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丁
暑假看過一篇文章,題目叫《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我好奇,很想知道三萬塊是怎么碎掉的,就當了回吃瓜群眾。
月薪三萬塊,對于普通民眾來說,已經算高收入了,如果這樣的收入都支撐不了孩子的假期,那么普通人家是不是該絕望了?
文章作者算了一筆賬,其中美國游學一項10天20000元。中國到美國的萬里距離,如今幾天時間就可以搞定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知何時好像已經成了全民運動。條件好的家庭,孩子從小周游各國;普通家庭的孩子,怎么著也得國內轉轉吧。無論什么樣的家庭,都美其名曰:增長見識。于是,我看到了國慶長假各個景點人山人海的照片。
小小的孩子,跟隨著家長,不知道在這樣的行程中,是否欣賞了祖國的大美河山、是否在世界歷史文化長廊中盡情暢游一番。
也許我家兒子還小,幾次出游之后我開始重新思考詩和遠方對孩子的意義。
帶兒子去博物館,一個展館還沒走完,他就沖了出去,什么文化歷史、文物藏品,根本提不起他的興趣。賀蘭山巖畫,兒子全程學習貝爾·格里爾斯,看到巖羊才停下腳步。走不動了累得大哭,我抓了一只螞蚱他才破涕為笑。去了沙坡頭兒子就鉆進沙子里挪不動步。我終于明白,沙坡頭對于他這個年紀來說,不過是換了個更大的地方玩沙而已。回去的路,我抱著他走了一段。上車之后,就開始呼呼大睡。
成年人向往詩和遠方,自以為是地帶孩子走馬觀花。其實,一只螞蚱、蛐蛐兒帶給小孩的樂趣并不比遠方帶給他的樂趣少。當然,在能力范圍內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每個父母都是心甘情愿的。但是如果超出了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圍,那還是量力而行吧!
我不能帶兒子行萬里路,但是我可以陪他讀萬卷書。在書中行走,在書海暢游,我倆樂此不疲!
我們在書中領略這個大千世界,吸收書中散發的能量。有幾套書,幫我們打開了全新的世界,忍不住介紹給大家。
? ? ? ? ? ? 1.神奇樹屋
這套書的作者是美國的瑪麗·波·奧斯本,她塑造了杰克和安妮這對小兄妹,通過他們倆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冒險故事,兒子和我完成了一次次冒險之旅。
我們跟隨杰克和安妮的腳步,隨他們穿越時空,見到了生活在白堊紀時代的無齒翼龍和三角龍;去非洲草原冒險,獅口逃生;在號稱不會沉沒的游輪泰坦尼克號上幫助別人逃生;進入金字塔替死去千年的埃及女王尋找《死者的書》;在特拉華河岸給喬治·華盛頓總統讀信……
今年暑假給兒子讀這套書時,他還不到五歲。但是坐在神奇樹屋里來一場充滿冒險和幻想的旅行,完全抓住了他的心,三四十分鐘的故事他聽得津津有味。杰克和安妮每到一個國家,我就在地球儀上指給他看。一兩次之后,他就記住了主人公去過的幾個國家。
寓教于樂,在這樣的方式中學到的東西,記憶猶新,卻沒有絲毫的壓力。
? ? ? ? ? ? 2.海洋精靈視界
海洋面積占地球總面積的71%,想要了解海洋世界,除了電視以外,最好的方式應該就是看書了。
孟慶然的這本《海洋精靈視界》給兒子和我打開了通往海洋的大門。沒事干時,兒子就會搬出這本書,隨意地翻看幾頁。在這本水下攝影書中,可以看到,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有“水下森林”之稱的巨藻;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的美麗身姿;海中毒物藍環章魚的獨特身影以及海龍、海兔、海龜、海鬣蜥等各種海洋精靈的鮮活面孔。
這本書的圖片,全部是作者在各個海域拍攝的照片。照片和作者經歷的故事,讓這本書更加具有吸引力。
兒子看了這本書,說他長大了要駕駛潛水艇去海洋探險,捕一條魔鬼魚讓變老的爸爸媽媽看。
一本書,就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引導他的海洋幻想之旅,真是神奇啊!在兒子面前,我從來沒有說過你長大了要如何如何之類的話。他的這番言語完全出自他的大腦,我就任由他天馬行空吧!
