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竹
趙世彤
呂堯
從第一周在引導下為同伴設計屬于個人的臺燈,再到國慶前幾周慢慢了解到設計的世界。階段二在第五周正式啟動,還清晰記得當時自己忐忑又激動的心情——作為一名純種的機械類工科男我從小都沒有經歷過為他人全新設計一款產品的體驗。換句話說,雖然也可以“設計”,例如機械工件、設備、項目,但是如此近距離地為普適大眾中的一群用戶設計一款全新的產品,我是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同時我也激動著,因為這意味著我將在接下來幾周的時間內與幾位隊友一同經歷感悟設計產品的整個過程。我曾經修習過蔣老師為汽車系車身方向開設的《透視與結構素描》,在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老師對“設計”的理解和他對我們設計思維的引導。正因如此,我曾經粗淺地接觸過設計思維的訓練,感受過設計的愉悅,所以即將與隊友們一起將設計付諸實踐使我激動又興奮。
經過小組的商討,我們選擇了在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一類人作為典型用戶——快遞員。我們希望通過改變目前的配送環節來減少對快遞員勞力的低效率利用從而讓快遞員能夠在更良好的工作環境中創造價值。利用每周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短短幾周內我們便進行了一系列的“設計活動”——用戶調研,尋找創新點,構思產品,競品分析,思維迭代,繪制故事版,明確旅程圖……我們一步步為這類典型用戶書寫屬于他們的故事,讓故事更加生動真實。
雖然最后的產品方案略顯宏大,但更重要的是在一步步修改完善它的過程中,我對于設計思維的感悟與培養。我想,設計也許就是為一類人創造一種新的生活體驗,也許是一個物品,也許是一種模式,也有可能是一項制度,它其中包含著設計者的個性與靈魂,能夠觸動另一類人,讓他們的生活更加高效更加愉悅。
八個周,我們一起一步步完善產品方案,豐富產品的故事。很抱歉因為課業壓力繁重的原因我沒有盡全力投入到反轉課堂的模式中。但非常感謝瑞竹和世彤,能夠幫助我親身“觸摸”到“設計”,在每一個階段指導我了解內核,在學習中完善設計。另外也要感謝梓浩,常常能夠點醒我,幫助我找到思維的突破點。我想,人人都應該培養設計思維,它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生活學習中的問題,例如人際交往中換位思考和為他人著想的能力,也許我們更可以利用設計思維裝點我們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