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講究以和為貴,“和”是孔子儒學文化中積極倡導的思想;時至今日,和諧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之一。由此可見中國從古至今一直遵循著在和平中求發(fā)展的方法實現(xiàn)富強,“和“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用“和”的方式來教育子女亦是同樣的適用,在中國就有這樣一位用和諧的方法教育孩子的父親,以文字質(zhì)樸的一封封家書作為媒介,向子女傳遞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繼而傳承優(yōu)秀的家風,他就是我國的翻譯家傅雷。他的孩子傅聰和傅敏分別成為卓越的音樂家和出色的教師,人們在探尋傅雷究竟有何高超的育子技巧,不禁把目光投向那一封封家書。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先接受到的教育,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這個世界上有著無數(shù)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父親,每一個父親都愛自己的孩子并且希望他們成才。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對于教育孩子他們所采用的方式也有不同,或嚴厲、或慈祥、或溫柔等等。但是像傅雷先生那樣,把自己對兒子想說的話轉(zhuǎn)換成一封封誠摯的家書,在家書中訴說著事無巨細的日常、對孩子的期待以及對孩子們指引未來的誠摯話語,并且將中國當時知識分子的風骨凝聚在其中,這種現(xiàn)象還是不多見的。傅雷最初寫家書,并不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出版,而是一個父親對孩子諄諄教導,讓其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敢有半分松懈,成為一個好人。正因如此,《傅雷家書》中和諧的育子智慧才值得后人不斷探尋。
一、以身作則的育子態(tài)度
毋庸置疑傅雷本人是一個正直的人,正因為他的正直,所以他自己犯錯誤之后他會承認并且積極彌補,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傅雷家書》的寫作背景是1954年傅聰遠赴波蘭深造,在傅聰、傅敏成長的最為關鍵的十年時間中他通過一封封書信代替陪伴,或許因為距離的原因傅雷無法親自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但是他從未缺席過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因為傅聰?shù)碾x開,傅雷在1月18日寫下了第一封信,在信中傅雷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并且訴說了自己的自責:“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人生中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傅雷作為一個父親,他所說的“錯誤”就是二人在1953年正月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更重要的問題進行激烈爭論,傅雷認為:傅聰太狂妄,才看過幾本書。但是他在傅聰離開自己身邊去學習的時候,不斷回憶這件事,并且在第一封中將其提出,更是給孩子樹立一個重要的榜樣,讓傅聰可以成為一個正直、勇敢的人。
二、平和善誘的育子方法
對于教育傅聰和傅敏,實際上傅雷是有一套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即通過平和且循循善誘的方式,讓孩子接受他的思想。通過《傅雷家書》的語言可以看出,傅雷和傅聰之間的對話并不像中國傳統(tǒng)古板、嚴肅的父親,需要一方的氣勢壓倒另一方,而是采用和朋友平等交談的方式進行交流,兩方之間是平等的,自由地交談對于藝術乃至人生的看法。在傅聰離開的時候,傅雷是自責又痛苦,同時又帶有欣慰,因為他“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傅雷平和善誘的育子方式不僅體現(xiàn)在雙方角色在對話上的平等,也體現(xiàn)在傅雷以自身為例向孩子傳授經(jīng)驗。傅敏回憶道:如果不是因為父親的教導,傅聰恐怕無法成為世界一流的鋼琴家。傅聰在國外成長的數(shù)十年中,雖然沒有親自在國外陪伴,但是傅雷經(jīng)歷他每一個重要階段,在他迷茫的時候給他提供一個前進的方向,隨處給他敲個警鐘,成為一面“忠實的鏡子”。傅聰初到國外,傅雷便已經(jīng)知道他所面臨的困境是語言的問題,以過來人的經(jīng)驗,告訴傅聰要重視在京趕學理論:“你出國去所遭遇的最大困難,大概和我二十六年前的情形差不多,就是對所在國的語言程度太淺。”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拉進了和兒子之間的距離,通過同齡人對話的方式傳授經(jīng)驗,更容易被接受。
三、真誠正直的育人原則
傅聰出國留學前,傅雷唯一的叮囑便是“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為人父母者,不論孩子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處于什么階級,最重視的便是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做事之前先學會做人,這樣才能在人生這條路上走的更遠,就像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帆船,有多種方法可以到達對岸,只要堅持目標的不偏離,歷盡艱險之后就可以到達對岸。做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即使在父親口中“不適合學音樂卻適合從事教育”的傅敏,也受到此思想的影響,傅雷期待孩子可以好好學習,不是學習如何機械地提高分數(shù),而是讓孩子明白如何提高做人的素養(yǎng)和學會做事的技能。傅雷清楚地知道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是人的品德和修養(yǎng),對于原則問題,傅雷從沒有含糊過,無論是孩子還是自己,均遵循著這一條原則。
在社會上流行著一句話: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我想這應該是父親對于孩子最美好的祝福,《傅雷家書》中優(yōu)雅樸實的文字之間,舐犢之情躍然紙上。每當父子雙方爭執(zhí)的時候,傅雷從來不是以暴制暴,而是和諧交流、分享觀點。常言道:父愛就像一杯濃濃的苦咖啡,但是《傅雷家書》更像是加了伴侶的咖啡。父親的家書陪伴孩子成長,苦樂交織,每一句諄諄教誨,都是父親心中最為動人的祝福。傅雷雖然在翻譯方面和音樂方面有一定成就,但是從育人方面來講,他也不過是以為普通的父親,而家書便是他內(nèi)心最高的、無聲的獨白,為孩子構造起屬于成長的一簾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