? ? ? ? ? ? 3.《瑪德琳》
瑪德琳和其她十一個女孩子住在巴黎的一座老房子里,她們干什么,都是排成兩行。后來瑪德琳突發盲腸炎住院,其她女孩子排成兩行去醫院看望她。兒子喜歡扮演小女孩瑪德琳,因為她的肚子上有一道疤,她所住的病房里有玩具、糖果。原來孩子的世界是這樣單純美好。
這本書是路德維格·貝梅爾曼斯的“瑪德琳”系列作品的第一部。作者在這本書中描繪的巴黎名勝有: 埃菲爾鐵塔、巴黎歌劇院、旺多姆廣場、盧浮宮、圣心教堂、盧森堡公園、巴黎圣母院、巴黎歌劇院。
一邊扮演瑪德琳,一邊在書中欣賞巴黎的名勝,這也算另一種旅行吧!
? ? ? ? ? ? 4.《生命的故事》
《生命的故事》一共10冊,用照片的形式展示了十種小生命的微觀生活。剛開始給兒子講,我并沒有發現奇特之處,直到他要聽《生命的故事:瓢蟲誕生了》,我才被打動。
我小時候,瓢蟲再常見不過,也經常抓,但一直不知道瓢蟲是怎么來的。當我在這本書上看到瓢蟲幼蟲的照片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時候經常在田里見到瓢蟲的幼蟲,可我直到二十多年后才認識它們。通過給兒子講故事,我第一次知道瓢蟲的食物是蚜蟲。
家里的露臺種了格桑花。8月,花莖上爬滿了蚜蟲,我琢磨著捉幾只瓢蟲消滅它們,卻不知道去哪里找。一天早晨,給花澆水時看到了瓢蟲幼蟲,我像孩子一樣高興得跳起來,趕忙喊來兒子觀看。
幼蟲每天吃著蚜蟲長啊長啊,直到有一天,一動也不動地蛻變成蛹。等待了七天,我終于在格桑花葉上看到了鉆出蛹的瓢蟲。能夠和兒子一起見證生命的奇跡,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幸福!
因為這套書,兒子認出了草叢里的西瓜蟲。而我長了這么大,也是第一見到西瓜蟲。看到骨碌一下蜷成一個球的西瓜蟲,我覺得生命真是太神奇了!
能夠和兒子一起發現生命的故事,就是我們的詩。
? ? ? ? ? ? 5.《凱蒂的文化藝術之旅 》
一直在給兒子搜羅合適的藝術啟蒙書,最近買的這套《凱蒂的文化藝術之旅》終于讓我滿意了。
書拿回家我沒來得及看就交給了兒子。他拆封后擺放在地上,席地而坐一本本看起來。看到高興處,還要對我說幾句。在廚房忙著做飯的我根本聽不清楚,只能嗯嗯地應和著。
昨天有點空閑時間,想起這套書還沒看,就找了出來。這一看就停不下來,只想一口氣看完,因為太有吸引力了。
以《凱蒂和向日葵:后期印象派大師》為例,凱蒂在美術館看到了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就想把種子種在她家花園里。當她把手伸進畫框,竟然真的摸到了種子。可是不小心碰到了花瓶,花瓶和向日葵從畫框里掉了出來,撒了一地。
聽到《跳舞的布列塔尼女孩》里有笑聲,凱蒂爬進了畫里。畫里的女孩米美帶著她的小狗扎扎穿過畫框幫助凱蒂收向日葵,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凱蒂的這個故事里,可以走進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夜晚露天咖啡座》,保羅·高更的《跳舞的布列塔尼女孩》、《塔希提島的牧歌》,保羅·塞尚的《蘋果與橘子》這幾幅作品中。
凱蒂天馬行空的想象、冒險大膽的歷險俘獲了兒子和我。我跟著兒子認識名畫,學習欣賞藝術。
兒童美術理論家胡曉珮說,一生的審美,從童年開始!的確如此。
? ? ? ? ? ? ? ? ? ? ? ? ? -END-
我的其它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