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丁
《外婆變成了老娃娃》只給兒子講了一次,我就不敢再去嘗試。第一次讀書上的文字,看著畫面上的細節,我就不停地擦眼淚。我是外婆帶大的孩子,所以才買了這本書。給兒子講這本故事,讓我情難自已。
“小米放學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外婆煮的赤豆紅棗湯。有一次,小米沒能吃上赤豆紅棗湯。因為外婆忘記把火關小,鍋子里面的赤豆紅棗湯變成了黑乎乎的硬鍋巴。”
講到這里,眼淚無聲無息地流下來。從小到大,我吃過很多次外婆做的飯。那樣司空見慣的畫面并沒有多少保存在記憶中,反倒是兒子出生后,我的記憶和感知才鮮活起來。
2016年7月份,我帶兒子回老家看望我的外婆。七十五歲的外婆要給我和兒子做臊子面。她拖著被疼痛折磨的雙腿,在廚房忙前忙后,親自炒好臊子,煮好面條。我因為要照看兒子,插不上手,只等得面出鍋后端上飯桌。
外婆沒有動筷,她只是靜靜地坐在沙發上,笑意盈盈地看著我和兒子吃面,時光在那一刻凝成了慈愛......碗里的面入口,兒時的畫面瞬間涌入腦海。
我小時候,最喜歡跟在小姨屁股后面。外婆回農村忙農活,小姨總是帶著我坐上周末的大班車,從縣城晃晃悠悠到農村。
外婆家沒有院門,也沒有圍墻。一道直角陡坡下去,就進入了院子。陡坡那有顆棗樹,站在坡上就能夠到嫩嫩的棗子和綠油油的葉子。
每次我和小姨回去,外婆就去菜園割一把韭菜,和西紅柿炒在一起。手搟的面條澆上炒好的韭菜西紅柿,圪蹴在棗樹旁邊,吸溜吸溜幾口扒拉完,舔舔嘴巴上殘留的味道,幸福快樂油然而生。煙道飄出的縷縷炊煙,在落日余暉的映襯下,竟然是那樣美好的畫面。
二十幾年后,再吃外婆做的面,還是記憶中的味道。原來這個世界上有種味道,叫做外婆做得面味!
“現在,外婆成了小米的老娃娃。
在家的時候,小米給外婆端水送藥;
出門的時候,小米牽著外婆的手走路。”
滿頭白發的外婆變成了老娃娃,笑瞇瞇地張口吃小米喂的飯,出門乖乖地跟在小米身旁。小米變得身形高大,而外婆成了不折不扣的孩子。
我的外婆撫養了七個子女,帶過七個孫子女。我也是外婆帶大的,而且我在外婆的身邊待的時間最長。小學七年我在外婆身邊長啊長啊,從不諧世事的小丫頭長成了乖巧懂事的小姑娘。
那時候我能給外婆幫上忙的只有飯做好端上桌、吃完飯送碗碟回廚房。有鄰居說笑:“外孫女,慣(方言,疼愛的意思)她干啥,長大了白忙活一場!”每次外婆都說:“也不知道慣著干啥。就是愛得很!”小時候覺得鄰居的話刺耳,如今發現事實就是這樣。
記憶中外婆的滿頭黑發不知什么時候已經全白;言語犀利的外婆如今耳朵背了,正常聲音她都無法聽清;曾經干活麻利、干凈利落的外婆,如今腿腳不便,已經顧不上屋里的齊整了……
好像轉眼間,外婆就老了。每次去看她,她都會這翻翻那找找,搜羅些好吃的,一個勁催我和兒子吃。忙活完,她坐在沙發上,看看我,又看看我兒子,想抱抱他,可小家伙哪里肯依!他已經過了鉆進懷里享受的年紀。
外婆就那樣坐在沙發上,安安靜靜地看著重孫各種搗蛋折騰,然后露出慈祥的笑容。外婆其實到處疼痛,我都知道,但我無能為力。我甚至不能像小時候,給她端一碗飯倒一杯水。我只能每次回家看看她,看她一點一點變老。
鄰居說得果然話沒錯,把我從小慣(方言,疼愛的意思)大,外婆白忙活一場。現在我照顧自己的小家已經夠吃力,每年去看看外婆都是奢望,哪里還能談得上照看?
其實,能去看看外婆,她已經很高興了!像我一樣,由外婆帶大的孩子應該不在少數,有時間就去看看自己的外婆吧!
看看外婆爬滿皺紋的臉;聽聽外婆的絮絮叨叨;扶外婆看看春暖花開;感受感受外婆慈愛的笑容……
這大概會是我們最好的回憶吧!
我的其它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