定義。他在寫給傅聰的一封家書中寫道:眼看自己一天天的長大成熟,進步,了解的東西一天天的加多,精神領域一天天的加闊,胸襟一天天的寬大,感情一天天的豐滿深刻:這不是人生最豐滿的幸福是什么!是啊,很多人都以有很多票子、房子、車子等物質上的東西為人生幸福,物質一旦得到了,幸福感就會逐漸喪失。唯有精神上的富足才是長久的幸福。
? ?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傅雷是為人父的典范。他有一封家書寫道:“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邊,做個監護的好天使,隨時勉勵你,安慰你,勸告你,幫你鋪平將來的路。”每個人成為父親或母親,都應該學習如何做好一個父親或母親。日本人說過,一想到可以不經過學習就成為父母,真的是太可怕了。有人說,一個人的命運如何,一定程度上是掌握在他的父母手里的。正因為傅雷對傅聰的諄諄教導,才使得傅聰在音樂上有著輝煌得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