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團隊管理 ” ,是指組織成員通力合作,共同實現組織目標。這被稱為“領導方格模型”理論。
團隊型領導模式的合理性,可以主要從信息的角度去理解。中央集權式的領導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必須要特別強。
2-大老板必須要明白什么是自己可以做的,什么是自己做不了的。如果自己做不了,要么放權請人做,自己做監控。要么靠一個群體,建立團隊型的領導模式。
如何創造一種組織和文化,讓公司里面想得最好、說得最對的人去作決定,這是領導者最該做的事情。
3-團隊型領導模式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是有一個牽頭人,團隊成員更多地介入,牽頭人不具有絕對權力;
第二種是權力完全交給團隊成員,全體共治。
4-關于建立“團隊領導力”的要點:
A.團隊型領導模式的核心,是權力配置方式的根本改變。首先,它是把權力從一個人或極少數人配置到多數人手上;其次,它也是把權力從管理者手中配置到工作者手中。
既然是競爭環境要求你必須要建立團隊型領導模式,那這個規章就是超越任何人個別權力的基本大法,所有的運行環節,都要基于這個基本大法。
B.兩種團隊型領導模式在成員規模、運行機制上有很大不同,所以,團隊領導模式也應該不同。
團隊人員如果規模過大,組織效率遭遇的挑戰就越大。相反,在有牽頭人的團隊中,人員可以適當多一點,不過要防止牽頭人使用權力過多,不利于實現這種組織的初衷。
C.在團隊型領導模式中,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對其他人的問題負責,而不是簡單地把它交給崗位意義上的牽頭人。
如果組織內部最后的結果是沒人負責,組織就沒有穩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退而求其次,選擇其它的領導模式。
---------------分--------------割---------------線---------------
傳統組織中,通常管理成金字塔型結構,由一個權威帶領不同層級的下屬朝著一個目標前進,會比較少地使用團隊型領導。權力鏈條是從上向下傳導的,因為上層管理者有更多的經驗、能力包括權力等,他能夠有效地指揮一群認知水平、技能水平或經驗值較底的下屬來工作。其實在任何時期,團隊中的個人力量都不能被忽視。或者嚴謹點說,忽視團隊成員個人的積極力量,不一定毀事;但重視好、利用好團隊成員個人的積極力量,一定會更有助于團隊績效的達成。在知識經濟時代,這種現象更加突出;對團隊成員個人力量的重視和挖掘,也更加迫切。
知識經濟時代,個人的認知水平普遍達到一個比較高的程度,社會分工的發展也使得個人在某一領域成為相對高水平的專家稱為可能,個體創造高價值也會成為可能,對自己所負責的領域擁有決策權也成為必需。
在這一變化下,知識、經驗、技能互補的團隊型組織就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客觀上也要求組織內部的每個人都能在合作項目中目標一致、協調步幅、相互支持、群策群力、完成相對最優決策。在這類團隊中,或許存在相對主導地位的一個人,但這個人與傳統組織中權力所有者所承擔的角色、權利和義務是不同的,他也要注意自身的定位不被傳統組織權力所有者所同化。
團隊型領導不太會在傳統組織中脫胎產生,也不可能在傳統組織中大規模出現。但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特定的任務和特定的成員構成前提下,團隊型領導的優勢可以得以發揮。它的出現和發揮作用是有條件要求的,充分利用這種管理優勢,會起到完全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