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文菇娘。
今早文菇娘在電梯里遇到領導,領導關心地問我吃飯了沒,我說自己買了包子。
可能領導以為我并沒有過早(武漢話吃早餐的意思),他直接把手中的玉米遞出來,說:“你吃不吃玉米,我本來是給別人帶的,給你吃吧。”
我一聽果斷拒絕了,想著拿領導的東西不太好,而且還是給別人帶的,更不能拿了。
領導還補充一句:“不用搞那么客氣,是干凈的,你不用擔心。”
推來推去,氣氛變得有億點點尷尬,我趕快從電梯里出去了......
后來我和同事講了這件事,同事建議我拿著。
反正不是啥貴重物品,沒必要推搡著不接受。而且領導也是從公司食堂里拿的,不花錢。
推來推去的還容易駁了領導面子,讓領導覺得我嫌棄他或者下屬太小家子氣了。
因此,就算咱不吃,咱最好也得接著。
我在朋友圈講了這件事,有好友在下面評論“可下意識就是拒絕?!?/p>
對呀,其實我并不是擔心那根玉米不干凈,只是下意識拒絕一個不太熟悉的人給與的善意。
普通同事也就罷了,這可是公司領導呢,自己的不配得感又出來了......
周嶺在《認知覺醒》中說:“我們的大腦就是這樣運行的:思考一次,記住,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只要調用原來的記憶就好了,不需要重新思考,因為思考這件事對大腦來講是非常緩慢和耗能的。
大腦很聰明,能巧妙地化繁為簡,但后遺癥便是,我們越來越依賴通過調用記憶或者說是利用習慣來做決策。
只順著習慣做出反應,不思考習慣背后的來源,我們怎么更好的改進自己呢?
于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你們知道的,我現在寫作就是為了記錄自己的成長。但凡任何一件事觸發了我的表達欲,我就會把它寫下來。
因為只有把思考轉換成文字,一點一點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剖析開來,我才能更加了解自己,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
這么一想,我拒絕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方面是暗戳戳覺得自己不配。
那個領導的職級大概是我的好幾倍,也并非我的直屬領導,完全屬于平常沒有任何交集的這種關系。
忽然說要給我半根玉米,雖然僅僅只是半根玉米而已,都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在網上看了這么多老板壓榨員工的故事,偶爾碰到個體恤員工的老板,會覺得這是真實存在的嘛?
這就好像你一直覺得自己運氣不好,但是突然有一天,買彩票居然中獎了一樣。
下次再出現這種情況,你要對自己說:“文菇娘,你真的很棒!你沒有放棄自己,還在每天堅持閱讀、寫作、運動、復盤等等。假以時日,你一定可以突破那條復利曲線。請相信,你值得這世間所有的美好!”
自己給自己打打氣,畢竟盲目的自信也比自卑好!
另一方面,也沒有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
我當時只想:“這甜玉米我也不喜歡吃,就算勉強拿著,十有八九啃幾口被我丟掉了。我還有點潔癖,食物由不熟悉的人拿給我,我內心是拒絕的?!?/p>
我本能腦第一反應只考慮了自己的感受,沒有考慮到對方也是一片好心,所以果斷拒絕了......
生活中這種場景非常多,脫口而出傷人的話,倘若能在開口前思考下他人聽完之后的感受,便會換一種表達方式。
很多時候做任何一件事情,說任何一句話,還是要多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只考慮自己可不太行。
祝,凡事考慮周全點!